設置
書頁

第二百六十二章:各國使者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對于李時勉等人,王振早就想除之而后快。

  但一直沒有一個合理的理由。

  故而王振并未動手。

  可如今劉建忽然冒出來,讓王振看到了機會。

  你們不是和那劉建交往過密嗎,不是還有書信往來,非常投機嗎。

  這不正是一個絕好的理由嗎。

  證據確鑿,就算是太皇太后和內閣三楊,也沒轍吧。

  看我這次不弄死你們。

  至于商輅,彭時這樣的年輕士子,那就只是順帶而已。

  畢竟這些人才是真正和劉建交往過密之人,放著這些人不處理,也會落人口實不是。

  只能怪你們命不好,攤上這樣的事,只能去閻王爺那里申冤了。

  王振拿了圣旨后,便立時出宮展開了行動。

  一場大動亂因此開始。

  而這時,劉建還未得到京師的情報。

  但劉建并不輕松。

  自思愧離去后不久。

  暹羅和南方和土司,土部,各國使者也先后到達。

  而據劉興來報,天竺據點也已完成,天竺各邦,各國使者也會在不久后與劉興一起返回。

  而這,也讓劉建疲于應付。

  而且劉建還得到了劉信的電報,劉信將在十月底,十一月初前來交州城,而這也需要劉建想法準備。

  事情不少,也不輕松啊。

  雖然是三成稅賦并通商貿易。

  看似簡單,但確非常精細。

  哪里貿易,交易幾何,以何為聘,稅賦具體多少,商隊人數,數量等等細節都需要一一說明。

  雖說是三成稅賦,但這是相比于一年收入來說,這自然可大可小,而劉建的目的主要是先穩住南洲諸國而已,故而也不會派人前去具體查看。

  所以自然說是多少,就是多少,說一個標準數,在以此按三成收取即可。

  話雖如此,但也不能報太低吧,畢竟雖然劉建不會細查,但也得有個基本的參考值吧。

  稅收確定,這保護費便算已收了。

  剩下的問題便是通商貿易。

  因為各國,各土邦,土司早就接觸過永興商行那些非常廉價的商品,也切身了解到永興商行的商品流入,必然會沖擊原本國內的市場。

  但礙于永興商行的強大,這些土司也不好拒絕,只能大量讓永興商行的商品流入,但各國又不甘心。

  于是便要求,統一購買永興商行商品,并以金銀,翡翠,瑪瑙,寶石,木材,資源等交換,再各自賣給本國商販,百姓。

  如此人為將價格拉高。

  而劉建對此送錢行為,自然非常愿意。

  原本劉建還以為他們會收取高昂的關稅,不過如今看來是多慮了。

  不過想想也是,他們如今只能仰仗自己乞活,自然不敢向自己收取關稅。

  又有稅收收,能賺取大量貿易順差,還能躺著收錢,劉建自然非常滿意。

  更別說要是能因此掌握各國貿易,控制各國經濟,那以后劉建不用出兵都可以將各國徹底吞并。

  而就在劉建為南洲諸國忙碌之時。

  大明的消息也在不久后通過京師順天府內的獵守隊通過電報機傳入交州城。

  “怪哉”

  看著手中情報,劉建皺了皺眉。

  “公子,大明有何消息”

  李出源和韓雍對視一眼后,問道。

  “大明順天府來的消息,明庭打算派在云南督軍的刑部右侍郎楊寧為主使,太仆少卿李蕡,廣西巡按御史楊端三人出使,不日便會前來交州城”

  劉建放下手中信扎,說道。

  “大明出使就出使,公子為何覺得會有些怪異”

  韓雍有些不解,問道。

  “再過半月,會長便會到達交州城,海軍和天竺使者也會返回,大明這時候前來,的確有些麻煩”

  李出源拜道。

  “麻煩?我到不怕麻煩,關鍵是大明為何是派使臣前來,按理說我們在南洋鬧出這么大的動靜,又從中原花重金移民上千萬,大明那邊不可能無動于衷啊,這才是我真正覺得怪異之地”

  劉建想了想,說道。

  “或許是因為北方蒙古威脅日盛,大明無暇南顧,故而打算派出使者,先穩住我們,以后騰出手再行征剿”

  “今年初,大明就與那思任發有過一場大戰,而如今大明南方也在頻繁調動,十多萬大軍正向云貴集結,一場大戰恐怕無法避免,原本我以為大明會打算舍棄思任發而打我們,如今看來大明應不會再加兵于我等了,可這是為何”

  劉建又說道。

  “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一場大戰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太復雜,如果大明臨時改變戰略方向,或許會造成全局的被動,更別說大明沒有電報機,無法實時了解各方面動向,而進行微調,調整,故而大明按原計劃推行,也就可以理解了”

  “可是要進入云貴,要么走四川南下,要么走廣西西進,而走四川一般是北方諸地所走,南方調配皆是走廣西西進,如此將各種資源按原計劃推行,但到廣西而不進云貴,如此不也可以從廣西南下來打我們了嗎,這不沖突啊”

  劉建說道。

  “公子以前不是常說嗎,思維定式很多時候是無法改變的,或許大明朝堂覺得應先平思賊,再滅我們更妥吧,何況我們十日拿下交州城,三個月便立大功,如今各地收尾工作已近完成,明年初便可開始建設諸地,如此迅速,也超過了大明的預料,畢竟從廣西到京師傳信怎么也要七八天的時間,加上獲得消息到來回傳令,一個月就過去了,要是大軍行進,怎么也要個把月吧,還有集結,后勤,征民,開路等等,不是那么簡單就可完成的”

  李出源拜道。

  “而且南方非北方,若不是公子反復強調衛生,建立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化糞池和定期清理垃圾,還有雙氧水,生理鹽水,青霉素,加上小柴胡,板藍根等等新藥和中藥,水土不服和真菌感染,感冒發燒已不再是問題,所以我們南下移民才能生根發芽,但這些大明是沒有,就如大明幾次南征,就多受限于疫病,而毫無作為,由此估計也是大明的顧慮之一”

  韓雍也拜道。

  劉建一聽,又想了想。

  “你們所言極是,既然大明不加兵,那我們也不必過多憂慮,也不能放松警惕,他們南下必過鎮南關和諒山,到時我親自去諒山城迎接,看看他們究竟來此何意”

  劉建點頭說道。

  韓雍,李出源二人又相互看了一眼,韓雍又上前一拜。

  “稟公子,雖然大明沒有加兵之意,但防備還是有必要的,諒山一地山勢陡峭,峽口險要,雖然我們火器更強,但受限于地形地勢,也無法施展,故而屬下建議,繼續增派人手,加強諒山一地防備,以應不測”

  “恩,永熙所言極是,如今諒山一地已有兩個營警備軍和一個營巡警軍,合計萬人守備,明日我便再增派兩個營五千警備軍北上諒山戒備”

  劉建點頭說道。

  “公子,不僅是守備,為了保證各地有充足的應對兵力,我們還當盡快擴軍才是,如今正規軍只有兩個海軍艦隊,一個陸軍正規軍加上一個營騎兵,十五萬五千人,屬下以為可在增一個艦隊,一個駐扎扶南,一個駐扎琉球,最后一個駐扎南海,如此,西洋,南洋,東洋一但有事,便可迅速反應,陸軍也在新增兩個軍,以應對南蠻諸國及大明的反應,如此一旦有事,我們也可應對自如”

  李出源拜道。

  “三十萬正規軍,七十萬輔兵,再加二百萬扈從軍,這軍隊人數可不少啊,我們如今總共也就兩千七百萬人吧”

  劉建想了想,說道。

  “扈從軍人數多是因為那些土著精壯被大量編入,以軍管方式管理,故而人數稍顯臃腫,等以后土著歸心,這些人便可盡數裁撤”

  “好,等海軍返航后,便開始擴軍”

  劉建點頭說道。

  而這時李安從外走進,將一份從大明內最新的消息交給了劉家。

  劉建接過一看,臉色立時大變,冷汗直冒。

  二人見此,心頭一緊,什么事讓劉建如此反應過激啊。

  劉建緩了一陣,定了定神,抬頭向李安問道。

  “什么時候的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