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二十四章:舟山現狀(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正統三年一月二十三日。

  一桌豐盛的早餐,已擺弄整齊。

  廚房專門的餐廳內的桌子上,整齊的放著一個個帶有蓋子的陶瓷大盤。

  桌子位于餐廳兩側。

  各種大盤位于其上,內有各種美食,甜點,主食等等。

  與后世五星級酒店一樣。

  李霜寧和李出源從未如此進食方式,只覺非常新穎。

  沒人走進拿一大盤,各自拿著各自要吃的食物,再在一邊桌子坐下吃著。

  這個時代,估計也就劉建會如此進食吧。

  “劉兄此法,別出心裁啊”

  李出源坐在劉建對面,說道。

  “這樣吃得多,菜品也豐盛,而且我的確很喜歡這樣的進食方式”

  劉建拿著一個大餅,笑道。

  “不過這劉家莊園之大之全的確大大出乎我的預料”

  李出源嘆道。

  “這不算啥,一會我們會先去北城,再去南城,那南城才叫巨大呢,如今南城內安置了五十五萬,準備南移的百姓,高峰之時,南城內可是住了有兩百多萬人呢”

  “兩百多萬,那不是比大明京師人還多嗎,這得多大呀”

  李出源聽著劉建所說的數字后,嚇了一跳。

  “其實這不算什么,南城百姓主要是流動人口,并非長住,這些百姓只是臨時居住而已,李兄可見那北碼頭內側的兩層小樓乎”

  劉建說道。

  “當然,記憶猶新”

  李出源點頭說道。

  “這種小樓是我特別命人修建的,用磚石加木梁柱建造而成,左右有樓梯上下,中有回廊連接,每層樓均有十到二十間房舍,有些甚至有三十間,每間房舍有三十到五十平米,內有單獨廚房,火道,廁所,噴淋等配套設施,足可保證一戶人家居住生活,如此一棟這樣的小樓便可安置四十到六十戶人居住,以陶瓷管道將自來水,污水和糞池連接城外水廠,污水處理廠和化糞池進行處理,以保證每戶人都有良好的居住,生活環境,整個舟山島,如今這樣的小樓最少也有萬棟之多,李兄可以想象能養多少百姓”

  李出源一臉駭然的看著劉建。

  一棟最多可以住六十戶,一共萬棟,那就是六十萬戶啊。

  按一戶五到八人,多的十人,那就是三百到六百萬人啊。

  而且這并不是常住,只是臨時住個個把月,之后會陸續南遷南洋各地安置。

  難怪一個舟山島能成為永興商行南移重點,而毫無混亂,有這樣的小樓,還怕得了什么。

  更別說有水廠干凈的水,加上化糞池和污水處理廠。

  如此一個干凈,整潔,美麗的居家環境便可形成。

  誰不愿意自己的生活更美呢。

  看著李出源思索,劉建笑了笑。

  “除去這種小樓以外,各城每隔三五十米便有一處公用廁所,還有澡堂子提供搓背,洗頭等服務,而且我還要求各地每人每天最少洗一次澡,每三天洗一次頭發,并勤換衣物,各地又有專人負責打掃衛生,還有發動百姓嚴打四害,以此保證整個城市的衛生,整潔,以及招募了眾多郎中,醫官,囤積了大量藥材,自己也獨自種植藥材,如此也避免了瘟疫,疫病橫行”

  劉建又說道。

  “四害??”

  李出源念叨著。

  這劉兄可真是大手筆啊。

  “就是老鼠,蟑螂,蚊子,蒼蠅,這些是傳播疫病的重要傳染源,自然要清除干凈了,至少核心居住之地要清除干凈”

  劉建說道。

  “劉兄如此投入,難道不大嗎,想必花費不少吧”

  李出源想了想,問道。

  “其實如今最大的投入還是教育和各地基礎建設上,生產,生活的投入并不大,比如衣物,每個百姓來后,都會統一免費洗一個澡,在送一身干凈衣物,這些衣物是我工業區紡紗廠,織布廠,包括皮革廠,制衣廠所制,因采用獨特的織機,紗機,價錢非常便宜,一尺布就成本來說還不足十文錢,在各地專門的商社內只賣十五文錢,這還是非常好的棉布了,哪怕是絲綢最高也不過三十文錢一尺,而且材質比大明的絲綢,布匹還好,當然這些只是我的內部價,這些棉布絲綢我賣給那些西洋,南洋商人的也是以二兩,甚至十兩一尺來賣,最高的我賣過五十兩一尺,至于玻璃,肥皂,一塊肥皂,內部價最少也就是百文錢而已,是用棕櫚油所制,豆油制作的肥皂也需要二百文錢,要是豬油制作的也不過五百文,這還是如今的價格,以后豬油皂和豆油皂我會逐步廢棄,提煉于油棕樹的棕櫚油皂會大批量生產,未來一坨肥皂的內部價我可以控制在十文,甚至五文錢一下,當然對外還是原價,同樣的情況還有玻璃”

  “劉兄,簡直……”

  李出源聽后,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在大明一尺布,最少也有一兩百文,不過那是差得不能再差的粗布了。

  好一點的粗布,怎么也得四五百文吧,更別說上等的棉布,絲綢了。

  就算最一般的絲綢,最少也得二兩起步,高的百兩,千兩都不止。

  而劉建商社內部價,絲綢只要三十文錢。

  這還要不要大明活了啊。

  雖然李出源不知道劉建是如何將絲綢價格弄得如此之低的。

  但是想想這之中的差價,就可知永興商行究竟賺了有多少。

  棉布成本十文錢,一尺只買十五,那對外呢怎么也得一二兩吧,這之中一尺就可以賺近千文了。

  更別說那肥皂了。

  實際上李出源不知道,如今棕櫚油皂之所以高是因為永興商行自產的棕櫚油還未問世,棕櫚油需要從西洋進口,所以價格高許多。

  要是油棕樹自產,那一坨肥皂,便真有可能被劉建控制在十文錢,甚至五文錢一下,再配合流水線加上蒸汽機。

  那肥皂已經不是白菜價那么簡單了。

  當然原本棕櫚油西洋商人要價非常高,畢竟西洋商人以為劉建這些人不知道棕櫚油真正的價值。

  可惜劉建是知道的,也知道油棕樹,所以當西洋商人棕櫚油報價后,劉建直接命人詢問油棕樹的價格。

  弄得西洋商人猝不及防,想不到中原人也懂得油棕樹啊,所以最終一桶棕櫚油,價格由原有的一兩,變成了白文錢,一株油棕樹八兩。

  “劉兄所說的絲綢,棉布,我可以看看嗎”

  李出源想了許久,問道。

  “好啊,一會去北城商社,一看便知”

  劉建點頭笑道。

  “如今我到對劉兄所言的工業區,極有興趣啊”

  李出源也說道。

  “這好辦,等到臺灣后,我帶李兄去雞籠工業區看看便知,反正我也得去看看幾樣新事物”

  “哦,是何新事物”

  李出源聽后,也來了興趣。

  “新式風帆戰列艦,鐵軌道以及抽水式蒸汽機”

  劉建一笑了之。

  李出源則一臉疑惑的看著劉建,這都什么跟什么啊。

  早餐吃完后,眾人便一起出門,往北城而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