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零四章:年會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這干嘛呢”

  一眾孩童的吵鬧聲,將劉信,劉理及其他各家長輩都引了過來。

  “稟父親,祖父,孩兒正帶弟妹們玩飛機呢”

  劉建看著劉信,劉理等人都到后,上前拜道。

  “飛機?什么是飛機”

  劉信聽后,與劉理對視一眼,不知劉建所言何物。

  “來,拿過來”

  劉建揮了揮手,一邊一群小破孩拿著劉建制作的飛機模型給眾人查看。

  劉信,劉理等人看了看后,都大為驚奇。

  “這東西能飛?”

  劉理細細看了看飛機模型,問道。

  “爺爺,兄長弄的這飛機模型真的能飛,剛才我們已經飛過很多次了”

  劉麗上前笑道。

  “麗兒乖,這是怎么玩的啊”

  劉理看了看飛機,笑道。

  “爺爺你看,把手拿著機腹,往前一扔即可,這里還可以安裝三個木輪,在地上移動”

  劉麗向劉理介紹著飛機。

  而劉建就在一邊看著,笑著。

  劉理看了看一邊地上的木輪,在看了看飛機。

  先用力一扔,飛機果然飛了出去,飛行一段距離后,緩緩落地。

  引得眾人一陣驚呼。

  “建兒真是有才啊”

  “這飛機玩具不錯”

  “建兒手藝真是精巧絕倫啊”

  眾人皆對劉建贊嘆不已。

  隨著南洋和工業區深入,雖然眾人至今還是不知道玻璃,肥皂,水泥等等是如何建造出來的。

  但是這些出自劉建之手,眾人還是知道的。

  雖然在這個時代從事工匠的都被視為賤民,包括在場眾人也是一樣。

  然隨著各種工業園區的發展,眾人也感受到了工匠帶來的好處。

  對工匠的偏見也少了許多。

  更別說如今這一切都是劉建弄出的。

  自然對劉建多有贊美之詞,畢竟如今這樣富裕的生活,各家都富可敵國,永興商行更是前途無量,都是劉建引領的。

  自然各家長輩,家主,親眷等人都對劉建推崇,恭維之至。

  “好了,讓孩兒們在院內玩耍吧,建兒你過來”

  劉信等人也一一上前試了試飛機后,便留下孩兒們在院內玩耍。

  叫上了劉建一起,返回了前院。

  如今眾家之后以劉建最大,在劉建之下只有崔鶴長子崔毅齡,如今已十六歲,另有劉昂長子劉隆宣,十五歲,劉餉長子劉齊儲,崔統長子崔玄郜,皆十四歲,劉興長子劉武既和劉甫,皆十二歲。

  其他都不足十歲。

  而這之中又以劉建最大,也最為有才,如今永興商行一切,都是劉建一造的。

  雖然如今僅僅只是起步階段而已。

  劉建隨眾人返回正堂后,便依次坐下。

  劉信坐在上首,正中坐著劉理,旁邊坐著劉建,其他人則依次坐在下方。

  “我們各家三代以內皆已在此,今日是今年最后一日,明日便是新年,在這之前,我有幾件事情要宣布”

  劉信看了看眾人,說道。

  眾人聽后,皆抬頭看著劉信。

  “第一件事,我決定元月五日,建兒十八之時為其行冠禮,想必你們沒意見吧”

  劉信看了看眾人,笑道。

  “建兒已經十八,且建兒所為,眾人可見,冠禮自是毫無問題”

  劉理也在一邊說道。

  “稟會長,董事長,此乃劉家家事,我們自沒什么意見”

  眾人對視一眼后,崔先程上前拜道。

  “這自是家事,只是如今我等同氣連枝,榮辱與共,如此大事,自然要與你等商量一番”

  劉信又笑道。

  “稟會長,此正和時宜,我等皆無意見”

  李金上前拜道。

  眾人也紛紛附和。

  “如此,那此事便定了”

  劉信掃視一番眾人,而劉建也沒有什么神色,畢竟這事先前劉信已經給劉建說過了。

  “這第二件是,是如今孩兒們也都紛紛長大,明年齡兒便已十七,宣兒也已十六,孩兒們漸漸長大,也到了上學堂的年歲,所以我打算從明年開始,把他們都集中在舟山島新建的學堂內,由崔鶴,崔統二人負責教授,等他們二十歲后,便分派南洋各地參與南洋管理當中,你們沒意見吧”

  劉信又說道。

  眾人聽后,自是毫無意見。

  舟山學堂本就是為各家子弟學習所設,讓這些子弟入讀,本就應該。

  而且以后南洋管理需要更多的人,而如今永興商行最缺的便是各種人才,對子弟進行統一培訓,教育,自然勢在必行。

  如今永興商行本就在進行掃盲和全民免費基礎教育,對于子弟教育,自然也不會放松。

  唯一缺乏的,還是教師,雖然有人提出過像招募郎中,醫者一樣大量招募那些私塾先生和私教先生。

  但是這樣教育出來的學子,劉建覺得太過古板,又不如崔鶴,崔統這些愿意按照劉建的要求來培訓,建設學院。

  而且這些人從內心來說還是有些忠君報國的思想,而他們所忠的君是大明國君,所報的國是大明。

  所以劉建的授意下,最終這個提案被否決了。

  反正如今掃盲正在深入,經過兩年的時間,不說全部男女都已識字認字。

  但是其中一兩萬人已經出師是沒有問題的,讓他們臨時充當老師,以老帶新的去教育其他人也不錯。

  而且原先選擇的識字認字,有些學問的人,也首先加入了各地掃盲和學院教學當中。

  更別說無論男女老少,只要一到南洋便會人手一冊識字小冊,加上每日一個時辰識字認字的時間。

  再過幾年,南移漢人全民識字,便可真正實現。

  到那時,不說各種人才,就說這教師就不會在缺了。

  反正如今永興商行也不缺錢花,明年之后,隨著南嶼洲金銀銅等礦產開發,北運呂宋,臺灣,舟山等地。

  到那時,永興商行該擔心的不是錢夠不夠花,而且多得花不完了。

  愁啊。

  見眾人也不反對,劉信額首笑了笑。

  “這第三件事,便是舟山島新院已經建造完畢,南北兩座新城也已建造完畢,臺灣島的永興城也已開始建造當中,明年開始你們便可搬遷至舟山居住,至于去不去臺灣,由你們自行決定”

  劉信又說道。

  眾人聽后,相視一笑。

  這遷往舟山,這是早就計劃好的。

  眾人自然毫無意見,至于去不去臺灣,那就再看了。

  畢竟臺灣如今還在開荒,建設等工作,南洋也未徹底平定,土著民,移民也沒有穩定下來。

  這時候還不是集體南下之時。

  不過如今永興商行在南洋發展順利。

  南嶼洲諸多礦產資源,也讓眾人極為眼紅,劉信也沒打算吃獨食,跟著劉家,未來各家會如何,肉眼可見嘛。

  劉信無論讓這些人遷移到哪里,眾人都沒有任何反對。

  “稟會長,遷移舟山,我等自無意見,可這臺灣還未真正安定,移民,安民,開荒,建設也未完成,這時候還不是南下臺灣之時吧”

  梁旭上前拜道。

  “我并未讓你們如今便遷移臺灣,只是遷往舟山而已,我也會去舟山居住,以后舟山便是我等中心之地”

  劉信笑道。

  “只是舟山我們完全按照我們的標準建造,水泥路,玻璃窗,火道等皆一應俱全,要是我們都遷往舟山,舟山勢必對外開放,而且舟山如今也是我們南遷移民的要地,對外開放,不僅讓我們水泥路,玻璃窗等公開,也會讓我們移民再也藏不住,弄有不妥吧”

  張軒上前拜道。

  “這一點,我已考慮清楚,首先如今我們在舟山各島還有五十五萬人等著南遷,這些人遷走后,未來若非必要,便不會再由舟山移民了,而我們和其他代理商及商戶聯系可以通過杭州商行,江口,青浦兩地碼頭聯系,不必經過舟山,如今沿海漁民都已加入我們,海上除去那些沿海商人,幾乎沒有任何船只經過舟山,而有海賊,海盜存在,如今大海之上,這些海商的船隊已經減少,如此經過舟山的船只也會減少,如此舟山的秘密也可保全”

  劉信向眾人說道。

  “可是我們不敢保證這些船隊都不經過舟山啊”

  陳苯上前拜道。

  “諸位,這一點,我到有一個辦法”

  劉信還未搭話,一邊的劉建笑道。

  眾人看了看劉建,一臉疑惑。

  這建兒又有什么好辦法了。

  《大明豪賈》來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