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零一章:未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自岱山島向東,也就一個時辰左右,便到達舟山北碼頭。

  如今的舟山已成為劉家和永興商行的核心。

  不僅有十八家大院,各司處局科也在舟山設有總部。

  在加上南北兩個碼頭,港口,城鎮。

  舟山北城和舟山南城內,也居住著各家和永興商行各官員親眷。

  可以說如今的舟山島才是永興商行真正的大腦所在。

  當然雖然舟山如今是核心,但是劉信并不打算在舟山永久立足。

  畢竟隨著永興商行在南洋極速擴張。

  未來和大明起沖突是早晚之事。

  而舟山離大明實在太近,很容易被大明針對。

  所以隨著臺灣,呂宋等地開發深入。

  劉信也命如今的臺灣總管事劉餉,在淡水城后擇地依山傍水修建新城。

  并定名為永興城。

  新永興城,便是未來永興商行真正的核心都城。

  當然如今舟山島除去劉家中心外,也是向南移民的中轉站。

  從北方的移民會由舟山島陸續向南遷移。

  未來劉信也不打算放棄舟山,也不會放棄江口,青浦兩地,畢竟這里可以聯系大明內部,雖然如今移民基本結束,但未來什么情況,誰也說不清楚。

  要是能夠利用這些地方再向南洋移民,或者開展貿易,也是不錯的選擇。

  在舟山登岸后,劉建劉建徑直來到了劉家新院中。

  命人燒水,自己要好好的泡個澡。

  離家數月,雖然劉建明日便會啟程前往杭州,拜見父母。

  但是這舟山也已是劉家的地盤,劉建到此,就和回家沒有什么區別。

  只可惜沒有噴淋,沒有自來水,不能沖著洗,不然那多舒服啊。

  外有火墻供暖,內有噴淋沖洗,再加上肥皂,香皂。

  那簡直就是后世神仙生活嘛。

  只是這頭發實在太長了,每次洗都特別的麻煩,可惜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不可棄啊。

  還是老實點多洗幾次吧。

  劉建嘆息一聲,拿著手中的肥皂,端詳起來。

  這塊肥皂和如今肥皂廠生產的肥皂大不一樣。

  肥皂廠生產的肥皂一開始是用豬油,牛油,羊油,雞油,狗油等動物油制作的,一塊成本最少也有八百文。

  后來劉建命人采用豆油,菜油等植物油生產,豆油自然是大豆,黃豆這些油類,菜油則是芝麻油,杏仁油,烏桕油這些。

  這些油類在秦漢之時就開始使用,如今早已大規模種植,生產。

  而劉家自然也有這些種子在臺灣,舟山,南洋等地種植。

  以此來生產肥皂,比用動物油更便宜,成本最高也不會超過五百文。

  但是劉建手上的肥皂不是用如今這些動物油和植物油制作。

  而是從西洋商人手中購買的棕櫚油來制作。

  棕櫚油是一種植物油,產自一種叫油棕樹的熱帶植物。

  油棕樹原產自西昆侖,由其提煉的棕櫚油已經在西洋等地使用了四五千年之久。

  如今南洋大部分地方都屬于熱帶地區,比如呂宋島,方丈島,婆羅洲,蘇門答臘島都非常適合油棕樹的生長。

  而且油棕樹生長周期只有三到四年便可成熟,之后便可大規模產油,其產油量是大豆油,芝麻油的數倍,哪怕是后世風靡的花生油,也不如棕櫚油。

  不然棕櫚油也不能成為世界三大植物油之一。

  除去制皂外,拿來食用,也是一種絕好的選擇。

  在沒有工業油脂的當下,花生油又在美洲大陸。

  用棕櫚油來制作肥皂,也算是最經濟的做法。

  這么好的高經濟性作物,劉建又怎能放棄。

  當然除去油棕樹引入到南洋種植外,還有西昆侖另一大經濟作物,咖啡樹。

  用其果仁咖啡豆來泡泡咖啡也是不錯的選擇。

  再加上甘蔗種植生產白糖,種植椰子產椰子油,生吃等等,種植黃麻用來制作衣物,以及胡椒等等都是高經濟性的熱帶作物。

  當然還有可可,只是可可和花生一樣,都產自美洲,等從美洲帶回后,再推廣種植即可。

  自然也有玉米,土豆,紅薯,辣椒,橡膠樹,金雞納樹等等美洲特產,都是劉建想要一一帶回來種植的作物。

  有了這些植物,未來讓南洋百姓發家致富,人口爆炸都不再是夢想。

  到明年,劉家便已向南洋移民七百萬人。

  這些人到南洋不僅是去開荒,生產的,立足南洋,將南洋納入華夏版圖,也是極為重要的。

  所以這些人一到南洋后,劉信便立規鼓勵他們生育,多生子女。

  無論男女,生兩個的獎勵二兩白銀,生三個的獎勵三兩,四個的獎勵四兩,以此類推。

  你要有本事,生個十個八個的,劉信可從不吝嗇賞賜。

  要是只生一個,不僅沒有獎勵,還要懲罰。

  這些子女,會全部獲得永興商行的戶籍,以后都可免費讀書,都可在永興商行內謀出路。

  養不起了,也由永興商行出錢來養。

  可謂福利多多,福利滿滿。

  有這樣的估計,相信十多二十年后,永興商行的人口,必會成幾何倍數增長。

  要是以后土豆,紅薯這些高產糧食引入后。

  那增長就更快了。

  不過實際上如今永興商行根本不需要這些高產糧食。

  因為南洋地區基本都是一年三熟,土地又肥沃,一年一畝怎么也能收個三四百石吧。

  想想南洋有多大。

  別說這七百萬人,要是全部開發完畢,養個七千萬人,甚至七億人都不成問題。

  再加上這絕無僅有的鼓勵生育的福利。

  估計百年后,永興商行旗下便有億兆黎民,而且都是受過文化教育的。

  畢竟永興商行有這個財力,免費讓所有人讀上書,免費讀。

  而百年后的大明呢,如今是西元1437年,百年后也不過1537年,哪怕兩百年后的1637年。

  大明在籍人口也沒有超過七千萬吧。

  當然這不加那些隱戶,逃戶,流民,亂民,刁民。

  要是這些人都算上,或許會有兩個億。

  但這之中又有多少受過高等教育,又有多少識字認字,又有多少有文化素養。

  兩相比較,結果可想而知。

  當然,在如今永興商行內部,永興商行不僅僅給百姓發放銀兩,還建立了市集,方便百姓將自家生產的農副產品拿來販賣,獲得銀兩,也有永興商行直營的商鋪,為百姓提供玻璃,肥皂,衣服,布匹,絲綢,茶葉,玉器等等各種中原,南洋,西洋和永興商行自產的商品。

  和其他地方不同的是,直營商鋪內的商品都非常便宜。

  特別是那些自產自銷的商品,最多也就是成本價基礎上加了十文錢就向外賣了。

  但是要購買這些必須是永興商行自己人才能進入購買,外人是不得進入的,要看身份木牌的。

  而且永興商行也不準這些人轉賣出去。

  不過如今這種直營商鋪,也就只有臺灣和呂宋有,大部分西洋商人和南洋商人是不允許進入二地的,只能在南興縣和永興商行貿易。

  而那些依附于永興商行的大明海商就算知道了這些成本極低,也不會說出去,畢竟誰不想多賺些錢呢。

  如今無論是玻璃還是肥皂生產,都已實現了流水線作業。

  以巨型水車為動力,帶動齒輪,連桿,拉桿及傳送帶運轉。

  傳送帶以豬皮,牛皮甚至海洋中捕獲的鯨魚皮等制作而成。

  將玻璃原料放入爐中燒制成玻璃液體,再送入模具中塑型,再送入車間內裝箱即可。

  非常簡單,方便。

  肥皂也是如法炮制,如此也大大降低了成本,可以大批量生產。

  當然傳送帶最好用橡膠打造,巨型水車未來也會被蒸汽機替代。

  要是都完成了,那成本就更低了,如玻璃,劉建完全可以控制在一文錢以內。

  哪怕最高也不應該超過五文錢。

  想想如今最貴的一種玻璃杯和工藝品,可以賣到兩千兩以上。

  甚至有人出萬兩求購,訂購。

  想想這之中的利潤吧。

  哪天劉建把這賣個十文錢,還要不要人活啊。

  當然一些特別定制的玻璃制品成本還是不會太低,但最高也就是兩百文左右吧。

  畢竟這已經是大工業生產了。

  十二月三十日,劉建的船隊到達杭州碼頭。

  看著皚皚白雪下的碼頭和杭州城。

  劉建心中大喜。

  說出了一路響徹天際的話。

  我劉建又回來了。

  轉載請注明出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