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十九章 闖王寶藏 重見天日3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第二十九章闖王寶藏重見天日3

  老領導下到地下藏寶大廳所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奔向眼前小山般的藏寶,而是緊貼著大廳的墻壁圍繞著大廳轉了一圈。

  一邊圍繞著大廳轉圈,一邊還用手觸摸著大廳的墻壁,時不時的還停下來摸摸腳下的地面。

  “不錯,都是用的跟通道一樣的方法制作的!可這上面的頂又是怎么搞出來的呢?”原來,老領導還是沒有忘掉通道的怪異,即便是到了地下藏寶大廳,仍舊先要把整個大廳的構造先看個究竟。

  其實,每一位文物研究者都是一名為天朝發展做貢獻的科學家。

  君不見多少淹沒在歷史洪流中的神奇技藝,都是通過文物研究工作者的研究又重新展現到現代人們生活之中的。

  好在剛才地質部門派來的專家也跟隨著這一起下到了地下藏寶大廳,關于這個大廳的神異之處,倒是不用老領導過于操心。

  招呼地質專家一定要詳細的對整個地下藏寶大廳進行研究,尤其是重點指出了一定要研究明白大廳頂部是怎么形成的,老領導這才轉向了大廳中央小山般的寶藏。

  說是大廳中央,其實整個大廳就是楊子江當初為了看清寶藏制作的,大廳墻壁距離寶藏最遠處也就不足一米。

  所以說,老領導是一轉身就面向了如山般寶藏。

  此刻,工作人員已經在藏寶大廳的各個角落布置了數個大型的汽燈,整個大廳之內已經一片光明。

  “真的是闖王寶藏啊!闖王寶藏終于要重見天日了!”

  即便是閱墓無雙、鑒寶無數的老領導,面對眼前的寶藏,也不由得發出一聲驚嘆!

  眼前一口紫金色銅爐,大氣非凡、質地細膩,色澤紫中帶青黑,仔細看去其色內融,寶光四射,怕不就是失傳已久的宣德爐。

  銅爐邊上隨意擺放的數件元青花,單拿出任何一件,無論是樣式、主體紋飾還是釉色,都比當年在蘇富比拍賣行以2.3億天價成交的“鬼谷子下山圖罐”高出不止一籌。

  還有緊挨著元青花旁邊的幾件天青色瓷器,釉面滋潤柔和,純凈如玉,素凈典雅,毫無疑問,必是素有“汝窯為魁”美譽的中國古代瓷器之首汝窯器了。

  如此種種,不要說老領導這種見慣了世面的人物尚且失態,其他的第一批次下來的考古工作者們都是目光發直,口水橫流。

  畢竟對于考古工作者來說,文物——尤其是罕見的古文物,對他們的吸引力甚至要比美女的吸引力還要大。

  親眼看過藏寶,發現藏寶大廳的空間太過狹窄,明顯不利于對于寶藏的清理統計,為今之計,只能是從楊子江開通的通道內一件件的把發現的藏寶吊到地面上去,然后再做統計。

  原本還有工作人員建議對發現的通道進行拓寬,這樣能夠極大的提高工作效率。盡快的將發現的文物運到地面上去。

  但是因為這個通道的特殊性,領導還是拒絕了這個提議。在領導眼里,這個通道的意義其實是和“闖王寶藏”的意義一樣重要的。

  所以,即便是增加了勞動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領導還是選擇了對整個通道完整性的保存。

  總之,雖然發現“闖王寶藏”僅僅只用了一天,但是后續的工作卻整整持續好長時間,直至工作人員將最后一個銅板從藏寶大廳里運送出來,整整半個多月的時間已經過去了。

  隨著整個寶藏被運出藏寶大廳,天朝對這個藏寶大廳和通道進行了保護性的修葺,回填了街面上挖出的大坑,并在楊子江所挖通道的上方加蓋了建筑物,一方面是為了防止風雨侵蝕導致通道和地下藏寶大廳毀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今后做好研究預留出必要的場所。

  而這個楊子江制造出的藏寶大廳和通道,因為其自內向外夯擠的特性,是現代科技完全無法實現的,這也成為了考古工作者和地質專家眼中的謎題,困擾了數代的考古學者和地質專家。

  直到數百年后,一位筆名為飄渺逍遙侯的作者撰寫楊子江的傳記時,才在楊子江自己所寫的回憶錄里發現了這個秘密,從而解開了困擾考古學者和地質專家過年的難題。

  書回重頭,卻說天朝文物管理部門花費了大半個月的時間,終于將“闖王寶藏”里的哪怕一枚銅板都搜刮的一干二凈。

  在寶物不斷運到地面上的同時,權威的鑒定專家們也都不斷的在對出土的寶物進行著登記和估值,就在寶物全部運到地面的第二天,整個“闖王寶藏”的寶物登記和估值情況也都統計出來。

  這次出土的“闖王寶藏”藏寶種類豐富、數量巨大,涵蓋了明朝以前無數朝代的文物精品從夏商時期的青銅器到明末的瓷器,無所不、包無所不有。

  畢竟當年李自成可是將大明王朝數百年的收藏都給搬空了,此外還有當年在帝都十天十夜搜刮來的各類寶物。

  毫不客氣的說,明朝之前天朝數得上的寶物,除了因為戰亂流落到民間的,就數這里最多了。

  寶藏既然已經全部挖掘出土,而且登記和估值統計工作也已經完成。那么為了滿足全世界的好奇心,一場新聞發布會就是必不可少的了。

  中秋剛過,一場震驚世界的新聞發布會如期召開。

  天朝文物管理部門的老領導精神矍鑠、神采奕奕,身上穿著的西裝筆挺的貼服在身上,花白的頭發梳的格外整齊。

  參與寶藏發掘工作的數位主要負責同志跟隨在老領導的身后,在新聞發布會的前排就坐。

  其實,早在新聞發布會召開前,全世界都已經知道天朝發掘出了大量明朝以前的珍貴文物,差的只是文物的數量和整體估值。

  今天,來參加這次發布會的各國記者分外的多,畢竟,能夠聯系半個多月不間斷的發掘運送文物可見這次天朝發現的文物數量是世所罕見的。

  現在全世界都希望能夠聽到天朝關于這次寶藏發掘工作中發現的寶物數量和大體估值情況。

  “先生們、女士們,尊敬的記者朋友們,現在我們的新聞發布會馬上召開,下面有請天朝文物保護部門的領導賴有為先生就‘闖王寶藏’的發掘工作向大家作以簡要介紹。”新聞發布會的主持人干凈利索,直奔主題,迅速將發言權交給老領導。

  老領導接過話筒,現在我們知道老領導的姓名叫做賴有為了,賴有為接過話筒,簡單的說道:“首先感謝各位對于天朝政府此次發掘‘闖王寶藏’行動的關心和關注……………經過統計,本次發掘行動共計發現明朝以前重要的歷史文物三千二百八十二件。其中,僅在史書上有記載,而現實中以為流失或損毀的文物就有四百五十一件,極大程度上彌補了我國考古史上空白。其中,夏朝時期青銅器銘金文權杖的出現,更是將我國能夠考證的歷史向前提了數千年。發現各類金銀元寶共計九千七百枚。以上文物和金銀元寶合計估值達到一萬億天朝幣,是天朝考古發掘歷史上數量之最,估值之最!”

  “轟…………”隨著賴有為對于此次考古發掘成果的宣布,新聞發布會現場秩序一度非常混亂,即便是見多識廣的記者朋友們,對于此次考古發現文物的巨大數量和巨大估值,也是感到非常的驚訝!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