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百三十九章:崩盤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還是那句話,不管什么時代,糧食都是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東西。

  眼下的大唐騰飛在即,百姓們安居樂業,商業也在蓬勃的發展,朝廷每年單單是征收的商稅就能超過發展商業之前的農稅,換句話就是如今的大唐即便是取消農稅也能照常的發展下去。

  不過話是這么說的,但是做卻不能這么做。

  這不像后世,在姜云明穿越之前后世的農稅就已經取消了,而起是在他還上學的時候就取消了,但是眼下的大唐卻不行,因為你不知道這個即將起飛的大唐什么時候會折了翼。

  簡而言之,如今的這一切都是因為姜云明這個有著超遠眼光的人帶來的,他不確定以后還能不能再出現一個自己這樣的人,所以只能讓大唐在他原有的腳步上往前蹦兩下,但是卻不敢讓大唐直接坐著火箭上天。

  在缺乏條件的情況下,他也不能把自己的子孫培養到自己的這個地步,要知道有時候空泛的理論是不足以讓人和那個遙遠的現實鏈接起來的。

  在大量新糧涌入、大量舊糧被收購的前提下,大唐的糧價很快就崩盤了,首當其沖的就是天子腳下的長安城。

  在皇室出手,姜、杜、房、程以及長孫五家的輔助之下,大唐的糧價出現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兩極分化。

  新糧的價格出現了斷崖式的下跌,紅薯的單價掉到了一文錢,土豆則因為畝產次于紅薯的原因所以還算是好一點,而以稻谷和小麥為代表的舊糧則出現了飛躍似的上漲,而且還似乎是力有未逮的樣子。

  200文一斗,這可是大災年才會出現的糧價,前些年大蝗災的時候糧價的頂峰也就是這么個價格了,但是當時的糧價在朝廷的介入下很快就被壓了下去。

  畸形的價格讓百姓們瘋狂地賣出舊糧、買入新糧,雖然這些一如姜云明的預料,但是他卻實在是不想看到這一幕。

  因為百姓們很快就會嘗到自己種下的苦果。

  雖然這是帶著悲天憫人的虛情假意,但這的確是姜云明的心中所想。

  百倍增長的糧價,這對于任何一個封建王朝來說都不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包括百姓和朝廷在內的所有人都樂此不疲,以往作為糧價上漲的最直接受害者百姓們甚至還期待這糧價的進一步上漲。

  高價賣出舊糧,再低價買入新糧,而且從今年開始朝廷也將不再限制新糧的耕種,這誰不愿意?

  “還要繼續漲下去嗎?”

  姜府,在天氣漸熱的長安,姜云明和杜如晦坐在涼亭里品著今年新收上來的新茶,然而氣氛卻略顯沉重。

  “眼下朝廷其實已經停止新糧的出庫了,如今糧食的價格都是百姓以及糧商們推波助瀾的結果,他們都只看到了這上面的利益,卻沒看到這利益背后隱藏著擇人而噬的妖魔。”

  慢慢的姜云明也看開了,有些事情遲早是要發生的,如今自己在老丈人的幫助下出手推動一番其實也是好事。

  這能怪誰呢?怪作為幕后推手的姜云明嗎?但是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話在沒有化肥的年代土地很快就會廢如黃沙,堆積發酵糞肥也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怪百姓們的短視嗎?但是他們只是窮怕了,餓怕了,只是為了安穩活下去的他們又有什么錯?

  說到底,在這個世界上誰都不放心把自己的未來交給別人,在百姓們看來如今想要活著很簡單,那就是手中有糧。

  “這次的事情過后,大唐不知道要有多少百姓和糧商傾家蕩產。”杜如晦搖頭嘆氣。

  說實話,他心里其實是有些不忍的。他一直覺得事情其實沒必要發展到這種地步,但是他想不出更好的替代方法。

  “傾家蕩產那也是他們自找的,朝廷早在新糧發放之初就規定了任何人不得私藏糧種,但是他們卻置若罔聞。說好聽點兒,小侄此舉也是為了讓他們的子孫后代有地可種,說難聽點兒就是為了李氏江山的安穩。”

  “更何況傾家蕩產也不至于,頂多是那些糧商們的損失會比較大罷了,百姓們的家中最少還是能留下來一年的糧食的。”

  在看開了之后姜云明表示很無所謂,而且還有一句話他沒有說出來。

  即便是百姓們傾家蕩產了也無妨,朝廷手中把持的新糧足夠用于關中地區的耕種了,頂多就當是又來了一次蝗災罷了。

  聽姜云明這么一說杜如晦心中就好受多了。

  即便是姜云明三令五申商業在社會體系中應該有的地位以及作用,但是思想這個東西的確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轉變地過來的。

  雖然在官方的鼓勵以及高額利潤的誘惑之下有比以往更多的人投入到了商業這項事業中來,但若是要談起從商這個話題,那么人們心中的第一反應就是賤業。

  “你準備用多長的時間讓天下農田里種植的東西達到你預計中的模樣?”

  “一年,最多兩年。”姜云明給了一個算得上是準確但實際上卻是很模糊的一個時間。

  說準確是因為其實一年能種植糧食的時間也不過是半年左右,而這段時間頂多也就種植兩季糧食,所以說一年到兩年也就是種植兩到四季糧食罷了。

  這其中大棚能忽視季節種植糧食,但是大棚這東西雖然早就在姜云明的手中出現了但并沒有普及,一是因為在沒有油紙作棚頂的前提下只能用玻璃,玻璃的價格雖然降到了平價,但是種植大棚可不是一個就行了,而量大了一般百姓又承受不了。

  其次就是水泥了。

  水泥如今的價格可不是一般的高,因為超過九成九的水泥都被朝廷用來鋪設水泥路了,市集中也設立有官方售賣水泥的店鋪,但基本上是常年處于關門狀態的,因為在官方的消耗量極大的前提下出售水泥的價格也自然就水漲船高了。

  一到兩年,真說起來這世間也挺長的,其中會發生的變故也是很多。

  如今大唐的農事格局雖然畸形但卻沒有完全崩潰的原因在于姜云明早早的提出了堆積糞肥,有了糞肥的加入土地的情況能得到一定程度上的緩解,但那也是暫時的,因為單單靠糞肥完全支撐不住一塊地一年種兩茬兒紅薯的。

  所以說,這一到兩年的時間內可能發生的事情其實很多。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