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六十七章:壞消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其實李世民也就是隨口一說,他也知道姜云明對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沒興趣,不然也不會這么和他說話了。

  “這話要是讓那些有想法的人聽到得氣成什么樣?”李世民有意無意的略開了自己,可能是因為他當初不坐上這個位置就真的一家子都沒了。

  “他們都是被權利迷了眼,當皇帝得早起上早朝,早朝下了還有批不完的奏折,要關心百姓,關心官員,關心將士,關心邊關一天天的不夠操心的了,哪有什么快樂可?”這不是姜云明第一次在李世民面前吐槽當皇帝的不好了,不過即便不是第一次聽但是李世民還是有些感嘆,畢竟能看得這么開的人真的是不多。

  “是啊,都是被權利迷了眼啊!”李淵長長的嘆了一口氣。他當初可以說是順應民意,但是何嘗沒有那個心思?

  “其實當皇帝還是好的,起碼我覺得比那些將士們好。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鄭添福他們是,馮盎他們也是,屢戰邊關的將士們更是。”姜云明有些唏噓,打仗他沒見過,涇陽的那次規模還算不上是戰爭,但是鄭添福他們是自己親眼看見了他們的慘狀。

  “那件事朕也聽說過。”李淵嘆了一口氣。“你說上天為什么這么不公平?我們人杰地靈的中原還在忍饑挨餓,但是那群沒有開化的野人卻占有著產量那么高的糧食?”

  “忍饑挨餓?”姜云明不由得看了一眼李淵。“您老是認真的嗎?之前崔、王糧價查出來多少糧食您不知道?人們忍饑挨餓的真正原因時因為他們把持著糧食不想放手,而不是我們中原的糧食產量太少。”

  李淵啞然。的確,他出身隴西李氏,也是“五姓七望”中的一員,世家的情況他更清楚一些,哪個世家不是把握著大量的資源?

  “您吶最好還是收攏收攏李家的人,崔、王兩家已經倒了,之后就是鄭氏,盧家也會緊隨其后的。大唐不需要什么世家,讓李家的人做好富家翁就好了,只要李氏皇族還在他們自然就在,掌握的太多做的太苛刻遲早會引起民憤的。”姜云明說的簡單,但是人心貪了就不好收了,但是這和他又有什么關系呢?反正直接受害者是李氏皇族,而且這種情況還要很久才能發生。

  “說的輕松啊!”李世民長嘆了一口氣,他老爹還可以不管,但是他不行。他作為皇帝還是李家人,他相當于是李家的大家長了,雖然因為當了皇帝之后家族之間有間隙,但是即便是人心齊的時候也不是那么好做的。

  飯桌上一時之間安靜了下來。長孫和自己的三個子女都默不作聲,后宮不能議政,李承乾雖然是儲君但是這個時候也不好開口,畢竟前兩任皇帝都在呢,李泰是現在對這些不感興趣了,而李麗質一個出嫁的女兒更不用說了,都是明白人,心里都清楚。

  “這些都還是以后的事情,您還是想象眼下怎么渡過吧。看這個天兒明年還是個旱年頭,雖然可能沒有今年的影響大但是總歸是影響收成的,但是在蝗災過后的第二年依然干旱,這對于百姓們來說是難受的。”最終還是姜云明率先打破了寂靜。

  “你會看天象?”李淵看了姜云明一眼,目光中帶著好奇,在他看來姜云明未免有點兒太全能了。

  輕輕地搖了搖頭,姜云明并沒有開口解釋,這件事兒知道的人還是越少越好。

  “唉,今年好歹算是挺過去了,明年該怎么辦?嶺南那邊不知道還能運過來多少糧食?”李世民感覺上天都在和自己作對,明明自己當初只是為了保命,而且父親也已經原諒自己了,怎么這種事情還是接連不斷的?

  “您還是別抱有太大的期望,嶺南那邊開發的程度有限,說實話馮盎運來的糧食能挺過今年已經讓我很意外了,明年估計是有點遭罪,有也不會有今年的這個量了。如今唯一的辦法就是用紅薯當賑災糧了。”

  “紅薯?”李世民并不想走到這一步,通過不間斷的育種好不容易才走到了今天的這個地步,按照姜云明的說法有好幾塊地已經因為給紅薯育苗已經短時間之內無法耕作了。“到明年紅薯能有多少?不得留著育種嗎?”

  “明年的話......”姜云明低著頭在心里算了一下產量。“大概有個二十萬石左右吧。”

  這個產量一說出口姜云明自己都有些吃驚,主要是增長的太快了。基本百斤種子能出4000到五千斤左右,說實話他也沒想到。不過這一切都是有代價的,大量種植的后果就是田地短時間不能再種植其他任何的作物,甚至還要通過施肥才能慢慢的緩過來。

  “有這么多了嗎?”李世民也被嚇了一跳。育種的工作向來都是姜云明在負責,剛開始的時候每次他還看一下產量,但是時間長了再加上蝗災的困擾讓他也很長時間沒有注意這些了。

  “嗯,到明年的話應該差不多。我建議還是用一部分紅薯當做賑災用糧,紅薯的產量雖大但是弊端也很明顯,大唐以后肯定是不能指望紅薯的。”

  “為什么?”李淵當初只是聽過紅薯的名頭還有那堪稱巨大的產量,對于紅薯的缺點反而并不知情。

  “廢地,種植一季紅薯之后這塊地在一到兩年之內基本種不了什么東西了,即便是種了也會欠收甚至是絕產。”其實這多少有些夸大,絕產還不至于,但是他害怕在糧食短缺的局面下會有人不顧后果。

  “這么嚴重?”李淵有些懷疑,他原本的設想是讓大唐大量種植,但是現在看來顯然是不行了。

  “嗯,有長處必定有短處。紅薯不能多種,但是也不能不種,它那巨大的產量對于災荒之年來說就是活著的保證。”

  “但是如果明年依舊干旱的也也不夠吧?”

  “不對啊,咋就被帶偏了?我說的是關中地區明年會繼續干旱,但是別的地方不會啊。”姜云明這才察覺到了不對。特喵的又不是全國性的災難,而且雖然干旱但是并不至于像今年蝗災那樣嚴重到絕收的地步。

  李淵父子倆面面相覷,一時之間也說不出話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