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八百一十二章 華夏五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既然已經徹底明白了蒙哥的所有布局與底線,制定出相應的對策,就不是什么太大的問題。

  不想讓東真軍出東北,那就不出吧。

  想讓東真軍在多可的監督之下,攻打高麗,那就打吧。

  至于東真軍在戰場上的損耗與收獲,無非是個數字問題。趙權相信,王棲梧與王建禾這兩位,應該有足夠的手段,來應付這種事。

  但是,完全出乎南京府眾人意料的是,過了三個月,夏日已盡,忽必烈卻依然在臨洮按兵未動。

  而多可對于高麗的征伐,卻再也拖不下去了。

  秋日已至,多可憑著和林的詔令,成功地征到了一萬的士兵。

  其中,開元萬戶府提供了三千兵,高州的也速不花提供了兩千兵,其他的都是王建禾從遼西各地征召百來的流民。

  這一萬人馬之中,沒有一個蒙古人,不過多可也不太在意。不是自己嫡系的蒙古兵,反而更不好控制。

  讓多可很驚訝的是,王建禾將這五千人不知帶去哪訓了一個月后,便基本能做到令行禁止,其儼然的軍姿甚至超過開元府兵與高州兵。

  似乎有一根隱然存在的長繩,一端系在臨洮的忽必烈,另一端拴在南京府。

  雙方都在暗自角力,都在想方設法的不肯先行出兵。

  只是,這一次,借口各多的忽必烈顯然占據了上風。

  各部族的兵馬需要時間聚集,漢地的士卒正在整編,尤其是出軍所需要的糧草,遲遲未能湊足。當西北的第一場雪落下之后,所有人都知道,指望忽必烈今年出兵,已經不現實了。

  而同樣的第一場雪落在遼東之后,南京府卻已經沒有了任何的借口。

  和林免去了南京府今年的秋稅,只有一個條件,就是出征高麗。哪怕南京府上下,將辦事效率放至最低,也根本拖不下去了。

  十一月,當長白山已經籠于一片飛雪之中的時候,大巖桓領著一萬重新整編過后的東真軍,經過艱難的跋涉,終于抵達丹東。

  多可與他的一萬人馬,早已在此結寨等候。

  看著東真軍一個個渾身泥濘,饑寒交迫的模樣,多可一直緊崩的臉,終于露出了些許的滿意之色。

  帥帳升起,多可滿臉不怒而威之色,端坐于寒風之中的中軍帳內。

  王建禾側站于其后,十個蒙古護衛,昂然立于兩旁,睥睨著帳外的兩萬將士。

  “高麗王室,不服王化。此次,某受大汗所托,南征高麗,諸位可愿助我?”

  “愿隨大帥,誓殺高麗賊人!”帳外響起或高或低的應和之聲。

  “好!”多可站起身,走到眾人面前。

  “我隨大汗征戰數十年,不敢說立下汗馬功勞。但是,我卻深知大汗的治兵之策。

  一,愛兵若子,我絕不會輕易犧牲各位的性命,也不會讓諸位去打一場必輸之戰。

  二,有功必賞,有錯必罰!

  戰后,我會親自為各位去和林敘功。跟著我,你們不用擔心功勞被貪默,不用擔心大汗不知道你們在戰場上的勇猛。

  如果你們愿意,我多可,不僅可以帶你們橫掃高麗戰場,更可以帶著你們,橫掃天下!”

  帳外的聽訓的士兵,大多顯出興奮之色。

  “大帥威武!”

  “我等愿隨大帥征戰!”

  多可靜靜地等著歡呼聲平息,而后說道:“我丑話先說在前頭,對我有意見或是對于南征高麗有意見,現在可以提出,我絕不追究各位的責任。但是今日過后,若有違抗軍令者,我定斬不饒!”

  多可冷冷地掃過擠在一起的士兵,眼角瞄著獨自站在一旁的大巖桓。

  大巖醒微笑不語,士兵們臉上卻紛紛開始露出堅定的色彩。

  很好,軍心可用!

  雖然這是多可第一次獨自領兵,但是他相信,憑著自己在西征時參加的大小數十場戰役,領兩萬兵馬,對付高麗這個撮兒小國,簡直就是易如反掌。

  只是,這一場戰爭,多可需要的不僅僅是勝利。

  他知道的是,大汗需要的也不是戰場上的勝利。

  他不知道的是,其實參戰的東真軍,更不需要戰場上的勝利。

  所以,對于所有參戰的人來說,這是一場需要技巧性的戰爭!

  “大巖桓將軍聽令!”

  大巖桓聞聲,對著多可躬身而拜。

  看到大巖桓并未跪倒,多可眼中閃出一絲陰冷,隨后迅速隱去。

  “令你為前鋒,領二千兵馬,明日起,先行渡過鴨綠江。探聽敵情,尋訪敵蹤,不得有誤!”

  “末將遵令!”

  多可緊盯著大巖桓,見他并未顯示出不豫之色,似乎對自己在第一時間奪去他的八千兵未曾在意,這才稍稍地放下了心思。

  這是最關鍵的一步,只要八千東真兵在手,多可相信自己完全可以掌控這場戰爭的所有主動權!

  隨后,多可連續不斷地發出了一道道的帥令。

  高州兵兩千人馬為左翼軍;

  開元府留兩千人馬為右翼軍;抽調其中的一千人,與一千東真兵,交給王建禾,負責糧草督辦。

  剩下的七千東真軍與五千多可自己征召的兵力,全部打散,分成一百支百人隊,由他的一百個護衛,各領一支,組成多可的中軍。

  營寨之中,雪花不斷飛舞,吹氣成冰。但是多可的心中卻是一片火熱。

  當這些兵馬,全部折損在高麗的時候,應該就是自己勝利回歸和林的那一天。

  他相信,大汗一定會讓自己重歸怯薛軍,那才是自己最大的榮耀!

  公元1250年,華夏五年,宋淳祐十年,蒙古蒙哥汗三年。

  正月,多可率遼西遼東兩萬兵馬,輕松踏過已經結出厚厚冰層的鴨綠江,開始南征高麗。

  二月,蒙哥分賞諸王,忽必烈得到京兆封地及三萬三千余民戶,建立京兆宣撫司。

  史天澤、楊惟中、趙璧被任為河南經略史,整軍準備對宋之戰。

  三月,忽必烈在六盤山正式召集軍隊,準備南征大理。

  十萬軍馬由速不臺之子兀良合臺領軍,忽必烈居上統轄。王府幕僚與護衛,幾乎傾巢相隨。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