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六百五十三章 八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如此,有勞伍兄!”趙權說道。

  “權爺客氣!既然到了泉州,在下自然得盡好地主之宜。不知權爺有沒有什么特別想去的地方?”

  趙權略微沉吟后,說道:“船場那邊,既然已經安排好,我就不再去看了。如果方便的話,我想去看看這里的棉紡織造、瓷器制作、書籍印刷、茶葉生產等工坊。

  另外,如果方便的話,我想去興化軍與漳州或是嘉禾嶼看看。”

  伍及微不可見地皺了下眉頭,隨后說道:“工坊的事,我會交待舍弟安排,如果只是看看,問題不大。

  去興化也無妨,只是嘉禾嶼一個小島,上面不過數百戶漁民,不知權爺……”

  “無妨,只是想著要在泉州呆上兩三個月時間,四處走走而矣,若是不方便,也無所謂。”

  興化軍,也是后世的莆田。

  福建之所以稱為“八閩”,是因為宋時將福建劃為八個州府機構,包括福州、建州、南劍州、汀州、泉州、漳州,以及邵武軍與興化軍。

  趙權對興化軍之所以感興趣,是因為歷史上興化軍是整個福建最后一個淪陷于元軍的地方。那里出了兩位大名鼎鼎的抗元英雄,陳瓚與其侄兒陳文龍。

  去轉轉,說不定能碰上,還能提前見識下。

  而嘉禾嶼,是昨夜在宴席之上聽到伍佑提起時,趙權才知道,那里便是后世的廈門島。

  如果有機會,能想辦法占下廈門島,學習鄭成功同志,把這里建成一個水軍基地,那么未來就會產生出無數可能。

  即使占不了嘉禾嶼,能拿下相距不過六海里的浯州嶼,也是不錯。

  浯州嶼,便是后世的金門島,據說并無漁民定居。

  要拿下這樣的島嶼,難度不小。不過此時宋人似乎對所有的海島都不太感興趣,未必就沒有機會。

  “此次馬匹交易,不知權爺想以何種方式結算?”伍及有些猶豫地問道。

  五十匹戰馬,趙權開價每匹五百兩,這是真正的遼東率賓馬。

  若不是趙權,伍及是絕難以這種價格在其他地方買到。

  因此,對于價格,伍及沒有任何意見。但是要讓他在山東籌措二萬五千兩現銀,確實有些難度。

  趙權倒也沒有為難,同意到了泉州之后再行結算。

  宋國如今官方的交易貨幣,除了會子之外,還有各種交引、公據,甚至包括僧道度牒都可以使用。

  但是民間,尤其是海商,卻基本以銀子為主。而各式銅錢,卻是海商們最喜歡的貨幣。

  一枚銅錢,到了南洋,可以當作兩枚甚至三枚來使用。

  早些年時,就有不少海商,就是造往海外運輸宋國銅錢而發了大財。

  無論是之前的金國或是現在的蒙古國,包括日本、高麗,以及南洋諸國,都沒有進行大量的銅幣鑄造。宋國的銅錢,在任何地方,都屬于絕對的硬通貨。

  但是,相對于會子來說,銅錢鑄造顯然成本太高了。加上需求量過于龐大,如今還在市面上流通的銅錢已經越來越少。

  伍及當然希望趙權能接受宋國的會子,但顯然已經不太可能了。

  “這個不急,我再看看,如果可以,我會采購一些貨物隨船北上。”

  “如此,甚好!權爺旦有需要,無論錢財貨物,俱可交由舍弟辦理!”

  伍及說話,告辭離去。當天下午,便從伍家消失了。

  日子,開始以一種平緩的節奏展開。

  雖然身處敵國,但是這種生活節奏,卻讓趙權覺得莫明其妙的心安。

  這里,沒有戰爭;沒有那些需要趙權勞心勞力的瑣事;沒有冰天雪地的寒冬;沒有需要他去巡視的各個山林、草場。

  趙權此時,真的完全理解了宋人的這種安逸心情。

  戰爭對于他們來說,很遙遠。哪怕聽到了,也不會過多地放在心上。

  前方,有無數的將士會將敵人擋在江淮以北。

  天塌了,會有高個頂著。

  女真人也好,蒙古人也罷。再兇悍,也打不到長江以南,更打不到福建來,更別說泉州了。

  門一關,哪管屋外洪水滔天。

  更何況,對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想管他們也沒能力去管。

  但是,趙權很清楚的知道,這種平靜,只是暫時的。

  未來的日子里,這天下,沒有一處是他能夠藏身的地方。

  忽必烈的鐵蹄,將踏遍他可以理解的每一寸土地。北至大漠極北,西至蔥嶺青藏,東到大海,往南甚至到了爪哇。

  遠方沒有詩,只有血腥遍地的戰爭。

  的確,不能一直沉迷于這種令他全身都感到舒適的生活。

  但是,為什么不暫時沉迷一陣呢?

  哪怕只是兩個月的時光。

  于是,每日早起,先享受下令他身心都覺得感動的清粥小菜。而此時,隔壁人家的小院中,總會響起叮叮咚咚的練琴聲。

  琴聲并不太流暢,卻給了趙權一種莫明的心安。

  早起暖暖的陽光,院中清新的空氣,在琴聲的陪伴之中一邊散步一邊消食。

  無聊是屬于李勇誠這種人的,對于趙權,其實還是有許多事情需要去做。

  但不是忙亂的折磨,而是一種充實的享受。

  趙權不僅“又一次”去參觀了開元寺,還去看了道教傳入福建后建立的第一座道觀——白云廟。

  去崇福寺尋找傳說中的少林寺傳承,未遂。

  費了許多勁,才找到剛建沒多久,卻已呈破敗之象的摩尼教草庵寺。

  帶著一些復雜的情緒,在回回們的清凈寺門口轉了轉。

還有府文廟、關帝廟、東岳廟、真武廟  并認認真真地拜謁了媽祖廟。

  在泉州見到的寺廟,比趙權這輩子見到的所有寺廟都要多。

  閩人信神,而且無論是哪路神仙,只要覺得對自己有幫助,就會有人去信。

  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每一個朝代都要面對民間信仰的問題。不讓信,是不可能的;放開信仰卻又擔心威脅到統治的根基。

  歷史上,以宗教信仰為引發動的民間暴亂與起義,數不勝數。

  包括以“太平道”起家的張角;北魏時以“大乘教”為名起事的法慶;五代時借摩尼教之名的陳州毋乙暴動。

  以及同樣披著摩尼教外衣的方臘。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