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兩百零八章 從龍之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殘肢、斷腿、濃血、肉塊,相互混雜著,四向橫飛。

  “啊!——啊!”

  “吁——嗚!”

  人與馬同時發出一聲聲的慘叫。

  騎兵對撞騎兵,對于一個騎手來說,一輩子只可能碰到一次,一次之后,基本上也活不到下一次了。

  阿叱絕沒料到,對面的東真軍竟然沒有絲毫躲避的意思。而道路上已經被馬匹塞得嚴嚴實實,讓他們無處可閃。

  更讓他沒料到的是,東真軍會用拴結在一起的空馬,來跟他們對撞。對于蒙古人說,馬可是與他們自己的生命相等同的一種最親生物。

  “這群卑鄙無恥的豬玀!”這是阿叱留在這個世間的最后一個念頭。

  直沖而來的蒙古兵,有些撞落在地,被馬直接踏上。有些試圖閃入馬腹處,卻被倒地的戰馬壓癟。還有的,被直接撞飛到空中,便飛來數枝弩箭,將其射成刺猬。

  有兩三個算是很幸運的蒙古騎兵,不僅躲過了與東真馬匹的沖撞,也沒有被如網般相互纏糾的韁繩絆倒,還避開了東真兵的弩箭。但是,出現在他們眼前的,卻是東真軍冷漠的目光,以及直刺而來的長槍。

  包括阿叱在內,近三十騎蒙古兵無一生還。

  拖后的還有三十騎蒙古兵,雖然及時地勒住了戰馬,但卻如同無頭蒼蠅般,在原地慌亂地打著轉。

  這是一場讓所有蒙古人與高麗人都難以置信的戰斗。

  只是兩個照面,一支百人騎兵隊,便只剩下了不到三十人。而東真兵,竟然一員未損。

  宣州城外的蒙古營寨中。

  撒吉思正在他的軍帳內,與郭侃抵足而談。兩人面前的矮幾上,鋪著一張地圖,上面擺滿了小石子,郭侃一邊挪著這些小石子,一邊跟撒吉思詳細地講解著。

  撒吉思時而皺著眉頭,時而恍然而悟,時而又低聲地詢問。

  兩個人已經在此交談了半天的時間。

  郭侃伸了個懶腰,說道:“如此,如果按這個方案實行的話,雖然不敢保證一定會完全達到只不干元帥的意圖,但或是滅掉忽察,或是擊潰東真軍,我想起碼會有一個目的得到實現。”

  郭侃搓了搓已經有些麻木的雙腿,站起身,走到帳門處,掀開帳簾。

  一陣雨絲和著清風飄入軍帳,瞬時沖淡了充斥于整個軍帳內的蘿卜味。

  郭侃微閉雙眼,長長地吸了口清新的空氣。在心里舒了一口氣:終于可以離開這個鬼地方了!

  其實,早在正月蔣郁山見過趙權回來之后,郭侃便力主只不干退兵。在郭侃看來,繼續留在高麗,已經沒有任何意義,即便是還能打下一兩座城池,即便能再劫些錢物,對于整支大軍來說,也是得不償失的。

  但是,只不干不甘心,因為他在高麗依然沒有任何的收獲。

  直到十多天前,只不干收到了從開元府的急遞而來的一個密件,密件是斡赤斤令人傳來的。密件中提到,窩闊臺汗已經重病纏身,要只不干盡快撤軍北返。

  如今,蒙古各王公的勢力都在蠢蠢而動,就等著窩闊臺汗一旦去世,便開始應對汗位的爭奪。已經擁有東道大半土地的斡赤斤,自然也準備插上一腳。

  斡赤斤,蒙語的意思是“幼子”,有這名字,正是因為他是成吉思汗最小的弟弟。根據蒙古一族的傳統,幼子負有“守灶”之責。也就是說,他不僅要負擔對母親的贍養,也是家族最應當繼承汗位的傳承者。

  成吉思汗雖然沒有將汗位傳給斡赤斤,但是分封給他的土地最為廣闊,民戶也最多。

  成吉思汗四個嫡子,長子術赤早在成吉思汗去世之前便已死去;窩闊臺汗發動攻金之戰后,在即將獲勝時,拖雷莫明其妙死于與窩闊臺汗一同撤軍的路上;次子察合臺在五月份時,終于沒有熬過窩闊臺,而先一步離去。

  如果窩闊臺汗一去,斡赤斤可以算是成吉思汗家族中,地位最為尊貴之人。對于斡赤斤來說,這的確是個相當不錯的機會。

  但是,斡赤斤現已經七十三歲了,可以想象得到,即便他能得到汗王之位,用不了幾年,這個汗位必將是其嫡長子只不干的掌心之物。

  因此,只不干對于爭奪汗王的熱情,已經完全超過了其父親斡赤斤。

  對此,郭侃也很心動。

  如果能助只不干奪得蒙古汗王之位,那可是“從龍”之功!以后別說自領一軍萬戶,就是封個王也是很有可能的。

  于是他在認認真真的思考之后,為撒吉思提交了一整套的撤兵方略。

  首先,是讓高麗人過來和談,給他們一個機會,通過和議來實現讓蒙軍撤兵的可能。

  其次,計劃派一支千人隊繞過龜州的東真兵,直接到朔州城,在探聽那邊情況的同時,去要些糧草過來。

  趙權的屯墾行為,在郭侃看來,還是相當明智的一種做法。他知道趙權是在為東真軍的北撤準備糧草。出高麗到南京府,還有一千六百多里路程,如果只不干阻撓的話,東真軍在沿途中是得不到任何補給的。

  假若可以挖走趙權的一部分屯糧,將可以直接削弱東真軍北撤途中的持續作戰能力。

  第三,郭侃給撒吉思定下了一個很詳細的伏擊之策。調動洪福源的沈州軍,讓他們出人出糧,配合只不干手下的幾支部隊,在五老山城處設伏,圍殺忽察與東真軍主力。

  郭侃的三個方略,每一個都正中只不干心坎,尤其是第三個伏擊之策。

  原來進攻高麗,只是只不干給自己刷戰功的一種手段。自他見到突然出現的忽察之后,便開始生出將忽察留在高麗的念頭。

  隨著東真軍越來越不服管制,這種念頭也讓只不干越發的強烈。

  如今,要想全力參加汗位的爭奪,東真軍——這根插在他們背后的巨刺也必須拔掉了。

  能在撤退的路上解決這事,無疑是上上之選。否則一旦讓東真軍回到南京府,那只能通過發動一場大規模的戰爭才可能解決的了。

撒吉思立刻就開始安排。微信關注“優讀文學”,聊人生,尋知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