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九十章匠門精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我父親當年是……”劉奶奶陷入沉思,緩緩說道。

  老太太當年是官宦人家的大小姐,這一點張俊平早有猜測。

  只是,老太太這位千金大小姐,不愛紅裝愛武裝。

  不喜歡女紅,喜歡擺弄玉石、石頭、泥巴,也就是雕塑。

  后來認識了當時京城享有名氣的一位青年玉雕師,說是青年玉雕,其實也已經三十多歲了。

  可命運就是這么離奇,十六歲的老太太就這么深深愛上了大自己十幾歲的青年玉雕師。

  一番抗爭,甚至差點上演私奔的戲碼,終于有情人終成眷屬。

  雖是老夫少妻,可是依然恩愛。

  和所有愛情故事一樣,老太太的愛情故事也是以悲劇結尾。

  日本人悍然入侵,抗戰爆發后,老太太的丈夫,也就是張俊平的師公,雖然三十多歲了,可血依然不冷,毅然決然的投入到抗戰的隊伍,再后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老太太獨自一人拉扯著孩子,等待著丈夫的回歸。

  十年抗戰,老太太等了十年,也沒等回丈夫。

  新中國成立前夕,傷心欲絕的老太太跟著家人移民到了英國。

  這也讓老太太非常幸運的躲過了十年黑暗。

  雖然人在國外,但是老太太始終沒有放棄對丈夫的思念,以及尋找。

  找了幾十年,終于打聽到消息,原來老太太的丈夫沒死在抗戰時期,卻死在了內戰中。

  這塊子岡牌玉牌,就是老太太的丈夫留下來的遺物。

  老太太的丈夫是匠門土字堂最后一任長老,也是當時最年輕的長老。

  聽完老太太的故事,張俊平忍不住心疼和敬佩。

  青年喪夫,老年喪子,如今只有一個孫子,一個孫女,還都生活在國外。

  如此悲慘的遭遇,老太太平時卻看不出絲毫的頹廢和悲傷,活的那么的恰靜自然,這份心胸一般人比不了。

  “劉奶奶,您現在可是比誰都幸福啊!

  國外有孫子孫女記掛著,國內有我這個又聰明又孝順的徒弟照顧您……”張俊平握著老太太的手笑著寬慰道。

  “呵呵,指望你孝順我?我還不如指望徒弟媳婦呢!一忙起來就不著家。”老太太臉上掛著慈祥的笑,伸手敲了敲張俊平的頭。

  “這玉佩給你了,你要記住,匠門精神!讓匠門換一種方式存在下去!”

  “劉奶奶,匠門精神是啥?”

  “匠門精神啊?匠門精神就是你不用心做事就沒飯吃!”老太太笑瞇瞇的說道。

  “啊?”張俊平有些傻眼,原本還以為匠門精神會多么高大尚。

  比如什么堅持不懈,開拓進取,不畏挫折等等。

  又或者堅韌不拔、一絲不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

  可是沒想到,匠門精神居然是這么樸實無華的一句話。

  不用心就沒飯吃。

  這句話也道明了工匠這個群體在古代的地位。

  士農工商,工排在倒數第二位。

  古代工匠雖然日子比普通老百姓,比農戶好一點,可也依然活的不易。

  都說古代的匠人干活細膩,扎實。

  其實都是逼出來的。

  普通工匠,你不好好干活,就會壞了名聲,壞了名聲就沒人找你干活,就沒飯吃。

  大工匠,一般都是和官府,和皇室打交道,要是不用心,除了紕漏,那可不是沒飯吃那么簡單,輕了是掉腦袋,弄不好還會被抄家滅族。

  就算是陸子岡,一代玉雕大宗師,不照樣因為在玉雕上留個名字,被皇帝砍了腦袋?

  所以說,古代工匠的精神很簡單樸實,就是好好干活,有飯吃,能娶一房媳婦,傳宗接代。

  至于那些高大上的精神,都是閑的蛋疼的文人墨客,政府官員給他們強按上的。

  “怎么?你還想要什么樣的精神?”老太太笑瞇瞇的反問道。

  “沒,沒什么!”張俊平搖搖頭笑道。

  “匠門分為金木水火土五個堂口,其實只是一個很籠統的區分。

  這天下的工匠何其多?細分下去,怕不是有幾千上萬種。

  無論是那一種,他們學手藝的初衷,都是為了有口飯吃。”

  老太太的話可謂是一針見血。

  所謂的藝術,那都是有錢人,權貴人家為了享受奢靡的生活,為了抬高自己的地位,搞出來的東西。

  古代各大官窯的工匠,技藝精湛,燒制的官窯瓷器精美絕倫,千年流傳。

  可是,這些燒制瓷器的匠人他們懂藝術嗎?

  恐怕不懂,他們只是為了自己和家人過的好一點,所以才會挖空心思去燒制更加精美的瓷器。

  一群不懂藝術的工匠,燒制出被人追捧千年的藝術品,不得不說是一個不太好笑的笑話。

  世人總是感慨,現代藝術不如古代藝術。

  這是因為,現代工匠沒有了古代工匠的緊迫感,不再像古代工匠一樣,不好好干活就沒飯吃。

  一群工匠不再追求如何提高技藝,做出更好的作品,開始追求藝術。

  這不得不說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關于這一點,張俊平還真沒有立場去指責別人,因為他就是一個追求藝術的工匠學徒。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特色,有一個時代的活法,沒必要糾結這個。

  或者說,傳統工藝,還真的只能套上一層藝術的皮,才能在新時代更好的生存,傳承下去。

  一瞬間,張俊平想了很多。

  他怎么都沒想到,自己當初只是因為看了香江的武俠電視,武俠電影,所以一時興起,起了這么一個頗有江湖氣息的名字。

  居然引出這么一段歷史。

  國內真的有一個匠門。

  握著手里沉甸甸的玉牌,張俊平一時感覺壓力倍增。

  匠門的宗旨就是讓工匠更好的活下去。

  這個宗旨聽上去很簡單,可想要實現還真不容易。

  “好了,有些事情想不明白,就慢慢想,不能著急。

  來,繼續說你在香江的經歷。”老太太笑著打斷張俊平的沉思,讓他繼續講述在香江的經歷。

  “哦!我……”張俊平收斂心神,繼續講述起自己在香江的經歷。

  包括國家沒對外報道的汽車公司合資的事情,也都對老太太說了一遍。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