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五十五章 過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1988年2月,寒假期間,袁明老老實實的呆在家。陸倩放假時告訴他,寒假她要去京城住,所以這一兩個月,他更多的是忙自己的事情。寫寒假作業,看看電視,有空的時候練練吉他。

  有時侯偷偷跑到燒烤店,給在京城的陸倩打電話。每到這時候他就特別懷念后世的手機,那多方便啊!金嶺不是沒有賣大哥大的,但是他敢用嗎?信不信他父母能把他皮剝了!還是老老實實的等長大吧。

  寒假后,大概知道袁明時間多了,劉中原經常騎著他那本田王CB125T來找袁明。他父母對這個自來熟的小伙子也挺好奇,不過劉中原叔叔前嬸嬸后的叫著,父母也就逐漸認可了袁明的這個朋友。

  袁明又為他們寫了一首光明,又把劉中原震得跪著唱了三天。劉中原、張佩利、葉舒炎、孫程他們四個已經把飛得更高練的很好了,袁明去聽了一次,非常滿意!他們策劃過完年就發行一個單曲,為此他們正在聯絡各方資源,準備參加省里舉辦的新春晚會先打響名氣。他們都想要袁明一起,袁明沒同意,他這幾年的精力都在商業上,而且他壓根對出名就沒有興趣。都說了人怕出名,豬怕壯!他要的是低調、低調、再低調!

  有了復興國際貿易的一千萬資金,他就有了更多的底氣。首先他加大了門面的收購力度。為了更好的把收購物業的事業流程化、規則化,他又成立了袁氏資產管理公司,正式招聘管理人員來干這個。原來的干這個的小弟們也都正式化,成為公司的員工。短短2個月不到,他又收購了20多個繁華地段的門面,以及5棟民國獨棟建筑。他現在擁有的門面已經超過了50個,民國獨棟建筑超過6座!

  袁氏資產管理公司已經開始在整個蘇省,探查適合的物業,以門面和有特色的獨棟小樓為主。相信過不了多久,他就會成為華夏最大的包租公!

  天天便利店也已經開了15家了,在目前看來,以現在的購買力看,暫時已經在市區飽和了。后面他在和戴剛他們策劃第一個真正的超市,復興社區超市!這是一個大計劃,現在還處在計劃階段,打算在年后開始啟動。

  虎頭的搬家公司已經有兩只隊伍了,短短的一個多月,他們竟然收支平衡了!現在沒有競爭的時代多好啊!虎頭根據袁明的要求,找了一個暫時不用的門面,堆放了一堆收來的破爛。袁明現在沒事的話,就會去扒拉一下。倒是也找出一些好東西,比如字畫、紫檀家具、古董等,他現在沒打算動這些東西,全都堆到他手上的另一個房子里去了。

  洪佩翔的復興燒烤已經走出了金嶺市,擴張到了周邊的蘇市、鎮市、楊市等地,已經開到了40家;復興餐飲多了兩個品牌,一個是酷樂奶茶,已經開了10家;另一個是大王雞排,已經開了5家,這兩個品牌和復興燒烤一樣都已經走上了正軌,以后自我復制擴張就行了。洪佩翔已經在根據袁明的計劃,在收購一些有特色的餐館、酒樓,但這時期那些傳統餐飲業生存環境還很好,所以暫時沒什么收獲。

  虎頭的物流公司終于把金嶺市的中心倉庫建好了,正在建設周邊城市的分倉。并且配置了5輛輕卡,用于為便利店、燒烤店、奶茶等門店配貨。另外買了一輛重卡,用于在周邊城市的分倉和中心倉庫之間來回跑。目前物流公司光給袁明自己的產業配送,就已經有足夠的訂單了。不過,現在只是孵化期,后續將在運力允許的情況下,逐漸開展對外業務。

  國外方面馬丁已經瞄上幾個半導體公司,正等著和他們談判。保羅手里有了資金,開始大刀闊斧的對美洲銀行進行改革,并通過他的人脈,美洲銀行正積極的展開多元化投資。安德魯最近一直在玩新東蘭元,據他講在玩一個月左右,他就可以提前實現和袁明的約定了!30億米刀翻一倍!而在那時袁明也將給他成立一個真正的基金。

  上次跨年晚宴以后,他和理查德好好談了談,他發現理查德對公司內部管理還是有很多好想法的,便安排他配合馬丁,先鍛煉下。

  小喬治和蘿西經常會約袁明去參加各式各樣的宴會和聚會,這才一個多月,袁明已經成為了小喬治的親密兄弟,以及蘿西的曖昧男友。雖然沒有公開承認,但蘿西幾乎天天出現在袁明身邊,就已經可以看出她的心意了。袁明對此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反正他這具分身功能齊全,就算是結婚也沒什么。

  袁明已經在米國那邊宣布了,他要回老家過春節,因此會消失一段時間。消失的這段時間,他會展開他的東歐之行!

  轉眼就到了2月16日華夏的傳統節日——春節!今年的春節是袁明重生以后第一個春節,對他的意義重大!

  不過就過年而言,1988年的春節和他記憶中的春節沒有什么不同,還是那么讓他深惡痛絕。大年29一大早,袁明就被母親從被窩里拖了起來。先是打掃衛生,掃地、拖地、擦桌子、擦窗戶,袁明的災難開始了。以前他就搞不懂,為啥看起來很干凈的桌子、椅子、窗戶,一定要重新擦一遍?難道人家上門會對著你家的桌椅板凳仔細檢查衛生?簡直是不可理喻。

  下午,父親點了煤爐放在衛生間門口,母親打了好多個雞蛋,弄了好大一碗絞肉,用板凳在煤爐邊擺好。袁明看著差點哭了,他知道每年一度的、慘絕人寰的“包蛋餃”要開始了!為啥說慘絕人寰啦?要你在煤爐前一坐就是幾個小時,聞著令人發暈的煤氣,忍者煤爐的燒烤,還要慢工細活的包著脆弱的蛋餃,你要是說你很喜歡,那你來!

  從下午2點多,到晚上吃完飯,袁明不得不忍受著、煎熬著,包了一下午蛋餃。他真不知道自己小時候是傻,還是蠢?竟然能很安靜、很認真的包蛋餃,不但毫無不適,還經常因為包的好,受到母親的夸贊!每到家里來親戚,吃著袁明包的蛋餃,母親必然夸贊這是我兒子包的蛋餃!搞得當時的袁明還挺自豪,每到春節就很高興的接受了包蛋餃的命運!

  有些那個什么對母親不好的話,袁明不想說,可是這真不是人受得罪啊!他發誓,后面一定要買一臺包蛋餃機器,要是沒有,造也要造一臺出來!

  傍晚的時候,上街和母親一起買瓜子、糖等小吃回來,順便還買了對聯、貼畫。回到家,吃了晚飯后,一家三口就忙著貼對聯、年畫。正巧對門也出來貼對聯,鄰居見面便熱情的打了招呼,父母就和他們,張家長李家短的聊了半天。

  說著說著,自然的就聊到了物價,雙方交換了自己知道的小道消息,都為今年可能的漲價風憂慮起來。

  1988年,中央決定闖價格關,“國家每年強調穩定物價,怕亂漲價,不敢主動漲價,結果導致自發亂漲價,越亂國家越不敢漲價。”“現在的形勢,不進則退,沒有別的路子,只能迎著困難前進。”在此后的幾個月中,國家對價格改革方案的施行工作不斷推進。很快,價格闖關在全國范圍內實施,并進而演變成瘋狂的搶購潮。人們第一次感受到“通貨膨脹”。1988年7月,統計局公布的物價上漲幅度為19.3%,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紀錄。當時的國家物價局局長尤其刻骨銘心:“1斤裝茅臺酒從每瓶20塊躥到300多塊,汾酒從8塊漲至40塊,古井貢酒從12塊漲至70塊,中華煙從每包1.8元漲至十來塊。”

  八十年代的華夏,物資依然短缺。面臨物價上漲,人們的應對辦法與當下截然相反:傾囊搶購。京城、滬海、京津、坤明等城市,商店開門后兩三個小時,原計劃賣一天的名煙名酒被掃蕩一空;盛夏時節,浙杭的毛衣毛褲柜臺前排起了長龍;四季如春的坤明,經常滯銷的電風扇變得炙手可熱;伍漢有人買回200公斤食鹽,金嶺有市民買下500盒火柴,惠州有女士扛回10箱洗衣粉!人們都瘋了,見東西就買,不管需要不需要,也不在意質量好壞,冰箱有冷氣就要,電視機出圖像就抱。

  袁明早就知道會有這種情況,他去年這么著急的安排也是為了應對這種風波。到了今年6月,他計劃投產一批家電,再從H港進口一批,用來應對這么大的市場空缺。這么好的機會,不賺錢,還真是辜負了他穿越這一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