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七十九章 東行周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在將會盟的一系列善后事宜處理了個七七八八之后,秦公嬴連隨即便命令駐守于晉都曲沃的數萬秦軍士卒回師秦國。

  至于秦公嬴連和武安君二人,則是帶著數千披堅執銳的秦軍銳士,踏上了前往洛邑這周王畿所在地的道路之上。

  西周末年,平王陰謀弒殺自己的父親幽王,之后更是借助晉國的力量殺死了自己的親叔叔同時也是自己最強政治對手攜王。

  周平王的這一番舉動不僅使周天子的威望完全掃地,更是使得原本就已經搖搖欲墜的周王室統治變得更加脆弱不堪。

  公元前770年,表面上是為了躲避西戎的侵襲實際上是為了遠離弒父之地的周平王將周朝的王畿從西方關中之地的鎬京遷到了河洛平原之上的洛邑。

  這一次東遷之后,周王室再也沒有能夠回到那片繁衍生息并最終支撐他們奪得天下的龍興之地。

  而似乎是因為龍興之地的丟失,在此后的數百年里周王室不僅接連遭受外部日漸強大的列國諸侯的欺辱,而且其內部也是時常爆發出一場場宮廷政變。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之下,周王朝的國運用一句江河日下來形容實在是恰如其分。

  不過百足之蟲卻是死而不僵,靠著先祖留下來的余蔭以及晉國這個天下霸主的庇護,周王室總算是茍延殘喘著度過了那個漸漸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

  當時代的車輪緩緩碾過春秋時代那一位位天下霸主留下的痕跡,已經如同一位年邁老者一般的周王室與天下諸侯一起進入到了烽煙遍地的戰國時代。

  如果說春秋時代因為還有齊國、晉國等幾位天下霸主的庇護,周王室的日子還可以說得是過得去的話,那么進入到戰國時代之后的周王室完全可以用潦倒來形容。

  戰國初年,迫于壓力冊封魏國、趙國、韓國三家為諸侯的舉動,不僅使得周王室失去了晉國這個曾經強大的庇護者,更是讓周王室還殘留下的幾分余威都變成了一個笑話。

  此后的整個戰國時代,周王室對于將其完全包圍在其中的七雄之末的韓國而言就像是一個用來泄憤的出氣包。

  每當周邊的那些實力強橫的大國對韓國發動攻勢、奪取韓國的土地之后,從其余諸侯那邊受了氣的韓國總是會變著法子地來欺辱一下周王室。

  也正是在韓國這個對于周王室如同龐然大物一般諸侯的暗中支持之下,周王室才會一直處于分裂之中。

  除了作為韓國這個受氣包這個功能之外,周王室還免不得時不時被其余諸侯拉出來做吉祥物。

  比如原時空之中的齊楚彭城相王之中,作為周王室代表的昭文君代表周天子賜下了胙肉;又比如列國最后一次合縱伐秦,周王室也被諸國推到了抗擊秦國的第一線。

  這也最終導致了周朝這個維持了近八百年的王朝的滅亡。

  每當我們捧起史書,細細品讀戰國時代風雨飄搖的周王室命運,用一句凄慘來形容卻是十分恰當。

  在這個不同的時空之中,歷史的進程不過才走到公元前375年,距離周王朝的滅亡至少還有百余年的時間。

  通過對于從前看過的歷史記載,以及這些年來不斷由王畿所在傳回秦國的消息,秦公嬴連知道如今坐在周天子之位上的乃是原時空之中的周烈王姬喜。

  對于這位在原來歷史時空之中的天子,秦公嬴連腦海中留存的記憶之中并沒多少印象,即使說有也不過一句“烈王喜,在位七年”而已。

  不過對于這位周烈王姬喜的兒子周顯王姬扁,秦公嬴連的記憶之中倒是有幾分的印象。

  如果秦公嬴連沒有記錯的話,正是在這位周顯王姬扁繼位的第五年,韓魏兩國大軍進犯周王畿所在洛邑,原時空之中的秦獻公嬴師隰領兵救援周天子并取得大勝。

  秦國由此獲封方伯之位,這也標志著秦國在經歷了數十年內亂之后的復興。

  伴隨著秦公嬴連腦海之中記憶的不斷浮現,他和武安君吳起兩人的車駕在數千名秦軍銳士的護衛之下最終緩緩抵達了周王室所在的洛邑。

  對于秦國這個當今天下諸侯公認的第一強國國君的朝見,剛剛繼位不過兩年并且在周圍諸侯面前存在感實在稀缺的周天子姬喜表現出了最大的尊重。

  不僅派出了其最為倚重的太宰召平在洛邑東門之前親自迎接秦公車駕入洛邑,而且他還親自穿上天子服袍在周王宮正殿準備迎接秦公嬴連與武安君吳起兩人的到來。

  投我以桃,報之以李。

  面對周天子姬喜如此的盛情,原本就因為其之前在曲沃之會上的主動示好對他有些好感的秦公嬴連,自然也是在面子里子兩方面給予了這位天子最高的規格。

  在看到秦公嬴連雖然是天下霸主卻并沒有半分霸主的高傲,反倒是一臉謙卑恭敬的神態之后,周天子姬喜頓時對秦公嬴連大生好感。

  而在看到秦公嬴連之后命人專程送來一箱箱價值連城的禮物之后,一直為王室日益緊張的財政發愁的周天子心中頓時對秦公嬴連充滿了好感。

  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艱難,秦公嬴連這一番舉動可謂是將周天子姬喜心中的好感漲到了頂點。

  于是,在這種賓主盡歡、一派和諧的氣氛之下,秦公嬴連與武安君吳起在這處于天下之中、繁華不下臨淄的洛邑城中享受了一番來自周王室的盛情款待。

  甚至在數日之后,秦公嬴連與武安君吳起率領著麾下數千銳士離開洛邑的時候,周天子還拉著秦公嬴連的手讓他多留幾日。

  最后,還是秦公嬴連表示自己之前已經答應了衛公的邀請前往衛國一行,周天子姬喜這才依依不舍地將秦公嬴連送到了周王宮大門處。

  當看著秦公嬴連的車駕緩緩駛離自己的視線之時,周天子姬喜那一抹不舍的眼神之中,卻是浮現了一絲羨慕。

  他多么希望此刻車駕之上那位被數千精銳重重護衛著的是自己啊,他多么希望自己治下的周王畿能夠和如今的秦國一般強大啊。

  可是,這一切也只可能存在于這位周天子的幻想之中了吧。

  另一邊拜別了周天子之后,秦公嬴連與武安君吳起再次啟程,踏上了前往武安君吳起故鄉衛國左氏的道路之上。

  衛國,左氏。

  “大軍來了,大軍來了,君上伴著大軍來我左氏了。”

  一句充滿興奮語氣的呼喊聲伴隨著清風的腳步漸漸在左氏城中傳揚,它傳入了左氏城中那些貴族的耳畔,也在左氏田野之間的普通百姓之間流傳。

  因為這一句呼喊聲的漸漸傳揚,左氏這一座原本普通且安靜的城邑開始變得熱鬧了起來。

  伴隨著那一支人數大約數千、身穿著墨色甲胄、緊握著鋒利兵器的隊伍緩緩從繁華街道、鄉野農田經過,整個左氏百姓的注意力都仿佛匯聚到了這些有些陌生的身上。

  特別是當左氏城中的百姓親眼看到平日里威嚴無比的衛公都帶著幾分小心的神情跟隨在這支隊伍左右,他們心中的好奇更是忍不住地向外冒。

  “諸位,不知這是哪國的士卒,如此英武不凡?”人群之中,一位左氏普通百姓有些好奇地問道。

  面對這人問出的問題,人群之中一位時常游走于天下諸侯之間的商賈大聲回答道:“身穿墨色甲胄,軍容如此嚴整定是秦軍無疑。”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里,這位走南闖北、見識頗為廣博的商賈開始為周圍的左氏百姓說起了這些年以來秦國如同奇跡一般的崛起之勢。

  當聽到原本積貧積弱的秦國通過變法逐漸變得強大,幾番大戰更是連挫強敵的事跡之后,或許是對于秦國的遭遇感同身受,周圍的左氏的百姓紛紛為秦國如今的崛起拍手稱快。

  特別是當提到秦國崛起之路上那位無法越過的武安君吳起之時,不知是誰喊了一句武安君吳起是他們左氏之人,左氏街頭的氣氛立刻被點燃到了頂點。

  左氏的百姓為左氏能夠擁有這么一個名滿天下的大才而自豪,他們更為自己能夠和這么一位大才成為同鄉而歡欣。

  也就在大多數左氏之人歡欣鼓舞之時,一些聽家中長輩說起過和吳起有過齟齬的年輕人在聽到吳起成為武安君的消息之后卻是緩緩離開了那條有些擁擠的街道。

  不過這些年輕人卻是有些想多了,武安君吳起今日之所以會回到故鄉不是為了報復而來,而是為了親眼看一看母親留下的墳塋。

  看著不遠處那明顯是被人提前清理過的墳塋,想到當日自己在母親的面前所立下的“不為卿相,不復回鄉”的誓言,饒是之前經歷過無數場大戰的武安君吳起眼眶之中也不禁泛起了幾絲淚光。

  邁著有些蹣跚的步伐,此刻不是往日殺伐決斷的武安君而只是一名多年未曾歸鄉的游子的吳起緩緩走到了自己母親的墳塋之前。

  心中百轉千回的話語最終只匯聚成了一句話,“母親,起兒回來了。”

  請:m.3zmtx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