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09章偏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在所有的改革措施中,唯有農事技術創新是受到世家大力支持的,他們個個都是大地主,誰不愿意自家多產幾斤糧食呢。

  劉志因為擔心太過先進的技術,會被質疑和嫌棄,在編撰農書時,便耍了個小心眼。

  利用了這時代訊息不發達的特點,將自己帶來的現代種植理念,說成是南方的常規操作。

  并且吹噓交州極南的蒼梧郡和南海郡,早已大力普及,產量穩定。

  有了官方背書,由不得人不信,眾人對于印象中的蠻荒之地,狠狠地刷新了一遍三觀。

  中原一直都是農耕文明的發源地,將其它不發達地區,統統稱為蠻人,如今卻在傳統的農桑上被超越,確實打擊了他們的驕傲。

  這本農書尚未正式發行,便已經在世家圈火了起來,人人都欲一睹為快。

  楊秉雖秉公執法,但架不住手底下的官吏偷偷的抄了樣書,拿出去高價買賣。

  自秦漢以來,世面上也流傳著幾本農書,但都受到嚴重的地域限制,不夠全面系統。

  劉志新編的這一本,囊括了種植、養殖,農具圖樣,水利修建,農產品加工,儲藏等等。

  內容十分的全面詳盡,堪稱一本農業百科全書。

  光是種植,就分為主食篇、副食篇、蔬菜以及水果和花木,種植方法詳細到分品種和地域闡述。

  而且整篇農書都是圖文并茂,敘述的語言也要求口語化,讓那些文化程度不高的人,也能看懂。

  也正因為圖案比較多,所以手抄本的意義并不大,楊秉也就沒有嚴格去控制。

  等到最終的雕版書面世時,那些高價買手抄本的人,估計都要悔青了腸子。

  話說這邊梁不疑給他匯報完工作,便期期艾艾地開口辭職。

  “陛下,臣無才無德,愿辭官歸隱田園,望陛下恩準。”

  這是之前宮變時,梁太后與他達成的三條協議內容之一。

  劉志想了想,沒有直接答復,“你可有合適的人選推薦?”

  目前為止,翰林苑雖然只是個純學院式的機構,但未來他打算將之培養成類似秘書省之類的地方,所以這中間的過渡人選十分重要。

  既要學識淵博,又不能跟梁不疑一般,完全不懂權術傾軋。

  “是有個人選,臣覺得很好,但又怕不太合適……”

  劉志見他吞吞吐吐的,似乎很為難,再想想便明白了他說的是誰。

  肯定是梁不疑的至交好友,胡廣。劉志登基時他是太尉,后來被梁太后和曹騰聯手整了下去。

  中間曾經起復任司徒,在梁冀倒臺之后,被一擼到底,如今賦閑在家,據說在專心治學。

  說實話,劉志對他印象不佳,胡廣為人圓滑世故,人云亦云,在政治上沒有自己的立場。

  雖然他不像趙戒那般助紂為虐,但他一味和稀泥的做法,也實在不配為太尉。

  當日劉志才當皇帝時,胡廣是他最不喜歡的人之一。

  但他親政以后,卻慢慢發現,自己對胡廣的結論過于偏頗武斷了。

  其人在學識淵博方面,毋庸置疑,癡心學問的梁不疑對他推崇備至,就是明證。

  而且他在選拔人才和識人方面頗有水準,所舉薦的人諸如李膺和陳蕃之類,都很得劉志的欣賞。

  仔細想想,胡廣無論從哪方面來說,也確實很適合當這個翰林苑主編,難怪梁不疑明知難脫勾結之嫌,也要跑到他面前來舉薦了。

  目前的翰林苑,主要任務就是整理編撰書籍,日后劉志希望能讓翰林苑在科考中發揮作用。

  再就是幫皇帝起草詔書,涉及到專業知識的時候,擔任參謀的角色。

  “臣……想推薦的是胡廣。”

  梁不疑終于鼓起勇氣說了出來,一臉忐忑不安地看著他。

  之前他已經私底下同自己的屬官商量過,結果大家異口同聲地讓他千萬別提。

  但梁不疑看起來懦弱,在某些方面卻是一根筋,還是沒聽下屬的勸告。

  “胡廣啊?我知道了,會考慮的。”

  劉志點點頭,臉上神情淡然,叫人看不出情緒。

  梁不疑見他并未當場拒絕,也安心了不少,至少他盡了力,至于結果如何并不是他所能控制了。

  “那……臣的事情,陛下如何安排?”

  這句話稍微精明點的官員都不會問,你辭職不管批還是不批,那都是陛下的事情,靜等結果就好。

  可偏偏梁不疑是個書呆子,非要尋根究底才安心。

  “這樣吧,你先暫時任翰林苑主編,等大考之后,就調去尚書臺工曹,專門負責雕版印刷的事情。”

  “諾,陛下。”

  搞了半天,陛下還是沒批準他歸隱田園,可梁不疑心里卻有些竊喜,他對自己主持的雕版印刷,的確是放不下。

  哪怕官職被連降幾級,只要能夠讓他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就很開心了。

  何況,他也很清楚梁家如今的尷尬地位,做個普通中層官員,反而更舒坦些。

  看著梁不疑出去時,滿臉掩不住的喜色,劉志不禁搖了搖頭,龍生九子,各不相同。

  梁太后和梁不疑二人,還真就是被自家蠢到爆棚的兄弟姐妹給連累了。

  數日后,劉志在朝會上宣布,重新調整尚書臺結構。

  原先下設戶曹、奏曹、辭曹、法曹、尉曹、賊曹、決曹、兵曹、金曹和倉曹。

  劉志認為部門過于繁多,相互間職責重疊混雜,不利于尚書臺辦事。

  因此將負責士卒調運的尉曹,并入兵曹之內,便于統一指揮。

  將審理案件的辭曹,緝拿盜賊的賊曹,和負責裁決刑法的決曹,三曹合并,命名為邢曹。

  戶曹保留,繼續負責戶籍、祭祀,農桑事宜撤銷,改為專門的農官負責,另將負責貨幣和鹽鐵事務的金曹并入其中,負責國家倉庫的倉曹也合并入戶曹。

  裁撤掉負責奏議的辭曹,改為由御史臺擔起責任。

  增加工曹,掌管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政令。

  負責驛站的法曹亦撤銷,一半與軍事有關的并入兵曹,另外一半并入了工曹。

  太尉府負責官吏升遷調動的東曹和西曹,也進行了合并,更名為吏曹,還增加了官員考核的權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