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32章橫空出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下朝后,劉志立即召見了少府令房植,各位重臣以及工部尚書賈潁,兵部尚書蔣前等人。

  “房少府,年后朕讓你打造的那些武器,如今如何了?”

  劉志想打仗的心思,從正月間種暠上疏之后就已經開始了,雖然當時并未下定決心,但仍然未雨綢繆,令畫師繪制了一批圖紙,交給少府制作。

“回陛下,都已經打造好了,橫刀、長斧和長槍,還有馬蹄鐵也研制完成。”攫欝攫  這一連串陌生的名字,聽得另外幾人如墜五里云中,根本摸不著頭腦。

  “好,來,朕帶你們去見識一下新式武器。”

  不過劉志并未解釋,反而神秘地一笑,舉步朝著殿外行去。

  說實話,他心里也沒底,到底這些武器能否達到他心目中的殺傷程度。

  他是個很不負責任的后世武器搬運工,關鍵是他并不了解鍛造工藝,只知其形而不知其所以然。

  于是令畫師按照他的記憶繪制了圖樣,然后配上簡單的描述,便丟給少府的工匠們自行摸索改進。

  現在,到了檢驗成果的時候了。

  少府兵器署,一柄鋒利的橫刀出現在眾人面前,它是東漢晚期盛行的環首刀升級版,在唐代達到巔峰,成為軍中常規武器。

  環首刀是東漢的制式兵刃,由劍發展而來,刀長約一米一到一米二,背厚,刃寬,由百煉鋼鍛造而成,適合單手持握,進行劈、砍等殺敵動作。

  在西漢鼎盛時期的漢匈大戰中,由環首刀裝備的輕騎兵,所向無敵,立下了汗馬功勞。

  到了東漢晚期,隨著冶鐵技術的迅速發展,環首刀已經遍布各類兵種,被稱之為神刀,令各異族聞之變色。

  此時的騎兵,大量裝備了環首刀和長弩,無論遠程攻擊還是近戰都殺傷力驚人。

  步兵則采取了環首刀和鉤鑲結合的標配,專門對付戟等長竿兵刃。

  在這種情況下,眾人都想不通,陛下為何要舍棄神刀而另行開發新式武器。

  “陛下,您所說的包鋼法,我等經過反復試驗,也不知是否達到要求,請檢驗。”

  兵器署的首席鑄造大師蒲甘雙手呈上橫刀,有些忐忑不安地等待著陛下點評。

  其實真實的唐代橫刀早已失傳,誰也沒有見過其真容,劉志也只是在電視上看到過仿造品。

  本來他是想制造現代大刀的,考慮到橫刀的使用方法與環首刀基本相似,不需要另外訓練,士兵們很容易上手,權衡再三,才選擇了它。

  眼前這柄橫刀入手頗有些份量,取消了環首,加強了刀柄的設計,并加上了護格,使之更適合雙手持握。

  刀身的包鋼肉眼看上去很完美,一點鑲嵌的痕跡也沒有,還帶著特別的花紋,十分華麗,只是不知道殺敵效果如何。

  劉志將橫刀反手遞給身后的田晏,“你來試試刀。”

  田晏接過橫刀在手里惦了惦,找了下感覺,然后雙手握住刀柄,對著試刀用的牛股骨猛力劈砍而下。

  “當”

  一聲脆響,牛骨缺了一道口子,田晏豎起刀身仔細檢查,刀刃受到劇烈震蕩,微微有些偏了,但并不明顯。

  “好刀!”

  田晏目光一亮,忍不住脫口而出,用手摩挲著橫刀,越看越愛不釋手。

  牛股骨比人的骨頭要硬得多,一般的環首刀全力砍上去,都會崩出口子來。

  只有頂級的百煉鋼才能達到此種效果,但也有一個大缺點,就是韌性不夠,用力太大容易崩斷。

  但剛才田晏用刀的時候,憑著手感便知道此刀韌性非凡,減震性能完全超出預期。

  旁邊的樊超一見,眼都綠了,“田統領,讓我也試一試吧。”

  田晏把臉一沉,將橫刀藏在了身后,“不給。”

  這番做作,看得眾人哭笑不得,也驚異于橫刀的鋒利無匹。

  “不錯,這橫刀鑄造得非常好。”

  得到皇帝的肯定,蒲甘心里的石頭總算落了地,趕緊將一把長槍呈了上來。

  橫刀是環首刀的升級版本,而長槍則是長矛的升級版本。

  劉志之所以要改進環首刀,是因為東漢晚期的對戰形式發生了變化,當年匈奴人馬戰雖然厲害,卻沒有盔甲護身。

  環首刀輕便易攜帶,適合馬上近戰,在漢匈大戰中發揮了極大的作用。

  但西羌部落長期與大漢人民混居在一起,早已暗中學會了大漢的冶鐵技術,制造了鎧甲和鐵器,雖然還是稍微落后于中原,但也相差不遠了。

  所以具有良好破甲功能的橫刀,自然在對戰中優勢明顯,所向披靡。

  而長槍則是冷兵器時代的步兵標配武器,制作容易,成本低廉,而且使用方便,適合列陣出擊,也適合馬上對敵,屬于全能型的武器。

  尤其是缺乏騎兵的情況下,配合長斧對付騎兵,效果非凡,宋代的岳飛便是運用這兩種武器相配合,只用一萬步兵,打敗了金兀術的兩萬騎兵,堪稱戰爭史上的奇跡。

當然,缺點也有,就是需要進行大量的訓練才能使用自如,不過列陣對戰的話要求則低得多,比長矛和戟要好使多了。巘戅玩吧戅  長槍這東西在后世比較常見,最簡單的便是一根白蠟竿加上可裝卸的三棱槍頭即可,也有鐵制的槍竿,一般為武將使用。

  在漢代百戰之王的長槍還沒有正式出現,但長矛的矛頭已經開始逐漸縮小,正在向著槍的形態演化,到晉代時,槍便正式登上了歷史舞臺,開始大放異彩。

  田晏當仁不讓地再次負擔起試用任務,槍與矛的運用方法相似,而且更輕便。

  滴溜溜挽了個槍花,田晏回身躍起反手一刺,長槍扎在了用麻繩捆綁的木樁上,然后順手一撩,粗大的麻繩層層斷裂。

  “挺好的,臣覺得比長矛用著順手多了。”

  攫欝攫。田晏與那些花里胡哨的羽林軍不同,出身邊軍,長期與羌人作戰,他的點評讓人眼前一亮。

  “用長槍配合長斧,槍挑馬上,斧剁馬腿,若能演練熟悉了,配合戰陣能彌補我大漢騎兵不足的問題。”

  眾人聽得眉飛色舞,這長槍長斧看著不起眼,居然還有如此奇效,真是讓人歡欣鼓舞。

  羌人與北匈奴還有鮮卑各部落,都是逐水草而居的馬上民族,可以說是全員騎兵。

  而中原由于條件限制,供養騎兵價格昂貴,也就漢武帝時國庫充盈,舉全國之力培養了一支兩萬多人的重騎兵。

  所以漢武帝才能在漢匈大戰中獲勝,鑄造一個時代的神話。

  如今邊境各州加起來,零零散散也只有五千多輕騎兵,遠遠夠不上碾壓優勢。

  當然,京師的羽林軍和虎賁軍也算騎兵,但作戰能力有待商榷,簡直就是浪費了數千來之不易的良種好馬。

  眾人傳看著三樣武器,議論紛紛,“不知這種武器現在已經生產了多少?”

  蒲甘趕緊作答,“目前還沒有大量制作,不過我們已經準備了很多鋼鐵,只要一聲令下,馬上就可以配合工部作坊生產。”

  眾人聽得頻頻點頭,看來陛下早有準備,也不知什么人,竟然研發了如此多的神器,頓時覺得深受鼓舞,對于戰爭的勝利信心倍增。

  當蒲甘最后拿出了馬蹄鐵,所有的人都呆滯了,就這?也算武器?也太過于奇形怪狀了吧。

  “哈哈,這可是個好東西。”

  見在場諸人都是一臉懵逼,劉志得意地一笑,招手讓蒲甘牽來一匹已經訂過鐵掌的駿馬。

  大家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不是武器,而是釘在馬蹄上的呀。

  田晏再次出面,縱身上馬,在院子中小跑了兩圈,看起來這馬掌并未影響馬匹的行動能力。

  “陛下,能想出此物的人真是個天才,如此馬蹄的損耗將大大減少,在沙漠等特殊地段行動也不會受阻了。”

  巘戅妙筆庫MiaoBiKu.coM戅。滿面興奮之色的田晏,只覺得驚喜一重接一重。

  漢代馬匹昂貴,適合戰斗的馬匹數量就更少了,而馬蹄的損壞一直是困擾騎兵的大問題,讓許多健壯的馬匹提前退役,殊為可惜。

  現在,只是一個小小的馬蹄鐵,就迎刃而解,怎么不讓人驚喜莫名。

  “即日起,少府和工部全力鍛造馬蹄鐵,爭取近期內將邊關騎兵全部組裝上。

  將長槍和長斧也盡量趕制一批,不限數量,能造多少是多少,至于橫刀,可以慢慢來,不用太著急。”

  房植與賈穎立刻朗聲領命,馬蹄鐵和長槍長斧都可以在短時間內增強大漢的戰斗力,而橫刀的鍛造工藝比較復雜,軍中暫時又裝備了環首刀,所以就只能暫緩制造了。

  至于所有穿越者都必備的大殺器:火藥,劉志當然也不會放過,畢竟那可是跨次元的進步,再簡陋的火炮也是熱兵器,與冷兵器不可同日而語。

  相對于落后的東漢晚期,簡直就是神話般的存在,光是說出來就讓人不敢置信。

  所以劉志對待火藥的態度也慎之又慎,不敢輕易示人,他將此事秘密托付給唐衡,讓他組織了一批煉丹方士和武器工匠,躲在深山老林里,偷偷研究火藥。

  其實他并不清楚真正的現代火藥配比,但卻知道鞭炮火藥的構成,作為鄉下孩子,誰還不是從小玩鞭炮到大的呢,那東西簡直就是太熟悉了。

  鄉下人家很多老人都會自己提煉土硝,用來制造簡易雷管,炸魚或者打獵之用,后來管控嚴格才漸漸無人再制作了。

  這些技術雖然粗糙,但對于東漢時期來說,已經足夠,關鍵在于硝石的煉制和硫磺的開采。

  東漢時期,隨著煉丹術的發展,已經發現了天然硫磺,但并未受到重視,所以大量探索開采也需要時間。

  而土硝的制作則簡單得多,劉志詳細地記錄下了從尋找硝土到淋硝、熬硝和制硝的全過程。

  經過幾個月的摸索,唐衡等人已經制作出了一定數量的硝石,硫磺的開采也積累了不少,接下來,就是簡易黑火藥的調配。

  按照民間的土法,一硫二硝三炭,經過反復的試驗之后,如今他們已經能夠制造出簡單的火藥,下一步將開發火藥罐、火箭、火銃和火炮。

  厺厽 妙笔库 miaobiku.com 厺厽。根據唐衡匯報的情況,最簡易的火箭已經完成,威力不錯,加了生鐵塊的火銃也在加緊研制之中,估計很快就能完成。

  當然,火藥罐是最容易制作的,類似于土地雷,但真正的殺器是火炮,那才是熱兵器的開山之作。

  但由于工藝復雜,土火藥穩定性不好,所以短時間內很難有什么大的進展,需要時間來慢慢探索。

  但目前的情況,他已經很滿意了,這件事情急不得,而且,劉志暫時不打算公開這個秘密,等到戰事受阻,而火銃之類又能夠量產的時候,再突然推出。

  到時候肯定能夠橫掃千軍,讓各異族心驚膽顫,這種實力上的巨大差距,也能夠在心理上形成強勢打擊,到時候收復各族指日可待。

  所以劉志并不擔心這場戰爭的勝負問題,他只是需要時間來證明。

  這場戰爭對他來說,利大于弊,一來可以轉移國內矛盾,二來可以掠奪資源,第三能夠徹底掌控軍權。

  有了強大的武力做后盾,任何頂級世家在他面前都會變成紙老虎,不堪一擊。

  到時候無論是土地改革還是整治吏治,都可以強力推行,相信到了那個時候,沒人敢不怕死的起來反抗他的統治了。

  將武器生產安排下去之后,劉志帶領著諸位臣工回到了中德殿,戰爭還沒開始,但他們卻已經忙碌起來。

  目前燒當部落的騷亂根本不算什么,其實只要他一聲令下,涼州牧種暠自己就能搞定,但他想要的卻是以此為借口,攻打境外燒當部落。

  所以他給種暠的命令只有一個字:拖。

  如果戰爭很快結束,那他豈不是沒了現成的借口,當然也可以尋隙滋事,制造借口,那就比較麻煩了,在道義上落了下乘。

  他甚至給護羌部落段颎下了道密令,讓他故意激怒燒當羌人,擴大兩邊的矛盾。

  現在,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忙碌著,籌集第一批糧草,打造新式武器,招募士兵訓練……

  所有的事情都指向了舉國戰爭,隨著時間的推移,京師的氣氛也一日比一日緊張起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