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00章來而不往非禮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老夫無甚喜愛之物,葷腥不忌,隨遇而安,陛下毋須掛懷。”

  黃瓊哈哈一笑,語帶雙關。

  劉志也會心一笑,這黃公還真是個妙人,穿越二載,他已經逐漸適應了古人婉轉的說話方式。

  菜色很簡單,兩葷兩素一湯,這時節還沒有炒菜,關鍵是冶煉技術不過關,沒有適合的炒鍋。

  而他又不習慣亂燉的青菜,便讓廚工涼拌了萵筍和空心菜,吃起來倒也清脆爽口。

  葷菜一道是炙兔子,在他的多次耳提面命之下,廚工的燒烤技術也是直線上升,如今已是色香味俱佳了。

  另一道葷菜是白切雞,都屬于現在的烹飪條件下,比較好操作的菜色。

  至于湯則是現代普通的雞蛋羹,放了點牛奶和蜂蜜,別有風味。

  這桌菜看著簡單,卻是劉志精心準備的,根據龍麟衛得到的情報,黃瓊也是個吃貨。

  而且他清廉節儉,反對鋪張浪費,從不吃那些昂貴的山珍海味,只是注重口味。

  目前的情況下,若他想在朝政上進行些改革,就必須要取得太尉的支持。

  黃瓊打眼一看,見都是普通的食材,不由得十分滿意,在劉志的示意下,每樣都嘗了嘗,不覺深以為異。

  “陛下這些菜肴,明明就是常見的食材,怎么這滋味卻格外美妙,回味無窮。”

  黃瓊在順帝時便是朝廷重臣,經常參加宮中宴會,卻從未品嘗過眼前這幾道菜。

  “不瞞太尉說,我這人從小到大最喜歡研究吃食。

  這都是我多年來搜羅到的特色菜品之一,能夠將普通的食材,通過恰到好處的烹飪,變為美味佳肴。”

  “哦?果然有些意思,閑暇時老夫可以向陛下討教討教么?”

  提起好吃的,黃瓊不復高深莫測的大儒形象,立刻兩眼放光。

  “太尉若是喜歡,可以一起研究,我自然是求之不得。”

  幾盤菜便輕易地拉近了二人之間的距離,氣氛立時變得輕松起來。

  兩杯酒下喉,劉志這才娓娓道來,“舊年我每日閱覽陳年奏章,太尉有篇痛陳舉薦不足的折子,真是令人印象深刻。”

  黃瓊眼中光芒微微閃爍,“不知陛下對這份舊奏疏,有什么看法?”

  原來順帝時,當時任尚書令的黃瓊,認為朝廷只憑儒學文吏選舉孝廉的方式,過于單一。

  因此上疏請增加孝悌及從政才能為四科,彼時順帝亦深以為然,全部采納。

  之前左雄曾請求選舉官吏時,先在公府參加考試,然后于端門復試,后來被尚書張盛奏請廢除。

  黃瓊覺得十分不妥,再次上奏,認為復試這種辦法,是為了澄洗清濁,核查虛偽和失實,不應當進行改革。

  當時順帝亦是聽取了他的意見,重新恢復了復試。

  可惜自從梁冀獨掌權柄之后,便把之前所有的考察制度廢除了,只看賄賂多寡來定。

  現在劉志的想法,不僅僅是要恢復順帝時的舊典,還想在此基礎上,更進一步。

  因為此時的察舉制度有個致命的缺陷,那就是以舉薦為主,考試為輔,而考試無論是否合格,都不存在落選。

  所以說,只要拿到了舉薦名額,就等于得到了進入官場的通行證,考試只是區分職位高低罷了。

  而所謂的舉薦權,卻完全掌握在官僚權貴手中。 除了察舉之外,從漢初以來實行的“任子”和“貲選”也是官員進仕的一大途徑。

  一般士人往往先征辟為州郡吏員,才由上司向中央察舉為秀才、孝廉等等。

  若是沒有門路的布衣平民,幾乎沒有任何機會。

  劉志認為后世興起的科舉制度對封建社會的人材選拔,非常適合,使朝廷逐漸擺脫了世家大族的壟斷,也讓寒門學子有機會為國效力。

  但在他認真研究了當下的現狀之后,覺得自己還是不能過于激進。

  現在若是直接推行科舉,來自于世家的阻力太大,而且民間讀書人很少,根本沒有施行科舉的環境和土壤。

  不過他覺得自己可以借鑒南北朝時的做法,在目前的制度上更進一步,卻又不會從根本上動搖世家的利益。

  今日,他正是想通過黃瓊,尋求個真正的同盟。

  所以黃瓊此問,正中下懷,劉志侃侃而談,將自己真實的想法,以及對目前制度的憂慮,和盤托出。

  起初黃瓊并不以為然,陛下年少,才剛剛開始親政,并沒有多少處理政務的經驗,能談些皮毛都已經不錯了。

  可越到后來,他的神色卻越來越凝重,俯身認真傾聽,連手上的筷箸也擱下了。

  “這些都是我之淺見,讓太尉見笑了。”

  黃瓊連連感慨,“陛下一針見血,正中要害,也說出了臣不便說的話。”

  他自己也出身世家大族,自然明白那些世家的力量有多可怕,就連梁冀如此胡作非為,也不敢真正的觸動世家利益。

  “明知舉察制度弊端明顯,日思夜想,卻不知該如何改變,還請太尉教我。”

  劉志目光誠懇地看著他,這是個試探,到底此時的公卿和世家,能接受多大程度的改革。

  黃瓊沉吟片刻,心中幾番權衡,他年輕時少年氣盛,不畏強權,敢于痛陳時弊。

  可現在,宦海沉浮多年,他早已學會了趨吉避兇,輕易不會再有冒進之舉。

  面前這個少年天子,卻明顯地意氣風發,滿懷壯志,意欲大展身手,重振大漢雄風。

  關鍵是,他確實有這個天賦,從他登基兩年不到,便韜光養晦忍辱負重,然后突然發難,一舉扳倒了權傾天下的梁冀來看。

  這份隱忍和智慧,不得不讓人佩服,大有當年武帝遺風。

  也許,他還有機會見證一代天驕的崛起,看到積貧積弱的大漢王朝,再現帝國盛況。

  黃瓊覺得自己已經冷卻的血液,又漸漸地開始溫熱起來,年過花甲,他已經來日無多,還有什么不敢賭的。

  “老臣以為,若要從根本上解決弊端,就要改變制度,以考核為主,舉薦為輔,凡不合格者皆黜落不錄。”

  “說得好!”

  劉志撫掌贊嘆,“太尉此言振聾發聵,令人茅塞頓開,果然是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

  黃瓊哈哈大笑,這個小皇帝,真是有意思,明明自己心里已經有了計較,卻非逼著他先說出來。

  好啊,你光給我下套,我也得回敬一番不是,來而不往非禮也。

  “那陛下覺得,該如何考核才是?”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