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二百五十六章 周公恐懼流言日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在古代,一個農夫,生四個兒子,很正常。

  不管養不養得起,都得生。

  這就是古代的想法。

  一方面是養兒防老,一方面是家里有了男丁,便有了勞動力,才能便于耕田。

  “農夫哭泣,告訴佛祖,他的四個兒子都給他帶來了苦惱。”

  法難還在講述著許牧給他編纂的故事,講述的時候,他保持著節奏,十分緩慢,卻能抓住李淵和李世民的心思。

  “農夫說,他的大兒子十分孝順,家里有什么農活都要搶著做,但他有時候覺得大兒子事事勤勉,怕累著兒子,多次勸說,可大兒子就是不改。”

  “他的二兒子卻恰恰相反,跟家里人好像有仇一般,處處和家里人作對。甚至有時候,還會對他拳打腳踢。”

  “他的三兒子雖然沒有老大孝順,但也沒有二兒子那么叛逆,還自己經營了一家小店,每天店里賺到的錢,都會拿來補貼家用。”

  “他的四兒子好吃懶做,不僅無所事事,還染上了毒癮,每日都要偷家里的錢去賭場,輸個精光才肯回來。”

  這一番故事下來……

  法難不由偷瞄了一眼李淵和李世民。

  見他們都在認真傾聽,才繼續說道:“農夫講完這些故事,便拜倒在佛祖面前,懇請佛祖給他指點迷津。”

  說完,他便開始了互動環節,開始點名李淵身后的僧人們……

  “誰能來與貧僧說一說,這個農夫的煩惱,因何而起?佛祖又該如何開導他呢?”

  李淵目光閃爍,顯然,他也沉浸在農夫這四個兒子之間的關系中。

  遇上這四個兒子,也不知道說農夫是幸運還是不幸。

  群僧之中,一個小沙彌忽然開口道:“法難禪師,昨日禪師講過,父子關系,不過天理輪回,前世因,今世果,想來這都是農夫前世種下的因,方能結出今世這般果。”

  這個人……

  自然是許牧提前安排的托了。

  實際上,不只他一個人是托。

  被挑選進入大殿中的僧人,都是托。

  一群人演李淵和李世民兩個人。

  最大的目的,就是把懷疑的種子在李淵心里種下。

  當然,這還需要不動聲色地種……

  不然說不好會被李淵治一個挑撥皇室父子關系治罪。

  “說的不錯。”

  法難頷首,開始講解剛才這個佛經故事里的佛意:“昨日貧僧曾言,佛經之中,父子關系有四。”

  說到這里,法難頓了頓,沒再接著說。

  主要是給李淵時間消化。

  果不其然。

  李淵聽后,忍不住瞄了眼身側的李世民。

  他忍不住在想,他和李世民,以及其他一些兒子之間的關系……

  雖然他的兒子有十幾個之多,但最鐘愛的兒子,也不過四個而已。

  “前世因,方才有今生果,但天下之間,父子關系,無外乎四種,一為報恩而來,二為報怨而來,三位還債而來,四為討債而來。”

  他這么一番說法,李淵頓時豁然開朗。

  按照佛教教義……

  “禪師所言,農夫大兒子是報恩而來,所以事必躬親,極為孝順。二兒子為了抱怨而來,所以視父母如仇寇。

  農夫三兒子為還債而來,所以所營財產,悉數交予農夫,四兒子為討債而來,所以……”

  李淵忍不住開口分析道:“所以染上毒癮,就是為了輸光農夫的所有家產!”

  法難聽此,忍不住雙掌合十,贊嘆道:“陛下真聰慧過人也,佛經理解頗深,實與我佛有緣啊!”

  他不動聲色地拍了個馬屁。

  李淵倒是十分受用。

  畢竟這些都是他悟出來的。

  接著,法難又給群僧講解道:“汝等需銘記,前世因,今世果,前世所作,今生皆有報。能托生于你兒子,必然是你前世有恩于他,或者有債于他。”

  在法難身后,佛光閃爍,襯托得他超凡出塵,宛若一尊佛陀在世。

  引得人肅然起敬。

  加上這一番佛法講解,頗為高深,李淵深有所得。

  不由想起了自己的四個最看重的兒子。

  老大李建成,被立為太子,四處建功立業,不負他當初給他取得建成二字。

  老二李世民,同樣頗有才干,英姿颯爽,對人寬厚,對百姓仁德,亦不負他取的世民二字。

  老三李元吉……

  老四李玄霸……

  每一個他都很滿意。

  “想來,真的四個兒子,皆是因為前世受了朕的恩德,今生前來報恩的。”李淵如此想著。

  然而,這一場佛經講解,已經到了夜半時分。

  法難趁機說道:“陛下,如今夜色已深,趕路不便,不妨就此住在仙游寺一宿,明日貧僧還有一趟早課,陛下若有興趣,可以一起旁聽。”

  李淵今日偶有所得,看了眼天外,不由點了點頭。

  在給李淵講完課后,法難,也就是千面……

  回到了寺廟中的一個廂房里。

  給許牧講解了一下晚課期間發生的事。

  “主公,明日屬下該講什么內容啊?”法難一臉懵逼。

  今日這堂課的內容,都是許牧給他準備了講稿的。

  他才能就佛祖遇農夫一事,侃侃而談。

  “不要慌,明日里,你就舉個例子,講石勒和石虎的故事,唔……我再給你寫一句詩。”

  許牧略作沉思,便把明日的課件準備好了。

  李淵不可能一直待在仙游寺。

  利用神跡把他引過來,只是第一步。

  所以這兩堂課至關重要。

  農夫的四個兒子的故事,已經在李淵心里埋下了種子。

  明日里,法難要做的,就是給這個種子引導一番……

  讓它往不好的方向發展,讓它生根發芽!

  緊接著,許牧便寫出來一句詩……

  交給了法難。

  法難看完這句詩后,不由打了個寒顫。

  忍不住感慨道:“主……主公……能親自算計李淵父子,真是他們的榮幸啊!”

  許牧面色一冷:“對付同行,自然不能心慈手軟,李世民都開始暗算孫穎了,就該承受該有的代價!”

  法難忽然間又想起了洛陽白馬寺里……

  正在青燈古佛,長伴余生的群臣。

  不由替李世民默哀了起來。

  次日清晨。

  伴隨著晨鐘敲響,仙游寺的僧人們開始做早課。

  李淵父子在吃完了早飯后,也趕來了大殿,先是給佛祖上了一炷香,接著便開始聽課。

  聽完這堂課,他們差不多也得回皇宮了。

  “咦?法難禪師還會作詩?”剛剛落座蒲團,李淵便注意到了香案上,擺放在無字天書身邊的一聯詩句。

  不由湊過去讀了起來。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卑未篡時。”

  這句詩寫的沒頭沒腦,李淵一時間有些不理解,不由問道:“禪師,此聯詩句倒是頗得詩家精要,但不知……是何意義?”

  法難嘴角抽了抽。

  主公寫的詩,可不是深得詩家精要嗎?

  要知道,現在在萬民城內,主公寫的詩,都快被奉為神品了。

  當然,主公從頭到尾也沒寫過什么詩。

  無外乎就是去歲元旦,為屠蘇酒寫過“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這般佳句。

  當然,還有為皮影戲譜的短詩,“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這些詩句,雖然不多,但都在萬民城四處流傳,被推崇備至。

  可主公還偏偏說他不會作詩。

  定了定心神,法難開始按照許牧的吩咐,講解石勒和石虎的故事。

  “陛下,昨日我們講解了父子之間的四種因果關系,今日,貧僧便打算以史為鑒,來論述一番佛經里的四種因果關系。”

  李淵眼神一亮,又來了興趣。

  他對佛經的興趣,其實遠不及歷史。

  他出身于隴西李氏,家風昌盛,自幼熟讀史書。

  不由開口道:“禪師要講的,不只是哪段史事?”

  法難沒有賣關子,直接說道:“貧僧要講的,乃是后趙故事。”

  李淵存了幾分賣弄的心思,挑眉道:“哦?石勒之事?”

  石勒,字世龍,上黨武鄉羯胡族人,是后趙的開國君主,也是歷史上唯一一個,從奴隸到皇帝的傳奇逆襲崛起案例。

  其一生坎坷崛起,南征北戰,成就了一代戰神之名,吞并了北方,鑄就了后趙政權,一統北方。

  關于此人的典故實在是太多,最有名的一個,便是他……乃是隋文帝開創科舉制的先行者。

  他一統北方后,為了獲取人才,率先提出了用考試的方法來選拔人才的方式。

  后來被隋文帝借用,并發揚光大,創立了科舉制。

  還有沿用了數千年的黃瓜二字,也是因為石勒。

  當初漢代黃瓜傳入中原大地,本名叫做胡瓜。

  實際上,但凡和胡扯上關系的,都是少數民族,或者說西域等地傳來的。

  比如說胡椒……

  但在當時,石勒十分討厭胡人,嚴禁全國范圍內出現胡字。

  因此胡瓜就被強行改名,變成了……黃瓜。

  此外,拼命三郎,最早也是稱呼他的,便是因為其作戰勇猛,以一擋百,曾數次轉戰,將敵人殺的丟盔卸甲。

  可惜其一生勇武,卻在選繼承人的事情上出了昏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