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一百八十四章 李世民的失土之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現在許牧還不打算恢復張須陀的真實身份。

  老張其實也不想恢復原來的身份。

  因此對外,一致說的是老張是一個……無名小卒。

  未來待黃埔軍校建立后,老張就是黃埔軍校的知名校友。

  一個金字招牌。

  原本是一個老兵,但在黃埔軍校學習了三個月,便大器晚成,能獨當一面,橫掃天下了……

  許牧相信有這個招牌在,后續入學的那些將領們一定會好好學習兵法。

  努力為萬民城做事。

  王世惲和云定興不想給孫穎繼續裝逼的機會,索性不再發問。

  反倒是瓦崗舊將們……

  一個個睜大了眼睛,不可思議地看著孫穎。

  徐世績此人他們知道。

  雖然有些兵法,但也不至于這么神奇。

  兩日之內,收復十六州……

  放在以前,他們根本想都不敢想。

  他們從孫穎的話中,捕捉到了一個關鍵信息,徐世績經過了他的點撥……

  作為將軍,他們也是渴望建功立業的。

  但是這個時代,都講究一個師承。

  即便是兵法,也是那種需要家學淵源的人才能學到更精妙,更高級的兵法。

  而他們……

  都是草根起家。

  要不然也不會淪落到瓦崗寨,落草為寇了。

  他們一直沒有機會學習更高級的兵法。

  這一次聽到老同袍徐世績居然偷偷找孫穎補了課……

  于是一個個地看向了孫穎。

  羅士信率先拱手:“還請陽城公不吝賜教,指教一下兵法。”

  程咬金這個渾人也不愿意錯過這次機會,大大咧咧地說道:“請陽城公教導一二,俺老程想必也能終身受用了。”

  裴行儼同樣如此,身負勇武的他,一直以來都被父親說沒有謀略。

  這儼然成為了他的短板。

  他一直想學。

  這次逮到了機會,竟然直接跪了下來,想要行拜師禮。

  孫穎看到這群瓦崗舊將們,嘴角抽了抽。

  他就是簡單裝了幾下……

  這群人居然就信了。

  他懂什么兵法?

  教他們寫檄文倒是有兩手。

  不過想起了主公之前錦囊中的交代,他略作沉吟,才開口道:“正巧本將近來略有所得,準備召開一場兵法交流,屆時在府上恭候各位,彼此印證,互相進步。”

  他這話說的無比謙虛。

  瓦崗舊將卻興奮不已。

  連連點頭。

  表示到時候一定要去。

  能夠學習兵法的機會,實在是太少了。

  真正高明的兵法,也沒有誰愿意傾囊相授。

  君不見李靖的兵法,師從韓擒虎,才能有所成就。

  而他們這些草根摸索的話,可能要四十好幾,才能有一些心得。

  但永遠也成不了名將。

  這就注定了他們的上限。

  所以他們也清楚這個道理。

  一時間,孫穎在洛陽城內,變得炙手可熱起來。

  在孫穎準備籌辦兵法交流會的同時,張須陀和徐世績還在努力收復失地。

  在第三天的時間里,他們總算遭遇了唐軍的支援。

  對于這一點……

  麥孟才早已探知明了。

  張須陀和徐世績得知了消息后,以逸待勞,那些輕騎兵還在奔襲的途中,就遭遇了伏擊。

  全軍覆沒!

  從這里,就能看出長孫無忌出的這個昏招了。

  輕騎兵雖然機動性強,但在以逸待勞的情況下,人困馬乏,太容易被伏擊了。

  隨著這兩股精銳騎兵的全軍覆沒,徐世績和張須陀幾乎沒有遇到什么抵擋,繼續瘋狂收復失去的州城。

  第三日,張須陀下四城,徐世績下三城!

  共七城,再次落入了陽城軍手中。

  在第四日的時候,張須陀再下五城,徐世績下四城。

  從用兵的老道上來說,徐世績和張須陀還是差了許多的。

  畢竟徐世績的經驗不足。

  至此,陽城軍短短四日時間里,一共攻下了三十二城!

  收復了大半個河南郡!

  僅剩下最后兩個城池沒有收復。

  主要是因為……

  在這兩個城池的面前,他們總算撞上了唐軍的主力。

  李唐的兵馬,控制住了最后的兩個州城,使得張須陀和徐世績……

  無法寸進。

  許牧預想的事情還是出現了。

  此次逼迫世家造反,終究還是丟失了兩座城池。

  許牧當即下令,張須陀和徐世績分別盯守于此,防止李世民的大軍進攻。

  宜陽城外。

  徐世績正盯守于此。

  城內李唐守軍非常多,雖然城池矮小,但想要攻下,短時間內也是不現實的。

  這一次,他攻占下了十四城。

  而張須陀……攻下了十八城!

  他明顯察覺到了雙方在攻城效率以及調度軍隊上的差距。

  因此并未出現什么矜功自傲的情況。

  “張將軍乃當世名將,但我還是有機會的,只要我跟隨主公,好好學習兵法,一定能夠趕超他!”

  年輕的徐世績愈挫愈勇,望著宜陽城,突然想要扳回一城。

  他十四座,張須陀十八座……

  差距四座。

  若他攻下了宜陽城,再把北面張須陀盯守的新安城攻下的話……

  再多兩城,也不至于輸的太難看。

  于是他開始打起宜陽城的主意。

  宜陽城內。

  李世民正駐軍于此,跟隨著他的,還有一眾世家。

  以五姓七望為首,其中崔政站在首位。

  此時的他,臉色有些難看。

  因為……他投降時李世民許諾的河南內史之職……

  已經不翼而飛了。

  他原以為他能夠節制河南三十六州。

  可眼下……這個內史,只能管理小小的兩個州城。

  新安城和宜陽城。

  這兩個州城還是因為……距離澠池最近,大軍剛剛調度至此,便撞上了陽城軍。

  萬幸,他們還是搶救下了兩座城池。

  不然的話,這次的獻城之說……

  真的要成一個笑話了。

  李世民此時的臉色也十分難看,盯著長孫無忌,沉聲道:“悔不該不聽李藥師之言啊!”

  當時的李靖,建議他不要派遣輕騎精銳支援,而是應該分散兵力,快速接管城池。

  他沒有聽。

  選擇讓人先沖到最前線,阻擋陽城軍,給隨后的大軍拖延時間。

  他要以大軍堂堂正正地攔下陽城軍。

  他想的很簡單。

  這些城池,他都要。

  但……正因為太過貪心,導致現在只拿下了兩座城池。

  更關鍵的是……

  李淵剛剛從長安傳回旨意。

  讓他盡快收復“失地”。

  不然的話就要治他失土之罪。

  這突如其來的變故,把李世民打了個措手不及。

  只能冷冷盯著五姓七望這些世家。

  若不是他們獻城,他也不至于背這么大一口黑鍋。

  好家伙,一次性丟三十二座州城……

  這樣的失土大罪,誰能扛得住?

  “你們說,當下應該怎么辦?”

  李世民望著崔政,語氣冰冷。

  他甚至有些懷疑,崔政他們和孫穎聯合起來,想要用三十四州城來陷害他。

  若不是這些世家沒道理這樣做,他都打算,斬殺了這群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世家了。

  都是因為他們,他才會在父皇面前失寵……

  導致現在還要面臨一個失土的罪過!

  崔政咽了口口水,然后……一言不發。

  此時的他也很懵逼。

  他明明是立了大功的。

  州城都是李世民無能,才被孫穎奪回的。

  若不是李世民正在氣頭上,他甚至都打算直接懟回去。

  長孫無忌望著自己的好友,沉聲道:“殿下,當務之急,還是……向李將軍問計吧。”

  他也只能想到這個辦法了。

  此次東征,全軍上下,最有才能的將領,非李靖莫屬。

  李世民聞言,這才點頭,連忙修書一封,讓人送到新安城。

  新安城。

  乃是此次“失土”事件中,沒有被陽城軍攻占收復的兩座城池之一。

  由李靖負責鎮守,而盯守此城的,正是張須陀。

  在城外,張須陀率領三萬精銳驍果軍士卒正在安營扎寨。

  顯然是準備打一個持久戰。

  許牧給他和徐世績的命令是收復三十四州城,而眼下,他被李靖攔住了去路。

  “城內有兩萬守軍,還是李靖所鎮守的,短時間內,恐怕拿不下新安城了。”

  在安營扎寨完畢后,背負著神臂弓的張須陀拿著隨軍攜帶的望遠鏡,觀察了一番新安城的情況后,嘆息了一聲。

  主公曾叮囑過,遇到李靖,千萬要小心謹慎,不能輕敵。

  實際上,李靖至今為止,都沒有什么成名戰。

  但出于對主公的盲目信任,張須陀并不敢輕視李靖。

  而新安城內,李靖站在城樓,半瞇著眼,望著城外駐扎的三萬大軍,眉頭緊鎖。

  因為他發現……城外的陽城軍軍容齊整,駐扎的陣型更是老道。

  沒有幾十年的從軍經驗,是無法布置出這樣的陣型的。

  “孫穎麾下當真是人才濟濟嗎?先有徐世績,現在又有這一位無名將領,也不知眼前三萬軍隊是何人統帥?”

  李靖輕嘆了一聲,他想起了……不久前接到的,來自于河北竇建德對陽城公孫穎的評價。

  得陽城公者,得天下!

  別的不說,就其麾下這兩支強軍,便是天下少有!

  即便是他,也不敢說能穩勝對方。

  “有此強軍在,大唐想要染指河南,怕是難如登天!”

  走下城樓,李靖當即給李世民寫了一封信,分析了一下當前形勢,并且告知……其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