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3320【深化改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圍獵活動結束之后,轉天便是項南接見蒙國、青藏諸王公,談些政事,拉攏關系,互送禮物等等。

  其中,蒙國、青藏王公敬獻的多是寶馬良駒、金銀珠寶、各部美女,等等等等。而項南回贈的多是絲綢、香料、瓷器、茶葉等等。

  蒙國、青藏的王公,跟項南說了近幾年被羅剎國、準葛爾襲擾之事。他們的人口被奴役,牲口被掠奪,牧場被侵占,非常痛苦,懇請項南早日出兵,幫他們討還公道。

  項南一一答應了下來,準葛爾和羅剎國,他都是必須去打得。另外南洋和東南亞,也將會置于大清的護翼之下。

  不過這也都需要時間,不能一蹴而就。現階段以大清的國力,還不足以輕啟戰端。否則一旦開戰,銀子就像流水似的趟個沒完。

  要想開戰,至少還要等四年。等平定了準葛爾之后,再徹底收服大小金川,最后打羅剎國和南洋殖民者。

  在熱河行宮總共待了八天,項南與眾王公依依惜別,隨后御駕回京。

  此次木蘭秋狝,總體來說,效果還是非常不錯的。

  項南展現出了一國之君的勇武與親和,新軍則展現出了強大的戰力和氣魄,很好地震懾和拉攏了蒙國、青藏諸部王公。

  回京之后,項南繼續推動商業、軍事、政治方面的改革。

  商業方面,增開棉紗廠、紡織廠,允許外國商人在境內置業、建廠,但是仍需遵守大清法律。

  之前清朝統治者為避免洋人在內地生事,所以并不允許他們在內地購房、建廠。不過項南知道,引進外資,是睜眼看世界的必要手段。

  國人只有長期與洋人接觸,才能打破天朝上邦、唯我獨尊的愚昧和自滿。而且,外國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也會啟迪不少的國人。

  軍事方面,裁汰劣兵,清查空餉。漸以新軍取代原八旗兵丁、漢軍綠營。五品以上武官,均需入武備學堂,學習步兵操演、后勤統籌、排兵布陣、大炮操演、實彈射擊等諸多科目。

  政治方面,在縣學、府學、州學、國子監引入地理、物理、數學、外語等課程,并在下一屆的科舉考試中增加這四門學科,不過暫時只做參考。

  考生全答白卷也無妨,可是會這四樣的話更好。朝廷將來選拔任用官員,也會進行這四項的考核。

  項南知道,國人是最擅長應付考試的。只要考試會影響前程,他們一定會下功夫,下死功夫去學。

  就像雅思考試,推出沒幾年,就被國人琢磨透了,各種應付考試的策略都研究出來了。逼得雅思考試不得不做出改變。

  如果地理、數學、外語等科目會影響前程,項南相信那些學子、那些官員肯定會去用功得。

  加入地理、數學、外語等科目的目的,就是讓大清朝的讀書人睜眼看世界,不要再單純以為大清國是什么天朝上邦,天下第一。

  其實現在的大清國已經岌岌可危。南洋已經被西班牙占了,天竺已經被英吉利占了,非洲已經被英法占了,北美洲已經鬧起獨立,南美洲被西班牙、葡萄牙占了,西伯利亞被羅剎國占了,而且還支持準葛爾在西域搞事……

  大清現在是強敵環繞,隨時都可能淪為砧板上的魚肉。在這會兒還說什么天朝上邦,唯我獨尊,就真的是太蠢了。

  只要稍微落后一點,大清就會被人瓜分了。

  事實上也是如此,到了十九世紀中期,隨著清朝國力衰退,那些列強紛紛侵略進來。哪怕是一些彈丸小國都敢仗著船堅炮利,洋人身份,在中國作威作福。

  因此項南絕對不允許這種事再發生。

  改革自然是要面臨重重阻力,其中商業改革還好說,關鍵是軍隊改革和科舉改革。

  一個是要了武將的命,一個是要了文官的命。

  而文、武是統治的基石,不可輕易撼動,否則的話,是很容易遭受反噬的。

  明朝末年,黨爭頻發。皇帝與文官爭奪權力,爭斗不休,導致明朝的國力因為內斗,遭受嚴重沖擊,才導致后金的崛起。

  唐朝時期的募兵制,造成了五代十國的割據。所以宋太祖趙匡登基之后,才會杯酒釋兵權,逼手下大將交出兵權。

  而杯酒釋兵權之所以名留青史,就是因為這樣兵不血刃的就收回兵權的例子,在中國古代實在是太罕見了,所以才值得在史書上記上一筆。

  項南也知道軍隊改革、科舉改革都不容易,但他更知道不變是不行的。

  他推動改革的辦法就是釜底抽薪。

  清兵原本以八旗兵為主,但自康熙平定三藩,收服寶島之后,天下承平日久,導致八旗兵開始腐化變質。

  不只缺乏訓練,武備松弛,無所事事,只知道提籠架鳥,吃喝玩樂,甚至長期脫離軍隊,把制服、刀劍、槍械、軍用品等,都拿去賣掉,已經成了徹底的寄生蟲。

  不過這也是因為清朝統治者不允許旗人務農、經商。

  因為清朝初期旗人是最重要的兵丁來源,滿軍八旗的戰斗力是最強的。如果去種地或經商,那就荒廢了弓馬騎射,如此一來,哪里還能繼續打仗。

  所以清朝初期就定下規矩,不允許旗人務農、經商,只允許他們當兵。

  而盡管不允許務農、經商,但旗人有旗地,可以免賦稅。而且當兵還有軍餉,所以旗人的日子不難過。

  順治時期,三個旗人中有一人當兵。如果是三口之家,就有一個男丁當兵。可以分到一晌地,以及每月二兩銀子、每年四十八斛祿米,足夠三口之家過得非常富足。

  但是隨著平三藩、收寶島、青藏、準葛爾等,天下越來越太平,戰事也越來越少,需要的兵丁數量也逐年減少。

  相比起來,因為當時沒有計劃生育,旗人生育的卻是越來越多。

  到了康熙末年,已經是五丁一兵。到了乾隆年間,已經是八丁一兵。以往一個兵可以養活三口人,現在卻要養活一家八口。人口翻了近三倍,薪水卻保持不變,生活質量自然大幅下降。

  再加上沒有戰事,八旗兵丁又不能經商,不能務農,只能閑著沒事干。這就造成了很大的問題。

  (本章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