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九章 大明不能亡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現在想來,弘光帝其實和崇禎在某些方面很像,崇禎登位之初,除掉魏忠賢的那一番運作,后人也是拍案叫絕。

  同樣的,弘光帝朱由崧在奪得帝位中使的手段,絲毫不差,因為他除了頂著第一順位繼承人的名頭之外,根本沒其他優勢。

  掌握話語權的東林黨、史可法以及馬士英都不看好他,已經將他剔除,正在謀立血統偏遠的潞王朱常淓。

  于是,朱由崧不再耽擱,果斷搶先出手。

  他下手也非常準確,繞開那些大臣,直接求助掌握兵權的幾大軍閥,一錘定音,干凈利落的將帝位搶到自己手中。

  逼得那些不支持他的大臣出盡洋相,投靠的投靠,出糗的出糗,不得不接受現實。

  一個蠢笨的人不可能有這種手段和魄力的,說明這家伙其實聰明得很。

  可是,坐上皇帝寶座之后,這家伙就徹底放飛自我了。

  今朝有酒今朝醉,幾乎沒想過好好經營南方這個新政權,醉生夢死的過一天是一天。

  一直等到清軍打到家門口了,這家伙在頭一天晚上還有心情召人進宮唱曲兒。

  凌晨之后才實施出逃,而且瞞過了所有人,天亮后,百官入朝才知道他逃離了南京。

  從這些事跡可以看出,其實這家伙心思很慎密,心中也清楚得很。

  他清楚的知道自己根本無法穩定南京政權,無法建立一個像南宋那樣的政權。

  既然如此,那還不如在最后關頭好好享受放縱一番。

  別像先帝崇禎那樣累死累活,最終也只是得了個家破人亡,亡國之君的名頭,這又是何必?

  以己度人,崇禎可能是從沈浪這里聽到了弘光帝的事跡,猜測出了朱由崧如此不作為的原因,才沒有生起希望吧。

  而那時的崇禎,可就不止背負一個亡國之君的名頭了。

  起碼他留在京師與國共存亡,還搏了個“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好名聲。

  可一旦他帶著家眷逃到南京,最終還是導致亡國,那名聲就臭完了。

  留在北方的那幫人,肯定會一股腦的將導致明亡的結果全部推到他崇禎頭上。

  而且,李自成入京的時候,他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打開城門跪迎李闖。

  你朱家子孫都不要大明了,我們這些外人憑什么幫你死守朱家江山?

  所以,骨子里充滿血性的崇禎是不可能丟下京師帶著家眷逃到南方的。

  通過強硬手段逼著那幫大臣遷都也不可能,通過和平商議更會被噴成狗屎。

  如今看來,崇禎看似還有遷都的一條路可走,其實這是一條死路。

  看到崇禎這般絕望,沈浪也有些絕望了,這可不是他想要的結果。

  沈浪的腦海迅速翻轉起來,突然,他悲呼一聲,

  “陛下,大明不能亡啊,現如今能拯救大明的,就只有您哪。”

  崇禎被沈浪這一聲悲呼嚇了一跳,隨即回過神來。

  心中的苦悶無處發泄,他三步并著兩步來到沈浪身邊,大聲質問道:

  “朕難道不想拯救大明嗎?自登基以來,朕絲毫不敢懈怠,兢兢業業,時刻想著重整朝綱,中興大明。”

  “可如今,大明境況每況愈下,危亡在即。”

  “是你告訴朕大明只有不到一年就要亡國了;是你告訴朕,朕信任的那些人大多是誆騙朕的庸才;是你告訴朕那些人大多心中根本沒有大明,只盼新朝建立為之效忠。”

  “這偌大的大明,朕能信任誰?朕能依靠誰?這即將崩塌的大明,朕十六年來都未將其匡扶,如今剩下不足一年,朕如何能做到?”

  沈浪連忙嚴肅而認真的道:“陛下,我,我可以幫您,盡一切能力輔佐您。”

  崇禎一愣,目不轉睛的看著沈浪,似乎是想要看穿此刻沈浪的想法。

  不知有沒有看出什么內容,他質問道:“你幫朕,幾個大漢將軍就輕易將你制服,你如何幫朕?”

  “是,你告訴朕大明的命運,也許可以讓朕提前做出一些布置,但這就能挽救大明嗎?”

  “朕知道你只是想活命,你放心,朕不是忘恩負義之人,朕不會殺你。”

  沈浪沒有感動,而是繼續說道:“不,皇上,我可以幫到您。”

  “您沒想到嗎?我是未來人,我既然可以從幾百年后來到大明,那我也可以將未來的很多東西帶到大明。”

  “我可以為您帶來大量史料和書籍,讓您清楚的辨別文武百官的為人和能力,因才施用。”

  “我還可以帶來大量技術,改造大明軍備,為您練就一支所向無敵的強軍。”

  “我還可以帶來各種物資,充盈國庫……”

  沈浪一連串說了很多,崇禎先是一愣,隨即有些激動起來,一旁的王承恩也是大為震動,激動得聲音都有些顫抖。

  激動之后,崇禎隨即冷靜下來,反問道:“你為何幫朕?”

  “因為,我們同為漢人。因為,滿清的統治,讓我等落后西方幾百年,后世子孫受盡欺凌。”

  隨即,沈浪講述了滿清入關之后所發生的大事件,比如剃發易服,不從則屠。

  然后又是文字獄之類的強壓政策,禁止任何人懷念大明,禁錮人們的思想。

  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清廷實行的封閉政策,讓東方與西方之間的差距越拉越大。

  以致西方列強扎堆入侵東方,導致晚清被眾多列強分食的凄慘局面,中華大地生靈涂炭。

  當聽說晚清和列強簽下了數不清的屈辱條約,隨隨便便都要賠償幾千萬兩白銀,甚至幾億兩的時候。

  崇禎和王承恩的眼睛都瞪得大大的,根本不敢相信。

  “四萬萬五千萬兩白銀?”

  崇禎都懷疑自己聽錯了,大明現在一年的財政收入連這個零頭都不到,他們居然能一個條約都賠那么多。

  沈浪諷刺的道:“當時的中國,有四萬萬五千萬人,那些洋夷說每個中國人賠一兩銀子,那就是四萬萬五千萬兩。”

  “當然,清廷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錢,所以只能貸款,分幾十年還清。”

  “算上這些貸款的利息,最終,清廷一共要償還近十億兩白銀,十億兩啊。”

  崇禎只感覺一陣口干舌燥,呼吸粗重,這太瘋狂了,太瘋狂了。

  他崇禎一百萬兩都要精打細算,滿清一個條約就要賠近十億兩。

  他崇禎作為大明的皇帝,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這么多銀子,聽都沒聽說過,更別說其他人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