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33章 返回基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葉宰心里數著180下,數完即抬頭望天,語氣低沉道:“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

  “日月”兩字剛到嘴邊,葉宰忽地醒悟,介是反詩啊!

  遂不自然地咳嗽兩聲,生硬轉移話題道:“本官決定:此次出征者記功一次,賞十兩銀子。先登者記兩功,賞二十兩。傷者由道衙負責醫治,不能恢復就管他到死。”

  “兵憲老爺萬福!

  “哦,謝謝兵憲老!”

  “兵憲,我不想要銀子,換田可以嗎?”

  “可以,可以。”葉宰笑容可掬,向下壓壓手,提高聲音道:“想換田的去找王經歷登記。”

  “哇,真的可以!”

  這道承諾猶如一顆扔進海中的深水炸彈,頓時炸出水花無數。隊列中升起比剛才受賞還要強烈的聲浪,百人吹出的氣息恰似狂風過境。

  押在中間的十幾個土人雖然聽不太懂,但僅憑氣勢就將他們嚇得面如土色。

  能聽懂的沙馬不禁眼睛一閉,眼角沁出兩滴淚珠兒,心道:完了,祖宗之地要被漢賊們瓜分了。”

  帶著銀子與土地的憧憬,戰士們歡天喜地開進小河村。

  這么多人阿石莊園根本安置不下,葉宰遂與秦佐民商議片刻,決定只收容傷兵,其他兵丁則分散安置于村子四周拱衛。

  分派完畢后,秦佐民跟著葉宰步行去往莊園。

  路上,秦佐民看到偶爾倒塌燒毀的房屋,不由感慨萬千,半解釋半憂桑道:“那日傍晚,好些土兵便躲在這些房子里向外射出冷箭,看到弟兄們一個個倒下,良臣……我,我……”

  葉宰拍拍秦佐民的后背,感同身受道:“佐民,別說了,我都知道……你不會以為我是婦人之仁吧?是,我在軍律中定下了不可屠城,但我也知道戰場上千變萬化,為達目的絕不能墨守成規。”

  說著臉色一正,眼神烔烔好似一團烈火,“佐民,我只是希望你在完成目標后,少殺點無辜的人!

  因為他們以后說不定會是我們治下之民,會幫我們做工,會幫我們耕田,你記住了,‘人’才是這個時代最寶貴的資源,有了人,天下之大,我們哪里去不得?就好像那闖……咳咳……”

  秦佐民頭回聽葉宰剖析軍律,正聽得津津有味卻見葉宰咳嗽不止,連忙關心道:“良臣,可有不適?”

  “受了點風寒,沒大事。”葉宰擺手喘氣,拒絕了秦佐民上來攙扶,話鋒一轉道:“我們走快點,傷員尚需盡快救治。”

  兩人加快腳步,沒用幾分鐘便來到阿石莊園。

  門口,秦佐民請示道:“兵憲,沙馬頭人和其他俘虜如何安置?”

  葉宰想了想道:“沙馬是長官司長官,以后還有用到他的地方,不必關入地牢了,找間結實的吊樓,派一伍人看守,吃穿用度……按普通戰士的標準走。我暫時不見他們,先晾一段時間再說。”

  說罷,當先跨入門檻,匆匆去往簽押房。

  有一件事迫在眉睫,需要他馬上去做。

  此事不在江湖而在廟堂!

  覆滅馬喇司只是第一步,第二步是與朝廷扯皮。

  崇禎皇帝自比唐太宗,喜歡海晏河清,故有點怕麻煩,特別是在東虜剛剛禍禍了京畿、流寇在西北燎原的時候。

  任何給他添堵的人或事,都會引來雷霆怒火。當然,收復失地也會引動龍顏大悅。所以,討平馬喇司不定是好還是壞,全要看皇帝的心情。

  如果后續沒有反復,OK,這是功!如果有了反復,葉宰就等著錦衣衛緹騎檻送京師吧……

  葉宰向文吏口授內容,先提祖宗之法,太祖成祖改土歸流;再說馬喇司不服王化,悍然謀反;最后才小小提及自己的功勞,初上任即聞噩耗,幸賴將士用命,臣親提大軍,披星戴月,不懼犧牲、轉戰千里云云。

  口授后便打發文吏下去潤色,他自己則給周延儒寫信,請老師在帝前轉圜,中心意思就一點,馬喇司撤銷。

  不過,葉宰基于自己領悟的正治方略,并沒有一步到胃,給人一種楞頭青的感覺,同時也給自己留個余地。

  他提議在當地設立攀西土州,以流官為首,原頭人為土同知,共治土漢。

  如此,土人民心可得安撫,朝廷可得實地實利。再設州學教化,勸農桑、興水利,十年功夫必得大治!

  流官人選,他推薦建昌道經歷王之臨。夸贊王之臨辦事認真,深悉土俗,暗示為知州不二人選。

  信的最后葉宰寫道:學生身處熱瘴之地一點也不覺得辛苦,反而擔心老師身為南人不適應北方寒冷的天氣,故付上五千兩銀票略盡孝心。請老師多添兩件御寒衣服,憐惜身骨為我大萌再戰五十年!

  將銀票裝入信封后,葉宰臉上升起一道遺憾之色。這并非他舍不得銀子,而是他腦中隱隱有個印象,周延儒好像在崇禎前期被溫體仁排擠,罷相回家。

  再往后,拎著豬頭都找不到廟門了……

  由此他還想到有兩個人號稱要幫他聯絡溫體仁。

  陳玉,原建昌兵備道,現大理寺少卿。葉宰與他就是個協議關系,還有點小小的齟齬,不被整就算好的了,指望不上;

  山東臨清兵備道——陳良卿,此人還行,兩月前來過一封信。

  信中大發感慨,說感謝良臣賢弟提攜,為兄戰后述功,這才得以升任山東左參正。請葉宰朝覲時無論如何要去看他,讓他略盡地主之誼,還特別提及:泰山姑子乃人間難得享受,俺倆好兄弟定要有福同享,到時如何如何……

  想到這兒,葉宰會心一笑,索性未雨綢繆,提筆再給陳良卿寫了一封信。信中絲毫不提自己幫助他的事,而是大敘兄弟之情,有意無意強調陳良卿“兄弟有福同享”的說法。

  又過了兩日,北方探馬送來情報,鹽井衛拖拉七天后終于聚將點兵,向小河村開來。

  葉宰聽后氣不打一處來,七天,七天!要不是混合營戰力無雙,鹽井衛就是來收尸的!

  遂寫下手令命傳令兵帶去,命鹽井衛暫時進駐長官司駐地,壓制土人寧靖地方,等待后續安排。

  然后,葉宰留一百人看守小河村,其他人隨自己返回基地。

  水電站工程還是個半拉子,由不得他不心急。

  土人頭領們也一起帶走,那里有新式房子等他們入住。

  回去的路程便好過多了,不用再精神高度緊張。

  路過山谷戰場,葉宰下令掩埋土人尸體,以免引起瘟疫。

  沙馬卻是誤會了,以為這個兵備身具仁心,便通過看押他的小兵向葉宰反映,夷人皆以火葬,請兵憲大人考量。

  這個要求嚇壞了葉宰周圍一圈人,紛紛痛罵沙馬“不當人子!”

  葉宰卻覺得沒問題,后世不都是火葬嘛,遂擺手制止,吩咐兵丁砍樹,搭建一個巨大的木臺。

  雄雄火焰于半個時辰后燃起,沙馬等人跪于臺前,在“噼里啪啦”的木節爆響中,念起了大家都聽不懂的經文。

  (晚上有個飯局,只有一章,請原諒。求訂閱,求收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