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0166章 ?聯姻之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正是因為有了這些官地,朱祁鎮才不怕那些地主豪紳造反。

  要知道,朱祁鎮所立下的租子可比那些地主豪紳低了不止一點半點,加上稅收也才僅僅只有一成多點。

  而那些地主豪紳,光是地租最少的就由三成,這還是有良心的,若是再狠一點,一半的都有,而且不管收成如何,都是要交的。

  兩相比較,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誰好誰壞,正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擁有著報紙控制輿論,他還期待著那些地主豪紳搞出點什么幺蛾子呢,好讓他將這些人的土地統統沒官,將這些人統統送去西山陵邑給歷代大明皇帝守陵去!

  雖然三楊心中還是不免擔憂,不過,通州的情況卻給予了他們信心。

  當然,真正讓他們決定支持朱祁鎮的原因并不是因為這些,而是因為,他們在朱祁鎮的身上看到了希望。

  朱祁鎮雖然年幼,但其這大半年的表現都看在張氏、三楊和滿朝文武的眼中,城府深沉、手段老練、做事果斷、思慮周詳。

  很多看似無用的東西,結果往往都出乎他們的預料,在打擊著他們的同時,也讓他們越發的對朱祁鎮信服,在他們看來,即便是當初的宣德皇帝都有所不如。

  ‘信服’這玩意很奇妙,它無形無相,不以年齡為主導!

  其標準,主要是看一個人對事務的處理是否得當,然后慢慢在心中生根發芽的一種情緒。

  就比如朱祁鎮南巡途中偷偷脫離大隊,當時他們得到消息之后,所有人都緊張了起來,但最后所出現的結果卻是,一群在大明境內好勇斗狠的人。

  可卻在簡短的訓練之后,協助甘肅的明軍將阿臺殘部全殲,更是帶回了許多的俘虜。

  而這次也是一樣,什么是得民心?

  讓百姓安居樂業,就是得民心!

  讓他們吃飽穿暖,付出得到回報,這就是民心!

  很顯然,朱祁鎮比他們更明白這一點。

  有了三楊的支持,朱祁鎮的理論雖然在朝上引起了軒然大波,但卻不出意外的同意了朱祁鎮的提議。

  最終,宣德十年九月二十四早朝決定,從正統元年開始,正式施行按照土地多寡收取階梯稅,地越多稅率越高。

  同時,漕運衙門改為海運衙門,由王瑜擔任海運衙門提督,負責海運事宜!

  收稅只允許平斛,不允許出現尖斛,侵占百姓利益!

  因為明朝官吏用一個大斛作為量器,百姓將糧食放進斛里,再稱重,計算自己完成的糧食份額。谷堆要按尖堆型裝起來,會有一部分超出斛壁,然后由倉斗級用腳踢上幾腳,這溢出來的谷物,據說是彌補儲存和運輸過程中損耗用的,不許納糧人掃回去。

  其實一向都由官府留下按職務高低、親疏關系等私分了,和以后官府加征的‘火耗’一個道理。

  正所謂:上對政策,下有對策。

  朱祁鎮心里很清楚,光憑紙上的幾句話并不起什么作用!

  不過,朱祁鎮也有后手,那就是于謙!

  于謙是一個直人,也可以說他的情商低,不夠圓滑,但這正是朱祁鎮所需要的的。

  朝廷必須要有這樣的狠人出現,用于震懾那些敢于耍小手段的人,讓他們明白,朝廷的命令不容違抗!

  甚至朱祁鎮還讓都察院制定了責任區,誰監督的區域出了問題,就追誰的責。

  就這樣,商量了一上午,直到快十一點了,早朝才正式結束,直讓朱祁鎮的小肚子咕咕咕的不斷抗議。

  在坤寧宮用過午膳后,朱祁鎮得到情報分析處轉來的國安司的奏報,預計瓦剌使團將于明天上午抵達北京。

  第二天,瓦剌使團抵達北京。

  他們抵達北京后,就到鴻臚寺安排的館驛下榻,等待朱祁鎮的召見!

  雖然瓦剌對明朝稱臣,接受明朝的封爵,但其內部軍政都是屬于獨立的,因此,雙方是宗主國和藩國的關系。

  瓦剌使團抵達北京后,為了防止這些人出去鬧事,朱祁鎮下令鴻臚寺將他們嚴密看官在驛館中,也先等人雖然惱怒不已,但礙于目前的形勢,也只好認慫!

  不過,朱祁鎮也沒有讓瓦剌使團等太久,宣德十年九月二十六日,朱祁鎮正式在早朝上宣見了瓦剌使團正使順寧王脫歡之子也先、副使莫爾斯。

  當也先看到朱祁鎮的年齡時,心中不由自主的對朱祁鎮輕視起來,在他看來,朱祁鎮就是一個小屁孩兒,根本不放在他的眼中,同時,因為之前大明的強硬態度而有些忐忑的情緒也徹底平復下來。

  朱祁鎮接過張達轉呈上來的瓦剌國書,然后認真的看了起來。

  國書是用漢字書寫的,而且非常規整,顯然瓦剌內部有人有非常高的漢文化造詣,只是不知道是那些投奔過去的漢人還是瓦剌人。

  若是投奔過去的漢人的話,朱祁鎮還比較放心,不管怎么說都是漢人,不會得到瓦剌人的全部信任!

  但若是瓦剌人的話,如此高深的漢文化造詣,那他就得提高警惕了。

  國書上首先就是脫歡對他這些年在蒙古征戰的解釋,理由嘛,無非就是發現那些蒙古部族有反叛大明的傾向,朱祁鎮對此嗤之以鼻,真以為大明奈何他不得了?

  第二,就是希望大明支持他統一蒙古各部族,為此,脫歡提議,將他的小女兒綽羅斯·弩溫答摩羅嫁給朱祁鎮,雙方成為翁婿之國!

  雖然之前國情司上報的內容和國書內容有出入,但大體上還是符合的,只是在細節上有些不足,這是在所難免的。

  國情司上報的情報中甚至還有綽羅斯·弩溫答摩羅的素描,只是他們并不知道,此時的摩羅已經身處大明南京的秦淮河,而近段時間在南方興風作雨‘長生教’,就是受到了她的指揮。

  雖然摩羅現在還只是一個小女孩兒,但從小就接受蒙古薩滿教大祭司細心培養的她,對于和其師父一樣,對漢文化有著非常高的造詣,也因此,才會悄然進入大明境內,對滲透進大明的‘長生教’進行指揮。

  對于聯姻這件事,朝廷上幾乎成一邊倒,無論文武都非常反對。

  當然,文官反對的是脫歡提出的必須為皇后的要求,而這,絕對是整個大明的底線,未來母儀天下的大明皇后絕不能是一個異族女子!

  至于武將勛貴,相比文官,則要簡單許多。

  他們就是害怕雙方聯姻后沒仗打,那他們的未來可就只有在國內折騰了!

  最終,朱祁鎮只得讓也先等人離開,退朝后,朱祁鎮宣三楊和三位國公以及六部、都察院等文武重臣于乾清宮繼續商議。

m.shubao8.org稍后為你更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