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三十八章欣喜的村民們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張海幾人終于幫著爺爺奶奶搬到了張家灣。

  兩老帶的物品可不少,什么床上用品、廚房用具幾乎應有盡有,整整塞滿了一面包車。

  最后花了大約兩個小時,大家才將所有物品擺放完畢,整個屋子也有了家的感覺。

  為了祝賀兩老喜遷新居,

  張海和李玥兒提前買了一只羊,今天準備殺羊請大家燒鍋宴。

  晚上三爺爺用這只羊、還有山神香豬和山神蔬菜,做了一大桌美味佳肴,請這些天幫忙的村民們到家里做客。

  “來來來!!我和老伴感謝大家的幫忙,我先敬大家一杯……”

  “哈哈,老爺子太客氣,以后咱們就是鄰居了,說這些干嘛……”

敬了大家一杯酒,老爺子又招呼大家吃菜  “呵呵,來!來!大家吃菜,今天是李三哥做的菜,味道都很好,大家趕緊嘗嘗……”

  “是啊,大家不要客氣……”李奶奶也笑著說道。

  “三爺爺做的菜這么好吃,我們肯定不會客氣。”

  阿明夾了一塊紅燒排骨嘗了嘗,不得不說三爺爺的手藝真好,不愧是附近十里八鄉最有名的酒宴大廚。

  隨后大家紛紛開動,三爺爺做了一輩子的菜,他做的菜肯定沒的說,再加上食材都是頂級貨,所以味道都非常的好,大家吃的津津有味,贊不絕口。

  “呵呵,大家多吃點菜,不夠鍋里還有……”看到大家吃的這么香,老爺子高興不已,滿臉的笑容,心里充滿了成就感。

  “夠了,老爺子我們都快吃撐了!”

  宴席到了尾聲,滿滿一桌子美味的菜肴幾乎都被大家消滅干凈。

隨著九月份到來  小屁孩們終于開學了,將家里的神獸們送到學校后,家長們都送了口氣,也開始著手準備秋收。

  趁著天氣不錯,村民們終于開始了秋收。

  因為公司農場的轉移,機器設備也賺到了其他農場。

  張海堂哥張華也看到了商機,從市里買了兩輛收割機,從上個月開始就在周邊村莊幫助村民們收割玉米或者水稻。

  九月一號這一天,全村第一戶收割的人家終于出現了,那就是小馬叔家。

  村民們看到這邊的動靜,全都好奇的圍了上來,大家都非常好奇,今年大家的玉米畝產量究竟能達到多少。

  看著地里突突前進的收割機,大牛笑著向小馬叔問道:

  “小馬叔你家這玉米長得不錯啊,畝產量應該能有兩千斤吧?”

  “呵呵,這我哪知道啊,還要等收割完了稱一稱才有結果!”小馬叔嘴上雖然說得挺謙虛,但臉上的笑容卻出賣了他。

  “肯定有兩千斤了,小海他們農場的畝產量都達到4000多斤了呢!”國興叔也開心的笑著說道。

  聽到國興叔的話,在場的村民們都不由露出了笑容。

  今年大家都種了山神公司的種子,眼看就要大獲豐收,村民們非常的開心,同時大家心里對今年的糧食產量充滿了期待。

  小馬叔家的玉米地并不大,只有一畝兩三分的樣子。

  不到一個半個小時的功夫,就被收割的干干凈凈。

  大家七手八腳的幫忙將玉米裝好,然后向小馬叔問道:

  “小馬趕緊算一算產量有多少?”

  “剛才咱們稱了哈,一袋有一百斤左右,這里一共有1、2……41袋,那就是4100斤!”

  “4100斤?”

  村民們都大吃一驚,沒想到這一畝多地土地居然就產了這么多玉米,這也太夸張了吧。

  算到這里小馬叔也笑的合不攏嘴,要知道往年他們家這塊地只能產一千斤玉米粒而已。

  “小馬,你家這塊地有多大?之前量過嗎?”大伯連忙問道。

  “量過,前幾年搞土地確權的時候量過,這里一共有一畝三分地。”小馬叔笑著點點頭。

  “這么算下來,你家玉米的畝產量不是有三千多斤了??”

  在場的眾人都面面相覷,簡直都不敢相信這個結果,這個產量真的太高了!

  “怎么可能有這么多,這是生玉米,還沒扣掉水分呢!”

  大家都知道剛收貨的玉米是含有很大水分的,一般剛收貨的玉米含水量大約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之間。

  大家經過一番計算,終于大致算出了小馬叔家的玉米畝產量為1892——2208公斤。

  “太厲害了,我種了半輩子的玉米還從來沒見過產量這么高的玉米呢!”

  “不只是你沒見過,我們大家都沒見過好吧?”

  “呵呵,咱們今年種小海他們公司的玉米真的是種對了!”

  當大家看到計算結果后全都懵了,清醒過大家依然覺得不可思議,非常的激動和興奮。

隨著秋收的進行  整個張家灣都陷入了欣喜的海洋之中。

  經過大家的計算,全村只要種了山神玉米的,每一家的畝產量都在兩千斤左右。

  即使是種在后山山坡上的玉米,今年的產量也達到了一千五六百斤。

  要知道往年種在后山的玉米畝產量不過七八百斤而已,甚至有些貧瘠的地方,畝產量還沒有這么多呢!

收割完玉米村里的水稻也陸續開始收割  這次山神公司也沒讓大家失望,大家種的山神一號水稻繼續獲得了很高的產量。

  平均畝產量全都在1600多斤,雖然比之前大家預計的1800斤少了兩百來斤,但村民們依舊很開心。

  因為這個產量已經很高了,往年大家種一畝地的水稻也不過產8、900斤的稻谷而已。

  如果每斤稻谷賣兩元錢,那么今年大家一畝地就有三千二百多元的收入,比往年多了一倍左右。

雖然這點錢并不多,但村民還是很高興  特別是上了年紀的老人們,更是整天都掛著笑容,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民以食為天,糧食對他們來說,就是生命的保障!

  這天,張海走在村里,小馬叔遇到他后連忙笑問道:

  “小海,你們公司的種子要什么時候上架啊?”

  聽到小馬叔的問題,張海有些哭笑不得,這才剛九月份,距離明年春耕還早著呢!

  “小馬叔您忙啥?明年春播不是還早嗎?”

  “嘿嘿,我這不是先問好時間嗎?要是到時買不上你們公司的種子怎么辦?”小馬叔笑了笑解釋到。

  “怎么可能?小馬叔您放心,種子上架之前我一定通知大家!”張海笑著保證到。

  聽到張海的話,小馬叔這才放心的離去。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