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百六十章 視察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開平中屯衛的鐵礦主要集中在遷安、灤州一線。

  而開平衛鋼鐵廠的煉鋼廠區設在沙河邊。占地面積數萬畝,月產量數噸鋼。距離主城區約六十里。

  張昭抵達鋼鐵廠時,一座座煉鋼爐正在啟用,煉鋼的場面極其的恢宏。滾滾黑煙飄向天空中。

  這個年代就別講什么環保了。能練出好鋼才是最重要的。環境污染等等因素都要向后排。

  環境和工業化,對于一個國家來說,很明顯是要優先保證工業化的。在此基礎之上才可以談環境。

  張昭前世里看過某個女主持人拍的記錄片,對這位后來移居到大西洋另外一端的女主播,很不以為然。

  要求保護環境是沒有錯的。把兒子出生的缺陷賴到國家治理環境不利上,這不對吧?

  同理,在片子里面大量的宣傳“去工業化”的觀點更是扯瘠薄淡。沒有工業化,沒有鋼鐵,鷹醬的艦機天天來晃,靠什么擋?

  她最后不是去大西洋那邊定居嗎?這種把話說的漂漂亮亮,還夾帶著私貨,最后拍拍屁股走人的人,有什么好推崇的?

  什么自費拍攝的?那片子后面寫的明明白白,感謝“福特基金會”。這種非政府組織是干什么的,誰不知道?臭名遠揚!

  具體的煉鋼技術,張昭并不大懂。董朗讓鋼鐵廠的總經理叫來幾名負責的大匠陪同講解著流程。

  聽著工匠們介紹,張昭勉勵他們幾句,要求開平鋼廠給技術人員提供更好的食宿、工資待遇。

  明朝有一種東西叫做“匠籍”。這種制度保證了國家有足夠的工匠可用。但是也使得工匠們生活困苦,在給朝廷打造兵器時極其不用心,完全喪失主觀能動性。

  新軍營下屬的工匠早就把待遇提起來。但是“改籍”的事情,張昭一直沒有去碰。

  等年前回京之后,他給弘治皇帝提一提這件事。也是時候廢除這種制度了。

  視察結束后,鋼鐵廠的蘇掌柜安排張昭、董朗一行在廠區中吃飯。這算是一種國朝特色。

  鋼鐵廠的水泥瓦屋食堂中鑲嵌著玻璃。窗明幾亮。在午后兩點時,熱鬧非凡。各種“硬菜”不斷的被送上來:牛肉、羊肉、豬肉炒出的菜肴堆的滿滿一碗。

  坐在張昭這一桌的都是幾名大匠。

  張恭就是其中一名。他三十五六歲,面色黝黑,中等身量。穿著鋼鐵廠的藍色工人制服,冬季款式。這是由京師紡織廠出產的棉布,由鋼鐵廠這邊采購,統一裁剪的廠服。

  他因改進煉鋼爐的構造被新軍營傳令嘉獎。這次開平衛鋼鐵廠能批量生產雁翎刀,他是首功。

  張昭用衛生筷給他夾了一塊紅燒肉,道:“張大匠,我知道你。干的好哇。你是我們開平剛廠的寶貴財富。”

  以張昭的年齡,說出這么老氣橫秋的話,實在很違和。但是以張昭的身份,這番話是非常得體的。

  張恭激動的滿臉通紅。他祖宗往上數三代都是大明的鐵匠。但沒有一個人有他今日之榮耀。張大帥的禮遇,他回去都可以在祖宗牌位面前燒香。

  他站起來,舉起酒杯,結結巴巴的道:“大帥,草民斗膽敬你一杯…”接下來的祝酒詞因緊張忘掉。

  “坐,坐。”張昭做個手勢,溫和的笑一笑,和張恭碰了一杯,見其他幾位大匠也想向他敬酒,道:“我敬大家一杯吧。”說著,拿著酒杯站起來。

  寬敞的食堂中,十幾桌人都安靜下來,看著張昭。

  張昭環視全場,朗聲道:“諸位,一個國家的脊梁是靠鋼鐵來支撐的。而你們就是鋼鐵這個行業的佼佼者。今天在座的有管理者,有技術人員,對朵顏三衛決戰的勝利有你們的一份功勞。我,代表朝廷,代表全軍將士們敬你們一杯。祝愿我們開平鋼廠越辦越好。祝愿大家再創輝煌。”

  “啪啪啪!”

  瞬間,食堂中掌聲如潮。

  張恭站在張昭的身邊,用力的鼓掌。

  而隔壁桌子上的董朗看著這一幕,心潮起伏。如果說大明正處在天翻地覆的變化中,一個不可抵擋其到來的時代浪潮中,這個時代、這個浪潮的推動者就是張昭。

  回程的路上,董朗還陷入在這種情緒中。

  張昭的馬車在水泥大道中疾馳。

  張昭中午喝得有點微醺,倚在馬車內的塌椅中,詢問道:“元明兄,要收購的鐵礦山談好了嗎?”

  董朗收回看向車窗外的視線,那是熱火朝天的建設畫面,道:“那座鐵礦山歸藍家所有。昨天,蘭夫人派人回信,同意我們收購,就是份額還想再談談。我沒同意。”

  張昭點點頭。他并不關注具體的商業談判。隨著興州府那里發現金、銀礦。關于天下所有礦山的開采律法即將推出。全部都是出售經營權,所有權歸國家所有。

  “下一步,鋼廠要配合新軍營研究院研究鐵軌技術。我要把鐵路鋪起來。現在的交通實在太爛。”

  董朗趕緊拿鉛筆記下來,道:“是。”

  在張昭視察開平鋼廠時,遵化縣的衛舉人接到張昭的書信。

  臘月初十,遵化縣中到處都是過年的氣氛。各家商鋪外都掛著旗幡,迎風飄揚頗為喜慶。

  自張昭率軍和朵顏三衛開戰后,遵化縣中但凡有膽量出塞運送物資、經商的商人都賺的盆滿缽滿。

  夜幕徐徐的降臨,衛府的上房中一片漆黑。衛夫人帶著丫鬟們進來,點亮蠟燭、點燃談判,心疼的道:“老爺,什么事情難成這樣?妾身的兄弟們還等著你去開席呢。”

  衛舉人擺擺手,“婦道人家,不要管外事。”

  說完,又覺得語氣有點重,握住妻子的手,溫聲道:“為夫這就去陪內兄他們。”

  衛夫人和衛舉人相濡以沫多年,通情達理,道:“老爺心里有事,妾身去說一聲。都是自家人,必不會見怪的。”

  衛舉人搖搖頭,“沒事。我已經決定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