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043章退路(二)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楚軍已經在彭城中安頓下來。全旭離開時,將原先籌集的糧草全部留在了彭城。楚軍士卒才能吃飽飯。

  全旭派遣給韓信的使者叫做子漁。取姜太公釣魚,愿者上鉤之意,卻不知道是不是真名。韓信想,這更像是全旭給自己的暗示。

  是否留在彭城,全憑自己的意愿。

  韓信知道,全旭是希望自己留在彭城,幫助他的主子劉信抵擋劉邦的軍隊的。

  這一點在兩天后得到了確認。全旭再次派遣了另外的使者來,向韓信聲稱:如果楚軍樂意待在彭城不走,昌邑與睢陽會提供更多的支持。

  劉信所在的睢陽城方向也有使者來,傳達了與全旭一般的意思。只是語句更加委婉含蓄。但意思再明白不過了。劉信有意趁此時機與自己的叔父進行決裂。

  韓信卻并不打算如劉信的意。送走了睢陽的使者后,韓信立即下達軍令,全軍士卒每日攜帶三日糧,離開彭城。

  楚軍要離開彭城,動作自然不小。自然也驚動了已經移軍下邳的劉邦。劉邦大喜。

  楚軍離開了營地,且只有一二萬眾,士卒皆有歸鄉之心。周勃、樊噲眾將紛紛向劉邦請命,要在城外擺開陣勢,與韓信一戰。

  對于是否與韓信決戰,劉邦心中也十分猶豫。

  若是能率軍擊破韓信,則劉邦的聲望又上漲到一個新的高度。而且韓信只有兩萬人,自己這方諸侯聯軍在一起,已經不下十萬。以十萬對韓信兩萬,贏面很大。

  即便如此,劉邦打贏的信心仍是不足的。畢竟,韓信可是連自己那侄兒都推崇的人物。一路平推河北,雖然都是順風仗,卻也是人家的本事不是。

  睢陽之戰,更是說不上誰輸誰贏。若是以十萬軍對陣韓信兩萬軍輸掉的話,聲望怕是也會一跌再跌,怕是再也無法壓制自己那侄兒的野心了。

  戰與不戰,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

  劉邦將這個問題交給群臣商量。

  群臣中有言可戰的,也有言不可戰的,議論紛紛,與劉邦之前考慮的并無多大區別。劉邦發現最后仍是需要自己來下決斷,不免有些憤怒,待發作時,張良上前道:“陛下,若是能夠收拾楚人之心,韓信不足慮。”

  劉邦聞之面色稍霽,畢竟是面對張子房,語氣也十分溫柔:“子房有什么主意,但請說來與朕聽。”

  張良沉吟了一下,斟酌好了語句道:“陛下,楚軍士卒南返,人人有歸家之意。之所以效命韓信帳中,不過是因為畏懼陛下刑罰誅戮,不得已而歸家罷了。”

  劉邦當下道:“朕可以下詔免除這些人的罪!”

  張良卻仍舊搖頭道:“楚人先跟隨項羽與陛下東西抗衡,此次又跟隨韓信背叛陛下,三番兩次背叛,又豈肯相信陛下的詔書?他們需要一位強有力的人物,來保證他們的安全。不如封劉信為楚王,保南疆永寧!”

  劉邦臉色頓時難看起來,張良的話語卻依舊緊追不舍:“若不是劉信為楚王,楚人怕是不愿意降漢的。請陛下思之。”

  張良話里有話。未點明之處是正是因為劉信漸漸生長起來的野心,與劉邦對抗的心思,讓其成為了楚王的最佳人選。

  可是要封劉信為楚王……

  那可是劉信啊。劉信可是比韓信還要可怕。若是將楚國封給劉信,一旦自己殯天,劉信怕是要直接率兵勤王的。自己那孤兒寡母如何是劉信的對手……

  “分封諸侯王是大事,需要挑選吉日。不可倉促。依朕看,封王之事還要從長計議。先安頓楚人。叔孫通,汝為朕草擬一道詔書,用以赦免被迫卷入叛亂的楚人子弟。”

  叔孫通應諾,領了旨意。張良回頭看向陳平,陳平卻是老老實實站在原地,眼觀鼻,鼻觀心。張良苦笑,卻也只能退守到一旁。

  軍情會議漫長又無趣地進行了許久,到頭也沒有個決斷出來。或許沒有決斷便也是最后的決斷。主動攻打韓信的提議也無人倡議了,眼下其實便也只等著劉邦赦免楚人的詔書能發揮多大用處了。

  會議散去,張良先行走出營帳,陳平出營帳不見張良等自己,卻是連忙邁步追了上去:“子房!子房!你這是在生我的氣嗎?”

  “陳都尉,當初可是說好一起面諫漢王的。你卻倒好,在我說完之后不發一言,如此行為,難道還指望我體諒你嗎?”

  陳平卻淡淡一笑道:“面諫有直諫和諷諫。直諫雖然話語明白,卻難免犯上。我本以為子房兄會采取諷諫的。未有想到子房兄單刀直入,難免讓平準備不及,亂了方寸。依我看來,子房萬不該直言犯上的。”

  張良嘆息道:“我何嘗不知這樣做會惹怒他。只是如今叔侄相爭已經初見端倪。稍有不慎,中原又將一場大亂。”

  “便是再亂一場又如何。一舉定勝負。便可將最后的膿包戳破。若是一味地遮攔,膿包外長了新肉,反而會是生命禍患。”

  “陳平,你……”

  陳平苦笑道:“我也不瞞子房。今日觀漢王舉止,怕是也不肯再妥協了。只是畏懼劉信過往聲名,以及長輩身份,未有妄言開戰。但距離下定決心恐怕也不遠了。”

  殺心已起,便再難遏制。

  張良本就是聰慧至極的人,他先前不過還是一廂情愿地以為叔侄二人將繼續和睦下去,所以才會自欺欺人。現在想來,所謂的叔侄和睦,早已經不存在了。

  一切都將用鐵與血來做出決斷。

  當晚,叔孫通草擬的詔書被漢使送往了韓信手中。得知劉邦赦免了楚地士卒,韓信自己卻不接旨,卻是直接讓漢使帶著詔書往軍中宣布。

  但果然是張良所預料,楚卒對于劉邦并不是如何看得起的。對于劉邦的詔書也并不如何承認。畢竟,經過項羽、韓信兩代楚王的灌輸,楚卒是有著強烈的自豪感的,劉邦卻是個食言自肥的小人形象。

  沒有人會相信一個缺乏威望的君主所說的話。尤其是楚人。劉邦的甜言蜜語并不能打動他們。

  漢使出去頒布詔書去了,與漢使一同前來的叔孫通還留在韓信軍營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