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七十八章 開海啦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東三島的各個碼頭,滿滿當當地停靠著漁輪,每艘漁船上都插著紅旗。

  漁工們忙著補充給養,整理漁網和籠子,有的漁民不停往自家漁船上油、上冰、上水、上蔬菜,為即將遠航做最后的準備。

  臨近十二點。

  碼頭全都是“噼里啪啦”的鞭炮聲,每艘船都會放,還要燒紙錢“拜媽祖”,祈求平安。

  十二點整。

  碼頭最外面的一艘響起了汽笛聲,開始駛離碼頭,接著第二艘、第三艘、第四艘……

  岸上圍觀的村民,目送著遠去的漁輪,有些老阿嬤,嘴里會碎碎念,為遠航的親人祈禱平安。

  ......

  其實在這開海前。

  還有個小開海。

  不過,每個地方政策都不一樣,東三島這邊,貌似前一個月,就允許桁桿拖蝦、籠壺類和流刺網這類小型漁船出海了。

  一些有錢的漁民,家里一般會有兩三條船,用來應對各種不同的政策。

  李青峰跟老吳上的是一艘三十米多米長的單拖網漁船。

  老吳說:要搞這樣一艘大船,至少需要十個人,不過,東三島很多漁民用的都是雙拖網漁船。

  兩艘共同作業。

  捕撈面積和效率要比單拖高非常多。

  悠悠汽笛聲中,漁船全都整齊行駛著,一個是好看,另一個是為了方便新聞媒體拍照。

  每年的這時候,都會有電視臺來采訪和拍照的,自然要擺出最帥氣的姿態。

  可一旦到了外海。

  所有的漁船就全都會散開,朝著各自的目的地前進。

  這個月份,最搶手的是梭子蟹。

  很多漁船都是沖著梭子蟹去的,希望能賺到第一輪的好價格。

  開海后。

  拼的就是經驗和速度了。

  往往第一輪的海鮮價格都很高,接下來,隨著大量的野生海鮮上市,不單會沖擊養殖海鮮市場,還會讓整體海鮮價格下降。

  所以漁船是開足馬力,沖向了捕撈地點,同時船上的員工,也在調整拖網和設備。

  差不多五個小時后。

  漁船來到了船長心目中的捕撈圣地,對出海捕魚的漁船來說,并不是船好不好,大不大,而是你家的船長有沒有經驗,懂不懂找魚。

  “準備......放。”

  一聲令下,甲板上的員工將網囊還有絞繩給放到了海里。

  拖網不停從甲板上被拉扯到海里,一位年輕人在整理絞繩,一位老船員站在船尾的高處,監視著整個放網的過程。

  李青峰單是看著就覺得很危險,外海浪比較大,船也搖擺的厲害,要是不小心被甩到海里去,連救援都很難。

  看到這幕后。

  李青峰長長感慨了聲,難怪總有人說,出海就是拿命賺錢。

  這話還真沒毛病。

  將拖網放到海里后,漁船不快也不慢地行駛著。

  還沒過多久。

  海上風大了起來,開始下起雨來,整個甲板變得濕漉漉的。

  這時隨著船長的命令,員工們開始收網囊,整個過程還挺危險和復雜的,一點都不比放網輕松。

  船上沒有一個閑人。

  全都忙碌不停忙碌著。

  差不多十分鐘后,網被拉了起來,看著那圓鼓鼓的,直徑約有兩米多寬的網袋,船員們的臉上全都是笑容。

  “開門紅啊。”

  “爆了,爆網了。”

  “船長牛逼,好多梭子蟹啊。”

  ......

  隨著網袋被解開,甲板堆了一個圓錐形的海鮮山丘,一些螃蟹也在甲板上到處亂跑著。

  暴雨里。

  一些船員去整理拖網,一些則拿著板凳坐下來,開始綁梭子蟹。

  對漁民來說,活著的梭子蟹才能賣錢,要是死掉的梭子蟹,壓根就賣不上錢,所以捕撈上來后。

  得第一時間綁好,并做好分類,投到有增氧機的水箱里。

  半斤以上的好蟹,放在一個水箱,半斤以下的,放在另一個。

  斷手斷腳的次蟹,則放在另一個水箱里,至于拖網過程中死掉的,則統一丟到了一個有冰塊的水箱里。

  在一旁觀看的老吳對著李青峰說道:“老板,這艘漁船的船長厲害吧。”

  李青峰點點頭。

  同時他看向了那堆圓錐形的海鮮,有種五味雜陳的感覺,可能是網眼太小的緣故,拉起來的海鮮里,除了大量的梭子蟹外。

  還有不少其它海鮮。

  大大小小什么都有。

  有數量不少的海蝦,還有各種螺、鰩魚、以及各種海魚,有些在收網的時候,可能就已經死了,有些被壓在下面,活活缺氧死。

  船上的員工,只撿了一些蝦,還有一些能賣的上錢的海鮮。

  完全不顧那些小魚小蝦的死活,等差不多綁完梭子蟹后,才有人拿起一把平嘴鐵鍬,朝著這些不值錢的海鮮鏟了過去。

  一把全都揚到海里。

  其實到這時候,那些小魚小蝦幾乎已經全死亡了。

  看到這一幕。

  李青峰不知道該說啥。

  因為對船上的漁民來說,這好像是很正常不過的事情。

  連平日里做趕海視頻,一抓到小魚小蝦就放生的老吳,看到這幕后,都巋然不動。

  李青峰看了眼不遠處的漁船,估計那些人做的事情也差不多吧。

  不過,他也可以理解。

  對這些漁民來說,他們眼里看到的是效率和錢,捕撈的效率越高,抓的越多,分紅自然也就越多。

  李青峰小時候,在外婆家也曾聽過這么一句話:善良的漁民,遲早會被大海給餓死。

  雖然很諷刺,但卻是事實。

  而在搬運梭子蟹的時候,一個穿著全身下水褲的船員,經過他時,壓了壓雨帽,把頭給別了過去。

  “張三,你怎么在船上。”老吳驚訝地說道:“你不是在開海鮮店嗎?”

  聽到這個名字。

  李青峰看了過去,也是一臉驚訝,沒想到會在這艘船上,碰到隔壁海鮮店的老板。

  那天李青峰沒在現場。

  聽阿貴說,那天事情鬧得很大,張三跟他老婆還有岳父徹底撕破臉,還有肢體沖突,張口閉口就是離婚。

  張三還怒吼道:“老子啥也不要,凈身出戶。”

  確實打那以后。

  李青峰就沒有在LH市場見到張三了,他那家海鮮店,被他的小舅子給接管了,大家都以為他可能去吃牢飯了。

  沒想會在漁船上碰到他。

  好像在打小工。

  只是十多天沒見,感覺完全像換了個人,頭發理的很短,臉部看起來消瘦了不少,可眼睛卻清澈了不少。

  “李老板,你也在啊。”張三尷尷尬道,隨后給他深深鞠躬,道歉道:“不好意思,是我糊涂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