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93章 各方云動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暮色四合,花燈初上。

  存菊堂點起了幾盞燈燭,發出瑩瑩光亮,在昏黃的燈火中汪如心安靜的坐在角落里,門外的燕兒腦袋一點一點打著瞌睡。

  眼前這三位當世的大儒圍坐在一起對著桌子上的圖紙不停的來回比劃,氣氛有些熱烈。

  恩,應該說熱烈的有些過頭。

  林老先生指著荷塘說道:“這口荷塘就應該再拓寬,能再里面劃船才好。”

  吳老先生冷哼一聲,道:“難道不是將碼頭拓寬讓更多的船只可以停靠?”

  唐老先生白了兩人一眼,道:“有事弟子服其勞動,這些事情小徒孫自會去做,難不成不是應該說書院創辦的規劃?”

  正縮著的汪如心被三道沒眼光盯著頓時連連點頭,“碼頭官道學院這些修建問題我們自會解決,盡全力打造。”

  見三人滿意的點頭又轉過去繼續討論才松了口氣,她從被叫來到現在,心里過程從驚喜到震驚再到淡然,三位老先生從要召集博學鴻儒前來聚眾講學興盛自由講學之風到諷刺當今天下大多學子讀書只為功名利祿毫無憂患意識,往往憑借肚子里那兩三滴墨水妄議朝政,裁量人物引的無知百姓遙相應和,蠢鈍至極。

  她聽的正津津有味就聽到三人話鋒一轉說到仙居縣地遠偏僻交通不便,唯一拿的出手的小豐村魚龍混雜山水無色,好在也不是全無可取之處。

  三人又細數了大厲最為知名的幾所學院無一不被批判的一無是處,又說幾大學院的山長貪戀權勢,不舍富貴,古稀之年老態龍鐘仍然不舍退位云云。

  面前口沫橫飛,汪如心只能盡力減少自己的存在感,心里暗自腹誹,這三位大儒怕是都是憤青吧?

  不過三人名利地位學識一樣不差,想來就是脾氣怪少有看的順眼的人和事。

  好不容易兜兜轉轉才說到了正事。

  東方吐白,雄雞報曉。

  汪如心紅著眼圈熬了一整晚總算見識了三人為何會被世人尊崇為大儒,詳盡的書院創辦章程和書院管理章程被一條條的梳理了出來,林先生一字體不差的記錄在案。

  大厲幾乎不存在大型的民間自辦學院,是以學院建成后會到朝廷記錄備案由朝廷定期派人監管。

  眼下國力積弱,建在小豐村的學院只有選擇自籌經費,自聘先生,自行招收天下學子。

  學院成立之初敞開門庭歡迎天下有學之士和有志向的學子,實行寬進嚴出。

  同時要求如園為貧困學子提供可以賺取束脩的法子讓學子可以無后顧之憂,這便代表學院無論貧賤皆有條件入學。

  汪如心聽的連連點頭,貧困之人可以通過城規的途徑予以幫助而不是捐資于他,憑借雙手獲得方能挺直腰背。

  幾人苦熬一夜總算是把各項章程落定了下來,學院開學之日定在次年開春,對汪如心來講,時間十分緊迫。

  第三日一早,幾位大儒沒有驚動任何人由汪寶林父女親自送上了船,他們要回京到到朝廷進行登記批復,同時還要大力宣揚以便能招到宿學鴻儒。

  汪如心這邊要等待他們的消息,朝廷一旦批復她就要開始動工。

  船一駛離碼頭如園便全力運轉了起來,趙管事并一眾農管事全力負責秋種事宜,楊忠良帶著人開始平整學院用地,田三領著王勝四處選購所需要材料。

  除了選購材料田三得了汪如心的話圈下了碼頭到小豐村中間的一塊荒地,她準備在那里修建商鋪食肆,為以后做準備。

  忙完了這些祝知縣的馬車就上了門,小豐村的書院是否能蓋沒有一絲的風聲傳出,但如園的人在做什么大家都看得見的,眼下整個仙居縣的百姓都在盯著這里紛紛議論。

  汪寶林并未對祝知縣隱瞞,“若是有消息傳來還望大人鼎力協助。”

  “自然,自然。”祝知縣之前心里那點子不快早已煙消云散,只能學院能蓋成如園要他參與進來,那么他的目的也就達成了,世人自會知曉他的其中的功勞,再有他父親在京都運作何愁大事不成。

  祝縣令又寒暄片刻才滿意而去,緊隨其后的是一封汪如心親手所寫去往京都的信件。

  馬車一路狂奔居然比唐老先生等人早到半日,安璟禮看清信里面的內容轉身找到了鎮國公。

  如園要蓋學院一事本就是小事按理說無需驚動各方,只是有了三位大儒坐鎮這所學院就便的不在普通起來,鎮國公軍功蓋世威名赫赫,眼下亦掌管著軍中大印。

  文臣武將歷來不合也是掌權人制衡兩方的有力手段,要是傳出鎮國公府以書院之名妄圖染指天下學子便是其心可誅,汪如心想到了這一點便早一步提醒了安璟禮,同時她還想再借一筆巨資,同樣以糧抵債。

  鎮國公父子兩人恨不得將手里的信盯出洞來,你說那丫頭怎么就如此能折騰,山村都沒出過就搭上了三位大儒,要知道那三位可是出了名的脾氣臭不好搞,稍不注意就會被說的體無完膚只恨自己為何會出現在這個事上。

  鎮國公放下手里的信,道“此事無需擔憂,三位老先生一向忠于朝廷皇上對他三人很是尊崇,我鎮國公府自今上登記以來沒少被閑言碎語所波及,為父今日就進宮向皇上說明,想來其他人也沒了開口的機會。”

  “再說信里說明是偏向農業的學院,最后那些人要是攻擊老子想要掌控天下糧食,此事皇上自有圣斷,進京赴考的學子不知凡幾,能讓糧食增產又有幾人,皇上會喜歡的。”

  果不其然,當今皇上聽到鎮國公的奏稟喜色連連,這天下沒有一人有他那樣對糧食渴望到了極致,糧食豐產代表著百姓可以多生育能讓生育的孩子成活,代表著衣食無憂,代表兵強馬壯,代表大厲不再積憑弱小。

  若不是國庫不豐他都想大手一揮撥出款項將學院的經費出了,最終咬咬牙還是讓戶部擠出來五千兩。

  ------題外話------

第三章送上,恩努力碼第四章中  請:m.3zm.la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