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39章 錦衣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王禎是那種,若投身一務,便奮不顧身的性格。得了諸多新奇種子,卻是連家都不回了。

  但是,他不回家,趙維卻不得不考慮這個問題。

  待王禎抱著一堆東西離去之后,趙維自小炭爐上撿起烤紅薯分與眾人。

  一邊吃,一邊道:“這老頭兒的家人皆在老家,得想想辦法啊!”

  馬二爺吹著烤紅薯,接話道:“派人接來便是。你要是能讓他家人團聚,他肯定死心塌地的幫咱。”

  王勝則道:“為了這個老頭兒,倒是有必要的。自扶桑帶回來的種子,有相當一部分,一般人是種不活的。”

  “是啊!”趙維點頭,“所以,還真得派人去接。”

  卻是趙孟禧抱著紅薯啃了個夠之后,才澆了盆涼水。

  “哪像你們說的那般容易?”

  又下巴指了指王禎離去的方向,“把他妻兒接來倒是容易,可是別人的呢?你從保定帶過來的那些匠人,個個都有家吧?”

  “到時,看到王老頭的家人來了,不會有想法?所以,你要接,就得全接!”

  “可是,這些綁來的家人都接了,那咱們自己人呢?”

  “張將軍的妻兒在西安關押,連文相公的老妻和兩個女兒也在大都皇宮之中為奴。”

  “你接不接?文相和張將軍至今未提一字,可是心里哪有不想家人的?”

  趙維挑眉看著他,意味深長地說了一句,“所以啊,這是個大事,不能不重視,得有專人專辦啊!”

  “專人專辦?”

  趙孟禧愣了愣,好好想了想,“這倒可行。可是”

  又轉折道:“弄個接親衙門?這也太..太那個了吧?”

  噗!!馬二爺直接噴了,“那管不管說親?咱還沒娶媳婦嘞。”

  “混蛋吧你!”趙維笑罵,卻對趙孟禧正色道,“其實也不光是接親眷過來,負責這個事兒的衙門,還有很多事可以辦。”

  “什么事?”

  趙維,“你想啊,去元占區接人,不是誰都干得了的。”

  “首先,要機靈,能隨機應變。還要懂得偽裝身份,甚至還要善于和關卡和地方官打交道。否則,你路條都開不出來,怎么把人帶回來?”

  “至于張將軍和文相公的家小,就更不用說了。其中的困難,可能比咱們出大都容易些,也是有限。

  “真能辦到這些的人,除了是精英中的精英之外,還得是精通細作之術。可稱暗戰之王。”

  “如果真有這么一個衙門口兒,集結這么一群人,那光接人不是大才小用了?”

  趙孟禧眼前一亮,“有道理!這些人就算不接人,也可為暗探。潛伏于元地各處,為咱們提供消息。”

  繼續道:“像是重慶,將來肯定是要刀兵相見的。咱總不能兩眼一摸黑吧?起碼要安插眼線,知曉元軍動向。”

  “對呀!”趙維附和。

  “還不光這些,像是淶灘、碚州,包括巴蜀各處,沒有元軍的地方,咱們沒有能力派兵,但是可以安插暗助嘛!”

  “暗中調度百姓、收攏民意,這些都是極有必要的呢!”

  “甚至,咱們釣魚城之內也有元人眼線,只靠張將軍逐一甄別,顯然力不從心。”

  直視趙孟禧,“可是你不一樣啊,你可是老地下黨了,暗戰之王!牒中之牒!起碼也得是這些小嘍啰的祖宗輩兒的吧?逮他們還不是手到擒來?”

  趙孟禧聽得受用,大嘴一咧,“那是啊!張將軍這是沒讓咱出馬,要是我去了,還一一甄別?爺一搭眼就知道誰心里有沒有鬼。”

  趙維點頭,“我說什么來著?這事兒可行吧?你肯定沒問題。”

  “咱就...這么定了?”

  “定”

  定個屁?

  趙孟禧先定那了。

  咬了一半的烤紅薯含在嘴里,瞪眼看著趙維,半天才知道燙嘴,嗷的慘叫出聲。

  待回過神來,搭眼一看,趙維、馬二爺,還有王道長,正意似笑非笑地看著他。

  兔爺哪還看不出來,他這是掉坑里了。

  直接炸了,“定...定特么什么就定了?幾個意思?哐我一個呢啊?”

  趙維陪笑,“難聽了吧?怎么能叫哐你?是非你不可,當仁不讓!”

  卻見趙孟禧板牙一呲,“不去!愛誰去誰去,反正我不去!!”

  “老子當臥底當的還不夠?現在想起來還惡心呢!到了釣魚城,你還讓我干這活兒?不去不去,打死也不去!”

  那段插花抹粉兔兒爺做派的日子,趙孟禧是一天都不想再過。讓他繼續當臥底,做夢!

  可是,趙維卻道:“誰讓你當臥底了?是當臥底的頭頭,把你那一身本事得傳下去。”

  趙孟禧,“那也不干,你當我傻啊?”

  “你現在說的好好的,不用我去。可真到節骨眼兒上,有選的權利嗎?咱還是跟張大帥學武藝,到時沖陣殺敵多爽快!”

  趙維急了,不出殺招不行了,“可大宋需要你啊!我們需要你啊!”

  趙孟禧:“”帽子有點大。

  趙維繼續道:“而且,我陪你!”

  “嗯?”趙孟禧詫異地看著趙維,“你也”

  趙維:“對啊!我也算是老地下黨了吧?咱兩雙賤合璧,撐起這個衙門口兒。到時,縱橫宋元,牒戰無雙,豈不快哉?”

  “名字我都想好了,就叫...錦衣衛!”

  “錦衣衛?”

  趙孟禧一琢磨,憨笑出聲:“還挺好聽哈!”

  “是吧!?”趙維大笑,“好聽就對了!怎么樣?來不來?”

  趙孟禧一想,又提出一個問題:“可咱兩總得分個大小王吧?聽誰的?”

  趙維無所謂地擺手,“這有什么可擔心的,我有王爵,勉強當個指揮使。你沒爵位,就為副指揮使。”

  眼見趙孟禧臉色要變,趕緊又道:“但是,你放心,我這個正的就是掛個虛名。”

  “錦衣衛上下,實際上還是你趙孟禧一個人說了算。從選人到培訓暗探,我就管出錢,其它的事兒,都你來決定。”

  話說到這份兒上,趙孟禧才算滿意,“這還差不多!”

  “那...就這么定了?”

  趙孟禧一拍大腿,“搞了!”

  旁邊的王勝和馬二爺聽罷趙孟禧的肯定之答,無不惋惜地暗暗搖頭,又讓趙維忽悠瘸一個。

  好吧,趙孟禧還挺興奮,當天夜里半宿沒睡著覺,一直在琢磨這個錦衣衛要怎么建,從哪里選拔人才,怎么培訓。

  結果,后半夜才突然反應過來,“趙維,你姥姥!”

  到頭來他屁事兒不管,不還是折騰趙孟禧一個人嗎?

  更氣人的是,還不如直接答應他。因為直接答應,還能撈個指揮使當當。現在可好,成副的了。

  不過,既然已經答應了趙維,趙孟禧也只能是吃了這個啞巴虧,開始著手錦衣衛的建設。

  首先,他先是從大都歸來的張玨舊部,還有謝明的一千五百歸宋軍中,精選五十精銳中的精銳,成立錦衣衛帶刀司。

  個個都是身長七尺、相貌堂堂的標致兒郎,且由大馬士革工匠特制花紋寶刀,著精繡錦袍,彰顯地位。

  可隨意出入城中各處,行使緝拿維序之責。

  起初,張玨、文天祥等人對此還是頗有微詞的。

  因為所謂帶刀司所行之責,原本就有城衛軍隊兼任,顯然多此一舉。

  而且,釣魚城本就不大,政務諸事皆由帥府代理,多弄出這么一個衙門口兒,根本沒這個必要。而且太過張揚,有損民合。

  但是,趙孟禧只用了三天,就讓張玨他們見識了什么叫術業有專攻。

  論潛伏、牒藏之事,趙孟禧那真的是祖宗輩兒的。

  只用三天,就被帶刀司逮到了一條暗線。而且順藤摸瓜,馬上打掉了元人在釣魚城的布置。

  趙維出城前往重慶的消息,就是這條暗線透漏給突烈忽兒的。

  然后,立威于眾之前的趙孟禧,這才把自己全套的計劃展現在張玨等人面前。

  他們這才知道,為什么趙維會極力促成錦衣衛的建立。

  因為,帶刀司只是冰山一角,是錦衣衛擺在明面上的幌子。

  錦衣衛的真正構成,其實是分兩晝夜兩衛。

  晝衛,日前只有帶刀司一衛,也就是負責明面上的城衛和諜匪甄別。

  而夜衛,才是錦衣衛的精華所在。

  不得不說,趙孟禧仿佛天生就是干這個的料。

  呈現在眾人面前的,是一套完整的諜報計劃。

  只要給他時間,趙孟禧的情報網不但能覆蓋巴蜀幾大重鎮:重慶、成都、瀘州等地。

  而且,連大都等蜀外之地,也有布置。

  用趙孟禧的話說,第一批人已經派出去了。

  這無疑驚到了張玨和文天祥等人,因為他們根本就不知道趙孟禧是怎么做到的,城中甚至沒有任何察覺。

  可趙孟禧卻說,那是一群在黑暗中守望光明的勇士,不會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

  好吧,這句是跟趙維學的。

  就在趙孟禧的錦衣衛逐漸成形的同時,血頭這個印第安壯漢也終于得到了一名字。

  這是在大都之時,趙維親口答應他的。

  只不過,這個名字不是給血頭一個人的,而是給所有戰死的,還有活著的印第安戰士——血頭軍。

  是的,趙維覺得,對于一個戰士最大的榮譽,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一支軍隊。

  他甚至還為血頭軍親自設計了軍旗。

  很簡單的構成,一面血紅色的方旗上,只有一道筆直的刀痕。

  那是用印第安骨刀劃出來的痕跡。所有印第安戰士都認得。

  當然了,血頭軍聽上去并不好聽,連血頭自己都不喜歡。

  因為他本來就不喜歡自己的名字。

  可是,趙維告訴他,再哪一天大戰再起,你就就會明白,“血頭軍”三字到底有什么意義了。

  到時,被血頭軍割下頭皮的元軍不知道會是什么心情,而傷口就像軍旗上那道筆直的刀痕。

  與血頭軍同時被授予軍旗的,還有自美洲歸來的一千五百禁軍。

  這次不是趙維起的名字,而是疊山先生。

  先生說,萬里而歸,只為再看一眼家鄉,就叫“望鄉營”吧!

  最后,就是張玨舊部,還有這些日子慕名而來的巴蜀兒郎了。

  趙維想都沒有,起了一個最簡單粗暴的名字——川軍!

  “川軍不負國”,亦成了這支忠義之師的口號。

  時間過的飛快,轉眼進入盛夏,蜀地讓人惱火的酷熱折磨著每一個身在其中的生命。

  可無論是趙維,還是別人,都希望這個夏天過得再慢些...再慢些。

  因為,只要夏天一過,平靜了數月的釣魚城將迎來真正的考驗——元軍圍城。

  在巴蜀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那就是:入夏不用兵,出夏不歇兵。

  蜀地潮熱的天氣,極易滋生瘟疫。

  元人幾十年間吃盡了這個苦頭,所以入夏之后,即使知道會給抗元的軍民以喘息之機,也不輕易在夏日攻城。

  可是,入秋之后就沒那么好心了,必傾巢而出,一直打到來年的春夏之交。

  所以,夏天雖然難熬,卻是城民誰也不愿意過去的好時節。

  而這期間,一共發生了三事大件。

  第一件,土豆即將收獲。

  這種神秘到連耕農都不知道底細的東西,終于要出土。

  大伙兒都心生期待,不知道有沒有趙維說的那么神奇。

  這其中,當然也包括對農事近乎癡迷的王禎。

  第二件則是,黛西婭...要生了。

  本來沒什么概念的趙維,也隨著產期將近而緊張起來。畢竟沒當過爹,沒經驗啊!

  于是,山上的護國寺,山腰的飛來寺,甚至這貨專門跑了一趟來淶灘,去二佛寺里磕了好幾個響頭。

  而且,趙維顯然已經亂了,語無倫次了,跪在佛前念叨,“我不求男,也不求女,只愿母子平安,一切順利。”

  一旁的馬二爺聽的直咧嘴,不求男,不求女,你求個啥?

  不過,這年頭生孩子就是逛鬼門關,確實太嚇人。

  馬二爺心說,就沖四哥嚇這個熊樣兒,他也得晚幾年在找媳婦,可不受這個活罪。

  第三件,則是剛剛成立不久的錦衣衛立了一大功,得到一個相當重要的情報。

  趙孟禧的暗衛眼線已經鋪到了重慶府,傳回來的第一個消息就讓張玨坐立難安。

  那就是:元軍自入夏以來,一直在成都、瀘州、重慶三地集結兵力。如今已經達到了二十萬之眾,入秋之后似有行動。

  而目標竟不是釣魚城,乃是巴蜀另一座宋人的城池——宜賓,凌霄城。

  今天沒啥狀態,就湊一萬字吧,歇一歇。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