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596 建虜的年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看著自己正在改變的歷史,張明偉心中其實也是滿意的。

  這不,連大明春晚都給搞出來了,而且還是第二屆了,還是很有成就感的。

  他肯定是必定出席的人物,眼看著時間差不多了,就又出門,準備去新建的劇院看春晚了。

  但是,張明偉才剛出門,就見一大群人擁了過來,男女老少都有。

  護衛的錦衣衛校尉一見,立刻上前喝斥,同時警戒起來。

  然而,這些男女老少卻全都一下跪下了,為首那個中年人,大聲地向張明偉喊道:“恩公,過年好!”

  他后面的那些男女老少,全都跟著一起喊了起來:“恩公,過年好!”

  一見這情況,劉金等人就納悶了。這是什么情況?

  看著那為首之人,隱隱好像也在哪里見過,一時半會卻是想不起來。

  張明偉也看清為首那人了,他的記憶力超強,卻是一下便想起來了,當即驅馬向前,笑著說道:“大過年的,都跪著干什么,起來說話吧!”

  他這話說完之后,跪著的這群人卻是恭恭敬敬地磕了三個響頭,然后才站起來。

  張明偉沒有下馬去扶,因為他看出了這群人的堅決,而且他們動作也快,就算他去扶,也是來不及的。

  因此,等他們站起來之后,他便和藹地問道:“怎么,債都還清了?”

  為首那人一聽這話,頓時就知道,國公竟然記得自己,心中更加感動,連忙恭敬地回答道:“都是托國公的福,有國公批下的條子,草民去了一趟海外,不但還清了欠債,還賺了不少。要不然……要不然草民還能不能過這個年都不知道了!”

  原來,眼前這一大家子人都是張明偉在去年過年時候遇上的那個布商,叫劉敏東的便是。

  張明偉指點他,讓他把布匹販賣去海外,并且給了他一張條子,使得在大明境內,無人敢額外收他賦稅。還有那個借他錢的,免他的利息,借他這個便利,一起出海,結果賺大了。

  此時,張明偉聽到他這話,當然也是高興,順手的事情,就救了一大家子人,做了好事,有個好結果,心中也是暢快的!

  于是,他便問劉敏東道:“去海外的情況怎么樣?”

  “回國公的話!”劉敏東一聽,自然是知無不言言無不盡,連忙恭敬地回答道,“我們大明的絲綢、茶葉、瓷器等等,比起以往,越發地便宜了,運去了海外,價格還沒完全跌下來,賺得比以往都要多。很多人都跟著一起去海外做生意,只要龍王爺不發威,都是賺大了!”

  大明這邊,就因為張明偉提前發明了類似后世的珍妮紡紗機,飛梭,甚至還有蒸汽機這些,使得大明的商品產量大增。很自然的,在國內的價格自然就大跌了。

  雖然大明百姓因此受惠,買這些東西就要便宜很多。但是價格大跌,生產者和販賣者就會利益受損。不過好在這些商品可以販賣去海外,因此他們其實也都要比往年賺得多。

  可以說,大明從整體上,并沒有幾個人以為生產力的提高,反而變得比以前還差,就因為有海外的市場,能解決多生產出來的產品。

  聽到劉敏東的一番描述,張明偉心中也是高興,這樣好啊,都去賺海外人的錢,讓大明國內有個良性循環,這樣就是最好的了!

  于是,他便勉勵了劉敏東一番,然后就要去參加春晚了。

  劉敏東過來,可不止是過來磕頭的,還帶著一大堆禮物,不少還是從海外收集過來的。很顯然,他在海外的時候,其實就在用心準備的。

  說是張明偉是他家的恩人,無論如何,一定要感謝。

  這些禮物中,有不少連張明偉都沒見過,對朱媺娖和陳圓圓他們來說,估計就更是稀奇了。于是,他也不推辭,就讓人收了,同時也記下了這個叫做劉敏東的商人。

  不管怎么樣,這是個懂得感恩的人,當然,也是一個知道有眼力的人。

  在張明偉收下了禮物之后,劉敏東一家人才歡天喜地地告辭而去。

  他心中都決定了,別人還沒這個借口,自己每年都要送禮到國公府上。

  這個大年三十,京師這邊,上上下下,都是高興地過大年,就因為日子一年比一年要好。

  然而,在遼東盛京,卻壓根沒有大明京師這樣的歡樂氣氛。

  這過去的一年,家家戶戶都有親戚朋友死了不說,日子也越發的難過,又如何高興地起來?

  錦州之戰,死了兩萬多,朝鮮那邊的戰事,還有鎮江堡,以及金州、復州那邊被明國東江軍的侵襲騷擾,合起來又大概死了一萬人左右。

  大清就這么一點人,那經得起死這么多人,差不多家家戶戶都有份,誰能高興!

  而且不高興的事情,還遠不止如此!

  攝政王做出了決斷,放棄了沿海地區,那邊可都是糧田啊,從蓋州到復州,再到金州,甚至連鴨綠江沿線也都放棄了很多。總之,只要明國水師的船能到的地方,全都放棄了幾十里。這糧田的損失不知道有多少呢!

  往內陸撤回來的人口,同樣是擠占了內陸這邊的利益,就算家里沒死人,同樣利益受損,誰能高興得起來!

  可以說,這一年來,大清就沒有好事情,對于明年,對于未來,到底是個什么情況,他們也都心中沒底,有點心惶惶啊!

  對于這種情況,還是多爾袞安慰他們道:“沿海內撤之后,明國水師便再無用武之地,我大清不用再遭受明軍的突襲,這局勢就算是穩住了。以后,我們大清的日子還是會越過越好的!”

  事實上,誰也想不到,明軍還會通過鴨綠江來機動作戰,甚至是不知不覺間,明國竟然還往東江鎮增兵了,以至于鎮江堡都被明軍給毀了。

  洪承疇沒了,其實建虜并沒有多大在意。他們在意的,是鴨綠江沿線也不得不內遷,還有明軍為什么有那么多的兵力?

  這時候,每個建虜都感受到了明國的龐大,感受到了明國國力的強大!

  如今雖然大清已經內遷,可是明年的時候,明國又會怎么對大清用兵,他們心中都沒有底。

  別的不說,在大清國力消耗嚴重的情況下,就他們所知,山海關這邊大明軍就有五萬人馬,東江軍那邊又有快兩萬人馬,這都快要趕上大清的全部戰力了。

  如果明國再次集中全力來攻的話,戰事到底如何,誰都不會像以前一樣,覺得明軍不經打,大清肯定能贏這種幼稚想法了。

  多爾袞說著這話,看到這些大清最高級別的人臉色,便知道他們心中在擔心什么。

  他們如此,那普通的大清百姓就更不好說了。

  這種情況,以前從未有過,也不能再有。精神,必須是要振作起來的。

  于是,多爾袞便又對他們說道:“諸位想想,至少今年冬天我們的日子不難熬了。還有,我們在北方開辟了大批糧田,相信以后的日子也不會缺糧。只要我們有了糧食,又沒有被明軍突襲的危險,堂堂正正之戰,我大清怕過誰?”

  說到這里,他頓了頓,提高了聲音,斬釘截鐵地說道:“明年,我們大清的日子肯定會比今年好!有了糧草,發揮出我們大清該有的戰力,也必定能贏得戰事的勝利!”

  其他建虜的親王貝勒聽了,心中卻是有點不以為然。

  確實沒錯,今年冬天的日子沒有往年難熬。可最大的原因,不是因為開荒出了多少糧田,而是人口減員太多,吃飯的嘴少多了,糧食自然就不緊張了!

  至于和明軍堂堂正正地打,大清倒是愿意,明軍會愿意么?這幾年來,他們一直搞突襲,而且還是打一仗就跑,連城池都不要,明顯就是不想和以往一樣,堂堂正正的打!

  不過雖然他們是這么想著的,可他們也知道,必須振作起來才行。

  于是,代善帶頭,點頭附和,這些建虜一起營造出一個歡快的氣氛,就假裝明年肯定能更好再說了。

  有一點,是建虜這邊沒有想到的。大明地大物博是沒錯,相對應的,大明的事情也會有很多。

  這不,遠在大明東南沿海,就在福建漳州府外海這邊,有一支艦隊正在往這邊過來。

  所有人一眼就能看清,這支艦隊的戰船,壓根不是大明的福船,而是西夷的風帆戰艦,一共有十艘。

  雖然就大明來說,才十艘戰船,實在是有點少。可是,對于熟悉西夷的人來說,十艘風帆戰船,絕對是很多了。

  就在那最前面的旗艦上,一群西夷站在那里,還有幾個人,看著是東方人打扮,正在那說著話。

  “如果消息有誤的話,我定然會遭受巴達維亞的審判,可你是一定活不了的!”為首那個西夷,說得一口大明官話,雖然口音有點怪,卻還是說得很清晰的。

  站他身邊的那個東方人,立刻點頭哈腰地說道:“總督大人放心,消息是絕對真的,如今的福建水師就是毛都沒長齊的鄭福松統領,原本幫他的鄭芝豹也早已走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