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440 一個承諾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張明偉一行人,就那么拉風地騎著木制自行車,到達了紫禁城。

  隨后,朱媺娖去見她母后,而其他人,則去了金鑾殿議事。

  畢竟興國公南征北戰的戰果,那是有目共睹的。崇禎皇帝的意思,就是要準備給張明偉議功封賞。

  不過張明偉還是拒絕了,理由是流賊并沒有平定,如今還在云貴兩省肆虐,他作為總負責人,事情還沒有搞定,就不適合議功。

  話是這么說,但是,所有人都明白,哪怕流賊并未徹底平定,興國公的功勞,那也是有目共睹的。

  文武百官中,還是不少人紛紛上奏,要為張明偉請功。

  這中間,有張明偉一系的人,這是真心實意的。

  如果沒有張明偉,流賊在中原肆虐,處處烽火,真有末日之相的。可如今,卻基本上是天下太平,捷報頻傳,甚至還改土歸流了那么多地方。還有獻上一個巨大的鐵礦。這種種功勞,放在任何人身上,都是大功。可以說,理由是非常充分的。

  還有一部分嚷著要為張明偉請功的人,則是看到了進城的這一幕,知道了興國公在皇上心中的地位,那是超出了任何一個朝代的君臣關系。為張明偉請功,就是巴結興國公,或許有贏得興國公好感的機會。

  至于還有一部分人,他們的心思就有點險惡了。還是之前的目的,興國公已經是國公爵位,慫恿皇帝再給興國公封爵,或者世襲,或者封王,總之,就要把興國公架得高一些,哪怕一時扳不倒他,也能為將來打下基礎。

  因此這次的金鑾殿上都是出奇地一致,紛紛要求崇禎皇帝封賞興國公。

  張明偉見此便出列對崇禎皇帝說道:“陛下我以前曾經說過,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如果一定要封賞我的話,我想從陛下這里討一個承諾。”

  一聽這話所有人都有點意外。

  興國公不要封賞只是要一個承諾?那是什么承諾呢?

  于是,什么樣心思的人,便有什么樣想法了!

  大部分人,覺得興國公該不會是未雨綢繆用今日之功換今后一次免罪的機會,類似免死金牌?

  還有一部分人,覺得興國公是要向崇禎皇帝求婚,要求娶坤興公主,只是現在公主年齡未到因此要等將來再說?

  當然,其他想法的人也有。

  不過崇禎皇帝其實是知道張明偉最終是想干什么的看著張明偉看著他的眼神,他卻是比任何人都清楚張明偉提這個的意思是什么!

  可以說,張明偉向他要這個承諾其實并不是真得要他承諾而是向文武百官提前打了一個招呼。將來提出來的時候會多一個借口。

  這么想著,崇禎皇帝便立刻問文武百官道:“先生之提議,諸卿有何建議?”

  這一下,文武百官的意思就不一樣了。

  有的認為,這種情況沒有先例;也有的認為,興國公如此大功,完全可以!

  這些人中,有的是堅持禮制;還有的人,是覺得興國公還是幼稚,之前的成國公不就是有丹書鐵券的,最終的結果還不是一樣;甚至還有一部分人感覺,原來興國公是愛美人不愛江山,迷戀坤興公主都到了這個份上。

  張明偉堅持,便再度表態,說他想要的這個承諾,利國利民,絕非過份之要求。如果不給這個承諾,他反正也不想要封賞,態度非常明確。

  見此情況,崇禎皇帝心中有點感動之余,當然便很配合了,當即一個個問過去,底下重臣,都得表態。

  這個時候,張明偉的權勢如日中天,哪怕指鹿為馬,估計都沒幾個人敢揭穿,因此,最終,他的要求便通過了。

  于是,有關對興國公個人的封賞,便先這樣了。

  接下來,崇禎皇帝便又拿出了兩份之前收到的捷報,在這朝議上開始討論封賞等問題。

  可以說,這個朝會是個喜慶的朝會,畢竟都是討論封賞問題的。

  不過,事實上,有人對此也是有點意見的。

  因為這兩份捷報,前幾天就已經收到了。但是,皇上一直按著沒說。任何人都看出來了,皇上這是要等興國公回京才來議事。如今一見,果然如此!

  這讓他們有一種感覺,好像崇禎皇帝離開了興國公,有種吃飯不香的那種感覺。

  你說剿滅流賊,或者其他國家大計之類的,有咨詢下興國公,那也沒什么,畢竟興國公的能耐,那是擺在那里的。

  可是,像這種捷報的議事,不是完全可以不用興國公的么?

  崇禎皇帝這么做,就讓他們有一種感覺,他們全部人加起來,在崇禎皇帝的心中,也抵不過興國公一個人!

  這樣的認識,不管是誰,心中都有點不服氣的。

  不過,這樣的事情,他們也沒法說出來,畢竟皇帝要這樣做,他們作為臣子的,能有什么辦法?

  此時,就見崇禎皇帝讓輪值太監方正化大聲念了一遍延綏巡撫那邊發來的有關河套的捷報,隨后便問底下文武百官,對于這個事情如何處置?

  對于李定國等人的封賞,其實就是按照軍功來,這是一直以來就有規范的。看在興國公的面子上,往封賞的高點偏一點,或者和這些原流賊有仇的,就往封賞的低點偏一點,說來說去,也并沒有什么特別的。

  對此,張明偉并沒有說話,只是旁聽而已。

  最終,主要的幾個將領,都是升一級。至于其他人,就用不著在朝堂上來商議,會有兵部那邊給出獎賞方案。

  對此,張明偉還是沒有說話,顯然是沒有意見。

  隨后,崇禎皇帝便問底下文武百官道:“延綏巡撫那邊說,如今河套的土默特部已經被剿滅地差不多,這河套一地,該如何處置?”

  這份捷報的重點,如果說有爭議的地方,其實也就是在這里了。

  于是,底下群臣,很快就分成了兩派。

  一派的觀點,就是覺得,既然朝廷已經光復了河套,那就要派兵去駐守,宣示這是大明的地方。

  而另外一派的觀點,則是覺得,河套一地,無險可守,大明又不缺那點地,與其將來陷于河套這個泥地,重蹈以前的覆轍,不如干脆就不要派兵,反正那個地方,最終肯定還是蒙古人的。

  而崇禎皇帝對于這兩種觀點,也是有預見的。事實上,他就是對這兩種觀點,有點拿捏不定,因此才想著要等張明偉回來,問問他的意見再做決定。而不是只是為了向群臣表達,興國公有多重要,他離不開興國公。

  此時,朝議上,一如崇禎皇帝所想,出現了兩種觀點。

  雖然從總體上來說,傾向于不要河套那種雞肋之地的觀點占了多數,可崇禎皇帝,還是問張明偉道:“先生以為呢?”

  聽到崇禎皇帝的問話,文武百官便都停止了爭論,豎著耳朵聽興國公到底是什么想法?

  在他們看來,他們其實理由已經說得很清楚了,興國公還能說出什么其他花樣來?

  張明偉聽了,并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轉頭看了下大殿內這些這個時代的精英們,不得不感慨,受限于時代的限制,這些精英可以用一個詞來形容:鼠目寸光!

  不過對于這一點,他倒也能理解。因為從他們的角度來說,河套真得雞肋。哪怕河套平原是個肥沃的地方,可中原王朝就不差這么一塊肥沃土地。

  這個時代交通的限制,河套更容易遭受游牧民族侵襲,讓他們這些只懂得土地只是拿來種地的,壓根就看不上。

  對此,張明偉早有對策來說服這個時代的人。

  于是,就見張明偉轉頭看向崇禎皇帝,用斬釘截鐵地語氣對他說道:“陛下,這河套,大明一定要占下來!”

  一聽這話,以戶部尚書為首的一派,也就是不想要河套的,頓時就皺眉了,其中戶部尚書馬上就問道:“國公,占領河套,得不償失啊,如今國庫才剛有好轉,可西南和遼東還在用兵,各地災情依舊不斷……”

  張明偉一聽,當即笑著看向他,反問他道:“那我要是說,河套那有一個巨大得鐵礦呢?”

  他這話一說出口,想要試圖說服他的人,包括戶部尚書在內,就全都一下傻眼了。

  巨大的鐵礦?真有巨大的鐵礦,那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河套落入蒙古人手中了。要不然,蒙古人要是開采出來,那就是中原王朝的噩夢了!

  可是,這么多年來,也沒聽說河套那里有巨大的鐵礦啊?

  這么想著,戶部尚書便有點疑惑地說道:“國公,這事可開不得玩笑啊!”

  “你覺得我會開玩笑?”張明偉聽了,又是反問一句道,“你們不知道,不代表就不存在!而且我可以告訴你,遼東也有一個巨大的鐵礦。如果不早點占過來,遲早就有被他們發現的一天!”

  一聽這話,頓時,整個金鑾殿都轟動了。

  在這個時代,鐵礦的重要性,是怎么強調都不過分的!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