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715章:真.內憂外患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晉國有序的混亂一直在持續著。

  既是混亂,又怎么來一個“有序”呢?

  原因當然是陰氏始終沒有下場,有陰氏在按兵不動的話,晉國很多屬于陰氏附庸或盟友的家族,他們自然也就沒有動彈。

  當晉國百分之五十的家族都亂起來,還有百分之五十沒亂,再有一個絕對強力的家族帶頭,鑒于呂武跟中行吳的關系,還有保持跟士匄的溝通,想要平息內亂還是相當有把握的。

  那百分之五十沒有動彈的家族,里面大概百分之三十屬于陰氏一個陣營,剩下的百分之二十跟誰都不掛鉤。

  “此些家族需尋機滅之、并之。”呂武站在一張掛起來的山川輿圖前面,看著上面標注起來密密麻麻的記號,分批給一些家族判刑。

  誰都不靠,不代表有著什么野心,可能是他們單純想要安穩過日子而已。

  然而,類似的家族對于入局者來說很麻煩,天曉得入局者打得兩敗俱傷的時候,一些原先喊著要中立的家族會不會跳出來當漁翁。

  呂武不喜歡中立方,一直都不喜歡。

  大家伙入場在打生打死,旁邊有人看得津津有味,不說有什么歹意,哪怕這些人沒什么心思,拼死拼活再被看猴戲也是極為不爽的。

  所以,清場也就成了一種必然。

  晉國的內戰從春季打到秋季,臨近冬至才漸漸消停下來。

  在交戰的過程中,他們到了春播和夏收、夏種、秋收會暫時縮小戰事規模,等待農事忙完了才繼續大動干戈。這個也是春秋戰爭的一種特色,不耕作未來吃什么?打歸打,該播種和收割也不能停,還是要照顧肚皮的。

  晉國剛剛成為當世唯一霸主國,下一刻卻爆發了內亂,楚國全國上下得知消息后來了個舉國歡騰,各個列國其實也是大大地松了口氣。

  人間太真實,晉國成了唯一霸主國肯定會欺壓列國,要不然爭當唯一霸主又是為了哪般?

  這下好了,晉國雖然狠狠地打了楚國一頓,然而晉國自己內亂起來,不但能讓楚國有喘息的時間,大概也沒有功夫來多管列國的事。

  在這種背景下,楚國動用余力繼續討伐吳國,鄭國、宋國等等與楚國比鄰的家國答應晉國要出兵卻只是嘴上喊一喊。

  沒錯,眼見晉國的內亂規模越來越大,已經答應會出兵討伐楚國的鄭國和宋國沒直接反悔,他們找各種各樣的借口推遲了討伐楚國的行動。

  這是他們覺得晉國爆發那么大的內亂,又要不行了嗎?并不全是。

  鄭國對討伐楚國有著很大的熱情,怕就怕晉國無法支援,宋國那邊各種幺蛾子,最后導致鄭國單獨對抗楚國的局面。

  前幾代的鄭國領導班子智商好像不夠用?子產領導下的鄭國則是有了中興的趨勢,他們內部變法圖強,對外狠狠地掠奪了楚國西北部一次,要說鄭國真的能跟楚國單挑就想得有點美了。

  冬季來臨,列國的使節團相繼來到“新田”。

  他們有的是帶著正事過來,更多是想看一看晉國到底怎么樣了。

  這一來,他們發現了明顯的異常,也就是各個正在開打的家族,地方上打得很兇,家主卻是久居“新田”寸步不離,再一了解得知是晉國元戎的操作,免不了有了諸多猜測。

  大家都是個春秋人,誰還不知道家主不在場很多事情辦不了?聰明點的使節開始在心里犯嘀咕,猜測晉國內部的亂戰是真的,看樣子有一幫晉國的高層這是挖坑想把某些諸侯埋了也一定是有很大的概率。

  晉國很喜歡搞內亂,每一次卻是又不傷筋動骨,該是說晉國的底子厚,還是怎么一個回事?

  發現異常的列國使節,他們趕緊地派人回國,提醒國內的君臣悠著點,不要當那個被埋了的人。

  而進入大雪紛飛的冬季之后,呂武可算是召集眾“卿”舉行高層會議了。

  會議的地點并不在宮城,同時晉君姬彪并沒有到場。

  這是呂武有意識地在消除國君的影響力了。

  地點被選在澮水邊上的某個小山之上,相對靠近“荀”地,給予魏絳一種很不友好的感覺。

  近期魏氏堅持得很艱難,尤其是后面入場的一些魏氏盟友,他們剛有所行動就遭到了毀滅性的打擊,先后去了五六成之多。

  眾多的盟友遭到滅門不但讓魏氏萬般難堪,更是嚇住了魏氏其余的盟友,弄得暫時沒有行動的一些盟友不敢再有任何舉動。

  爆發交戰的卿位家族,他們的家主有了面對面的機會,沒有看見對方就是破罵,不存在什么彬彬有禮的打招呼,陰沉著臉入座也就是了。

  沒有參與內戰的陰氏在地位上遠比之前更加拔高,而這是很理所當然的事情。

  處在弱勢的一方,他們害怕陰氏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并且陰氏可不是什么稻草,壓根就是泰山的級別。

  獲得優勢的那些家族,他們不希望陰氏來改變這種現狀,肯定不敢輕易得罪陰氏咯。

  雙方都要討好陰氏,尤其是處在弱勢的一方想著求陰氏救命,能不使本來就有諸多光環并且家族實力極強的呂武,地位上面變得更為超然嗎?

  “鄭、宋應我之命,無所作為,著實可恨。”呂武先開啟了一個話題。

  這兩個國家里面以宋國最為不識相,他們原先就表達了抗拒,后來答應了卻是連征召大軍都沒干;鄭國雖然也沒有出兵楚國,他們至少還進行了征召。

  如果理智或公平地進行解讀,鄭國害怕自己無法單獨打贏楚國,浪費了納賦額度以及消耗各種資源集結大軍卻沒有動手,打從實際上是能夠理解的。

  士匄肯定很想針對鄭國,當前的時機卻不那么合適,說道:“宋人言而無信,理當討伐。”

  范氏打趙氏肯定能贏,要說有什么困難的話,一座城池又一座的攻克很耗時間,傷亡也著實是大了一些。

  當前的境況不允許范氏太過刻意針對鄭國,甚至要對鄭國釋放出一些善意,士匄只有針對宋國了。

  可以說士匄智商不低,一旦能夠讓鄭國出兵攻打宋國,一下子就能減輕范氏的很多壓力,也許還能去宋國那邊溜達一圈進行補血?

  趙武說道:“我內亂,方使諸侯少有敬畏。列國異動頻頻,非我之福也!”

  魏絳出聲進行了附和。

  瞧瞧,看看,魏氏和趙氏都是處在弱勢的一方,思思念念想要有外力介入,免得真落得個族滅身死的下場。

  他們先后表達完意見,目光移到了呂武身上。

  求饒能將話講得那么有大局觀,說明趙武得到成長了呀!

  這一下子,眾“卿”的目光都轉到了呂武這邊。

  呂武卻是看著棚子外的雪花,看模樣是走神了?

  現場一時間安靜了下來,有人心里非常著急,自然也有人完全無所謂。

  “如我出兵,各家可用兵多寡?”呂武打破了安靜。

  士匄問道:“征討于誰?”

  小老弟,咱們正在內亂啊!

  怎么還想著要開啟國戰呢?

  “陰氏可征三‘師’。”呂武沒說要打誰,目光掃視了眾人一圈,等待他們表態。

  中行吳最先開口,說道:“我可用兩‘師’。”

  解朔緊隨其后,說道:“我亦出二‘師’之兵。”

  現在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韓氏聯合起來在毆打魏氏,雙方動用的兵力都很龐大。

  硬要有個數據的話,荀氏、中行氏、智氏和韓氏合起來出動的軍隊已經達到一個“軍”,魏氏那邊的兵力約是三個“師”。

  很明顯的事情,不管是荀氏陣營這邊的一個“軍”,還是魏氏那邊的三個“師”,并不是他們的極限。

  魏絳知道中行吳在示威又能怎么樣?他在想自己是虛晃一槍來作假上稟可出動兵力,還是就實講個數字。

  士匄很是輕松地說道:“元戎既出三‘師’,我便出兩‘師’。”

  彘裘樂呵呵地說道:“二‘師’。”

  當前范氏跟趙氏在開打,范氏這邊動用的私軍是士匄大宗這邊,彘氏其實是沒有加入的。

  而范氏雖然分家,他們內部則是非常緊密,由于彘氏的底子不夠厚,國戰納賦期間還是需要范氏主宗出力幫忙。

  趙武一聽范氏隨隨便便就拿出一個“軍”的兵力,想到范氏海用了一個“軍”在毆打自己,一瞬間臉色變得很是灰暗。

  在這一場內戰中,趙武已經顧不上什么質量,征召起了四個“師”在保家衛氏。

  連質量都無法保證,還不能說明趙氏已經竭盡全力了嗎?哪來的能力再擔負國戰需要的兵力???

  士匄看趙武久久不語,等呂武點名詢問才說沒有兵力,一下子“呵呵”笑出了聲。

  一直沒吭聲的羊舌肸,他入座后就低著頭。

  羊舌肸先是鷹視狼顧一般地掃了趙武一眼,面朝呂武時已經變得恭順,說道:“元戎,內部未平,以何對外用兵?請元戎罷止內亂,我等必在國戰用命。”

  以前的晉君很喜歡挑撥國中的卿位家族內亂,那是因為他們能夠控場,沒把控好大不了就是一死,換個人來當國君就是。

  現在的情況不一樣,卿位家族里面就羊舌肸這個小蝦米,公族自己還斗了起來。

  從大局上來講,羊舌肸想要脫離公族,又很害怕沒有公族這層保護傘會死得更慘,再怎么冒險都要尋求內部重新安穩下來的局面。

  再一次的,所有人的視線都集中在呂武身上,等著呂武給出一個指示。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