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54章:想低調好難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暢所欲言?

  在場貴族與就近的人面面相覷,能看出對方心里的激動。

  他們是貴族,本來就擁有話語權,只是沒有機會在這么重要的場合,想到自己會有說話的權利。

  超過半數的貴族想的是,他們既然已經完成了元帥欒書下達的任務,是不是應該拔營渡過涇水進逼“涇陽”,試圖拔掉這個“麻隧”后方的城池,為勝利進一步奠基。

  一部分則認為應該與己方主力取得聯系,詢問元帥欒書有沒有新的指令。

  以上算是比較正常的想法。

  一直默不吭聲的呂武則在思考一點,秦國能打的應該都被拉上了前線,后方肯定會很空虛,是個攻打的好機會。

  他正思考著該不該講出來,身側的魏相站起來了。

  “諸位!”魏相以前不夠格,出使秦庭造成轟動后,在這種場合當然有說話的資格,說道:“我‘軍’繳獲頗多,不缺糧秣兵器,尚可持久而戰。秦君攜三‘軍’出征,國內……”

  觀點就是那么一回事,闡述“新軍”大可以趁秦國空虛殺進去,可以是大肆破壞收獲一番,甚至能試圖將秦國的都城“雍”打下來。

  這一刻,呂武納悶了。

  他覺得自己的膽子已經挺大,受于后世的教育,跟春秋人的思維不一樣,想著去攻打國內空虛的秦國,好像挺正常的一件事。

  魏相是個自小接受封建貴族教育的人,不該是滿腦子的封建思想嗎?怎么能提出這么不春秋的建議。

  一群人被驚到了!

  趙旃和郤至對視了一眼,很是心動卻有著不小的顧慮。

  秦國的國內空虛,肯定是一個趁虛而入的好時機。

  攻打秦國都城“雍”也不是不行,只是打下來真的要滅掉秦國,要不然接下來秦人無論付出多大的代價,都會選擇跟晉國死磕下去。

  魏相受于身份限制,可能知道晉國正在謀劃什么,要說完全清楚就不可能了。

  目前晉國所做的一切只有一個目的,幾位“卿”不想再兩面受敵下去,無法將楚國一下子打到屈服為前提,能選擇的就是將秦國先打趴下。

  這些“卿”要的是打得秦國短期內不敢再東進,不認為楚國會坐視晉國滅掉秦國。

  其實,就算楚國坐視,其余列國也不會干瞪眼。

  如此一來就形成一種制約,要將秦人給打怕打疼,卻又不能打得太狠,逼得秦國不顧一切要跟晉國拼了。

  趙旃和郤至都是“卿”,參與了國家的國策制定,清楚該干什么,哪些不能做。

  “諸位以為如何?”郤至問的是眾人,看的卻是呂武。他見呂武沒打算吭聲,直接問道:“陰武,魏相之策,可行否?”

  他還是“卿”嘛,還是能夠喊出全稱,不用帶上敬語的。

  這一下魏相很期待地看向呂武,很想得到贊同。

  “武年幼,得軍將與軍佐看重,實感誠惶誠恐。”呂武要謙虛,不能飄。他說:“武僅為下大夫,職不過‘旅帥’,不知國家政策,怎敢多言。”

  眾人都知道是謙虛之語,聽著卻非常舒服。

  魏相一點尷尬情緒都沒有。

  他是魏氏的嫡系,沒有任何意外會繼承呂琦的一切,等于哪怕什么都沒干成,以后至少會是個大夫,軍中職位不會低于“帥”這個等級。

  一出生的起點就這么高,還不會說話就自帶話語權,肯定是要有做“主人翁”的自覺。

  呂武不一樣的。

  老呂家在他沒奮斗發達起來,之前雖然也是個貴族,說白了卻又不是正兒八經的貴族,只是“士”的階級而已。

  階級的差距擺在那里,某些人能為所欲為,更多的人只能被為所欲為。

  呂武的謙虛很有必要,不能讓人覺得奮斗發展起來就飄忽忽,會給人一種跋扈的印象。

  魏相一直以來給國中貴族的印象是非常聰明,家族實力則擺在那里。

  所以了,他一有機會就暢所欲言才符合自身的家庭背景。

  趙旃看得暗自點頭,心想:“我果然沒有看錯人,小武很值得投資。”

  其余的貴族一看,琢磨著呂武有能力,還是那種能打又有頭腦,做人也謙虛,很值得交往啊!

  唯一不滿意的是郤至,他皺眉說道:“兵者,國之大事……”

  其他人聽著沒什么,呂武聽到郤至那句話卻被驚到了,深怕下一句就是“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一旦郤至真的講出那一句話,呂武就要找機會跟郤至對一下“暗語”了。

  “兵者,國之大事,非謙讓之時。”郤至一臉的不高興,接著說道:“若有建言,怎可因私情而避諱?”

  這是怪呂武不想駁了魏相的面子?

  話都到這一份上了。

  是吧?

  呂武再不講點什么,很說不過去。

  “軍將,軍佐。”呂武不得不站起來,行禮說道:“武同以為秦國境內空虛,恰是進擊拔城收獲之時。只是……”

  魏相一聽呂武也是這么覺得,并不覺得被冒犯到。他相反覺得自己果然聰明,跟呂武這么一個多次納言正確的戰將想到一塊去了。

  郤至本意也是想進軍秦國腹地,只是多少感到猶豫。

  他又見呂武話到一半不接著講,氣得有些胸悶。

  “只是……”呂武不那么確定地說:“攻‘雍’不可為,盡取物,可也。”

  俺們殺進去,攻不攻打城池看情況,為的就是進去劫掠。

  這是削弱秦人的戰爭潛力,還能肥了自己。

  逼秦人拼命的事,俺們別干啊!

  眾貴族一聽,莫不覺得呂武實在是個好人,簡直說到自己的心坎里去了。

  這些年晉國頻繁應對雙線戰爭,家底再厚也受不了。

  很多小貴族已經破產,不得已找人投靠。

  中等貴族也出現了零星的破產情況,說明中等貴族都扛不住了。

  即便是大貴族,一再消耗而難以有所收獲,肯定也難受。

  郤至下意識看向趙旃,懷疑趙旃是不是將“卿”才能知道的事情告訴了呂武。

  趙旃不傻,察覺到郤至在看自己,還是那種小眼神,無聲地搖了搖頭。

  國家高層的決策,便是要下臺,也知道不能隨便傳。

  郤至說道:“軍將下令罷。”

  要下臺了沒錯,趙旃一日還在新軍將的位置待著,郤至哪怕不尊重趙旃這個人,也要去尊重那個職位的權柄。

  趙旃沒有地圖能后用來“紙上談兵”,他只是下令全“軍”收拾該收拾的東西,一些該處理的也全處理了。

  軍司馬負責維持秩序,他還被指派帶上一部分人渡過渭水,攜帶戰利品以及俘虜去南岸,再回到國境邊境的重任。

  呂武知道有這么個軍司馬,一直不知道叫什么名字。

  抓到的俘虜都已經被黥面,是誰家的就是誰的,不會混亂。

  戰利品則很難做記號。

  這樣一來各個貴族老財主的病發作,怕自己的戰利品被吞占,或多或少會派出一些人手跟著走。

  幾次交戰打下來,“新軍”的傷亡并不慘重,卻絕對無法避免。

  傷患也是被安排回去的那一批。

  他們只會靠近晉國的邊疆,不會踏入晉國的境內。

  這是打了一個“擦邊球”。

  畢竟,他們還在服役狀態。

  正面戰場那邊一天沒分出勝負,出征部隊沒得到元帥欒書的許可,不能回國。

  侯奄(后勤裝備部長)進行了國有軍事物資的清點。

  各家攜帶了多少物資和種類,需要向侯奄報備,只是不用交上去。

  校正負責統計戰車、戰兵以及輔兵的數量。

  趙旃和郤至商議下來,決定就沿著渭水一直向西。

  他們進行了部隊的進軍梯次安。

  一個郤氏“師”成為了全“軍”的前鋒。

  剩下的部隊則是在后面跟隨。

  同時,趙旃作為新軍將,決定深入秦國腹地,不用征得元帥欒書的同意,只是派人稟告的程序不能忘。

  魏相因為出使過秦國的關系,來回走了一遍還是不久前的事情,成了“新軍”的向導人物。

  現在秦國還不是數百年之后的秦國。

  城池數量之少,不會超過二十五座。

  秦國東面也就六座城池,其中“戲”、“豪”先被呂武攻克并焚城,“棫林”、“侯麗”也相繼陷落。

  “涇陽”在涇水的東岸,沒有遭到“新軍”的毒手。

  “麻隧”則是這次戰爭的中心區域。

  一路向西,他們走了兩三百里,途中一再遭遇向東趕路的秦人。

  這些秦人或多或少,多的不會超過千人,少的不會少于百人,基本有攜帶輜重,只是數量不多。

  現在出個門難啊!

  敢于孤身上路,能在路邊成為一具完整的骸骨都算運氣好。

  只因為死了也不安生,不是被動物弄死,通常也會被食肉動物啃食入肚。

  他們遠遠地看到大股部隊,沒有一個秦人能想到會是晉軍,還以為是前方的大軍回來了。

  因為誤認是自家的大軍,他們雀躍歡呼地迎上去,靠近到一定距離才察覺到不對勁。

  等他們發現不對勁,乘坐戰車的貴族還能驅車逃跑,徒步的秦人沒跑多遠就被追上。

  “再西行便是‘郿’。”魏相在為趙旃和郤至介紹,說道:“‘郿’坐落渭水之邊,過‘郿’則為秦國腹胸。”

  這個“腹胸”所指是京畿之類的要害之地。

  他們已經遠離“麻隧”多達四五百里,距離晉國就更遠了。

  郤至的心情既興奮又忐忑,對趙旃說道:“我‘軍’需盡快攻陷‘郿’,以作‘基業’。”

  趙旃當然清楚需要一個前進基地,也是保證退路,接話說道:“如此,命陰武攻城!”

  沒錯,郤至就是這個意思。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