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26章:兒戲一般的勝利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大量的青壯出征在外,國中肯定是會出現勞動力短缺的情況。

  這也就是為什么明明出征和在家一樣是吃,爆發戰爭通常會出現缺糧的原因。

  春秋時期的戰爭,一般都是以獲取收獲為主要目標,一切奔著紅果果的利益而去。

  打贏了會獲得或多或少的收獲,少虧一些,又或者少許賺了一點,甚至是大賺。

  不以維持人間正道為出發點,不講正義或邪惡,以至于孔老二發出“春秋無義戰”的嘆息聲。

  話又說回來,不奔著利益去發動戰爭,只是想著維持正義,打輸了血虧,打贏什么都沒獲得。

  全國上下勒緊褲腰帶,只有付出沒有收獲,才是錯的吧?

  來到了春季中旬,駐扎在“霍”的國君以及公族,他們在一個陽光明媚的中午,又一大群呼啦啦地來到“交剛”。

  國君的到來依然沒有受到盛大的迎接,甚至元帥欒書在得知國君要來時,找了個借口帶兵離開“交剛”去了北邊。

  中軍佐荀庚盡管有千百個不愿意,頂頭上司外出避難,他只有帶著其余的“卿”和“大夫”去拜見國君。

  這位干了一次騷操作的國君,他像是沒察覺到貴族階層對自己的排斥,樂呵呵地接見了前來拜見的臣工,沒詢問欒書為什么不在,直接問秦軍到哪里了。

  覺得自己調和者的祁奚,看到國君沒有問及欒書,也沒有表現不滿,悄悄地松了一口。

  高層有什么社交,又或是談什么,呂武只會在事后聽到一些不知道轉了幾手的消息。

  他又再一次見到了師曠這位樂師。

  師曠只是跟著呂武來到“交剛”這個地方,后面先被魏氏邀請,再后來就是不斷去各個貴族那邊串門,還被國君邀請著一塊去了“霍”城。

  很忙碌的呂武其實沒有閑暇時間來接待師曠,只是對方過來又不能不招待。

  “聞‘下軍’回援乃是陰武子窺知白翟輾轉于北,隱秘輾轉至‘交剛’城下?”師曠的消息怎么這么靈通?只因為他是一名很出名的樂師,耳朵的聽力也真的很好。他又說:“陰武子國事為重,請聽我彈奏一曲。”

  呂武聽得稍微一愣,趕緊阻止道:“我不在其位卻私下進言,已是犯了過錯,還請足下勿要使我錯上加錯。”

  這年頭“以國事為重”并不是一句稱贊人的話。

  哪家不是先顧好自己,該出多少力就是多少力?

  真的到了該破家為國,貴族還是能夠狠下心來。

  可是,損害家族利益惠及眾人,其實挺不貴族的。

  不是我應該干的,明明正確也不應當去干。

  不該我來付出,別特么拿大義來忽悠我。

  說白了,你特么有功夫來忽悠我,自己拿出多少東西,又為了大家干了什么事啦?

  屁事沒干就一張嘴逼逼叨,是個人該干的事情嗎?

  師曠有些錯愕。

  他是真心誠意覺得呂武干得漂亮,認為那樣做非常對。

  “在下公務繁重,還請見諒。”呂武接觸下來,已經知道師曠是一個什么樣的人。他又說:“待公務處理罷。我設下宴席款待足下。”

  師曠用很佩服的表情對著呂武,說道:“陰武子務實。”

  呂武就想這個音樂大師趕緊走,去禍害別人吧!

  師曠不扭捏地走了,他打算去找程滑聊一聊。

  講真話,呂武一開始就是覺得見到了一個青史留名的人,希望能夠建立友情,能學到什么也好好學一學。

  一段時間的接觸下來,師曠講得最多的是貢獻,舍己為人之類。

  好嘛!

  這位哥只剩下貢獻這么一條路,來讓自己有發光發熱的機會,可是不能勸別人跟著一樣啊!

  他自己不需要為家族操心,其他人都要一大家子要養活。

  是吧?

  自己的日子過得艱難,甚至一個操作不當會過不下去,餓死真不獨自己,是滿門妻兒親人,還要加上眾多的武士、屬民和奴隸,真沒資格去談什么高尚的情操啊!

  “此人為賊。”宋彬不需要在呂武面前掩飾對師曠的看法,說道:“竊取他人信賴,規勸損家利人,己身無甚建樹,凡事以大義壓人者,皆為賊!”

  瞎說什么大實話啊!

  呂武停下手頭的事情,走到木屋外面,視線轉到了“交剛”的所在方向。

  國君又來了。

  連帶那幫公族也過來。

  他們的到來只說明一件事實,戰爭又要開始了。

  國君進駐“交剛”后,他立即派人去了秦國。

  這一次去秦國,做的是邀請秦君會獵。

  不是一塊打獵。

  是交戰在去年就應該爆發,讓秦君趕緊帶軍隊過來血拼。

  國君的抵達也讓“下軍”和“中軍”的氣氛變得緊張起來。

  欒書外出歸來,代表眾貴族詢問國君,說好的補償什么時候實現,要以什么樣的方式去實現。

  可能是吃一鱉長一智的關系,國君沒干出開溜的蠢事,他給欒書的答案是,打贏來犯的秦軍,看繳獲了多少戰利品,情況允許會當即實現。

  換句話來說,要是跟秦軍的交鋒失敗,又或者沒有獲得多少戰利品,國君是不會拿出補償的。

  呂武聽了不知道轉幾手的消息,他不得不承認國君是一個人才。

  只是作為一國之君,說出去的話沒打算履行承諾,是不是在損害自己的威嚴?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

  南方的楚國有異動,只是“新軍”無法保證壓制楚國,“上軍”得到南下的命令。

  等于“上軍”這一次不會來“交剛”參加對秦國的戰爭了。

  晉國的“新軍”一直都不是滿編的狀態,總兵力大約是三個“師”再多一點點。

  原因是邯鄲趙拿不出來那么多士兵,郤氏拿出兩個“師”都覺得虧了。

  再來是,晉國的貴族也不是傻瓜,他們知道邯鄲氏風光不了多久,說不定還會遭到針對,無不是想方設法避免去“新軍”服役。

  時間繼續流逝。

  沒有得到秦軍前來“交剛”進行會獵的消息之前,“下軍”和“中軍”只是保持低烈度的訓練。

  直至快要臨近秋季時分,秦軍從白翟領地過了大河來到東岸的消息才被證實。

  然而,秦君不是來打仗的。

  他們就駐扎在大河的邊上。

  秦軍派來了右大夫說,抵達“交剛”直接求見了國君。

  秦國使者跟國君進行了什么交流,有沒有取得共識,等等之類的,以呂武的身份也只是知道了一些。

  晉國的“下軍”和“中軍”就等著跟秦軍交鋒,沒想到的是秦軍拔營再次退回大河西岸。

  他們也得到了離開“交剛”的命令。

  同時,之前誰都在奇怪一點,列國明明答應會派軍隊過來一塊痛揍秦國,過去了那么久的時間卻是沒來。

  等待欒書向全軍公布要揮師鄭國,并且告知為什么要去,才讓眾人知道發生了什么事。

  “楚國攻打鄭國了?”呂武臉色有些不好看,又問:“我們是南下去鄭國,要跟楚軍交戰?”

  韓起的臉色也好看不到哪去。

  秦軍只是來轉了一圈。

  然后,秦君派人來承認打不過晉國,要不就不打了,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這樣一來等了幾個月的晉軍,光消耗物資也耽誤了生產,不跟秦軍打也沒了取得收獲的機會。

  “早已預知。”韓起說的是楚國肯定會打鄭國,又說:“父親有言,此次往南不求有功。”

  呂武正要說話,卻聽外面傳出了喧嘩聲。

  上一次爆發喧嘩,還是國君搞了騷操作。

  這一次誰聽到喧嘩聲,肯定會下意識覺得不妙。

  原來國君派人在軍營通知,說是在他的領導下,晉國已經戰勝了秦國與白翟。

  這算是勝利?

  只有消耗,沒有獲得,也能算是勝利???

  這樣很不春秋啊!

  所以,不但貴族不滿,連帶武士也覺得心里堵堵的。

  國君卻不管,他覺得在自己的領導下,晉國壓服了秦國。

  秦君都派使者來親自說了,秦國打不過晉國,要不還是別打了,咱們唱兩句“哥兩好”各自回家。

  這是難道不是秦國已經怕了晉國?

  道理是這樣的道理,可是連不是地地道道春秋人的呂武,他都覺得這樣的勝利也太令人窩火了一些,其余人就要更火冒三丈了。

  韓起說道:“列國各軍已率先南下,我軍與‘中軍’需在兩月內至鄭國。”

  呂武能說什么?

  他已經離家將近四個月,結果要從晉國的西北邊跑到南面,再進入鄭國,去到現在誰也不知道地名的地方。

  晉國跟楚國打很久了,來來回回打了將近百年,誰也無法使誰屈服,每每打一場就是好幾個月。

  再算上耗費在行軍路途的時間,呂武很懷疑今年自己要在外面度過,是回不了家了。

  韓起看到呂武臉色黯然,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透露,說道:“武,此次為弭兵會盟,乃上軍將士燮與楚國公子罷、許偃事先約定……”

  跟楚國休戰是晉國的國策,只是長久難以找到合適的機會。

  中行氏三家一直在努力地進行斡旋,上軍將士燮(范文子)參與了進去。

  要是晉國這一次能打贏楚國,未來幾年南方就能消停下來。

  呂武在想:“晉國跟楚國一直你來我往的打。這一次真的能打得楚國消停下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