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38章火槍火炮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唐公!唐公!”李秀寧連忙伸出素手搖搖唐儉。

  “啊!公主!”唐儉回過神來,茫然的看著李秀寧。

  “唐公不用多想,秀寧想了許久都不明白!唯有親眼所見才行。晉陽的新東西那么多,還有不少隱藏起來,不為人知的東西,如果都要去想,恐怕就是想白頭也想不完。”李秀寧勸說道。

  “臣也知道這點,只是這如此大數量的魚,這就代表著糧食啊!一直以來,我們都以為糧食是制約晉陽的條件之一,看來這根本就不存在的,畢竟他們能用海里的魚代替工錢,就說明數量眾多,說明他們有辦法從海里捕魚,大海有多大?那是無邊無垠,這就意味著他們有用不完的糧食啊!”唐儉略帶焦急的說道。

  “唐公不用著急,這一點我也想過,這其中肯定還是有條件制約著他們,畢竟大海之中,沒有那么容易捕撈的!就算數量再多,也不能當作主糧吧!”李秀寧寬慰道。

  “公主說得即是!臣過于激動了!只不過這晉陽,以前真的小看了!”唐儉深吸一口氣道。

  “確實如此,不過兩年光景,就已經大變模樣,時間再長一點,還不知道怎么樣呢,希望這次消息回去,父皇他們足夠重視!”李秀寧感嘆道。

  “想不重視都難!”唐儉苦笑著搖搖頭道。

  兩人相對無語,實在是被晉陽的發展嚇得不輕,良久之后,兩人還是決定,先打探市場上能購買的新東西,畢竟鄒羽自己答應商業往來,那就光明正大的買,順便觀察觀察。

  當然他們并不知道,晉陽最大的豐收,并不是百姓那里,而是軍屯。因為每個地方駐守的士卒,都需要種地,這是軍隊的規定,即便守衛邊關,也要種一些蔬菜水果,改善生活。

  這一來是讓單調的駐守工作變得有趣一些,同時也是讓伙食變得豐富一些。

  晉陽士卒軍屯種植的東西,就是鄒羽好不容易收集的山藥和魔芋種子。

  經過精心照料,第一季山藥收成就在六石以上,至于魔芋,收成更高,畝產在七石以上,只是個頭并不是很大,和鄒羽印象中有不小的差距。

  這一點鄒羽并不奇怪,畢竟才從野生變成家養的,品相差一點也是正常的。種植幾次慢慢的應該有所改變。

  魔芋是多年生植物,可以讓它多生長幾年,最好兩年,個頭才足夠大;至于山藥,肥力要求比較高,不過產量足夠,多種植幾年,產量還會提升。

  鄒羽沒有去在意齊國的使者,只是給房玄齡說了一聲,讓他去安排人談,他忙碌是火藥的事情。黑火藥是最初級的火藥,威力有限,威力更大的火藥需要什么,鄒羽根本不知道,不過他知道火藥弄成顆粒,會增加威力。

  鄒羽參觀玄天制作火藥,發現他做的火藥,材料有些不講究,硝石,木炭,硫磺的材料都沒有處理過,就那么用上了,就像煤炭一樣,礦石弄出來怎么也有一些雜質。

  硝石,硫磺,弄粹以后,清洗一遍,再碾成粉末,木炭也是一樣挑選上好的木材,制作成炭,然后用簸箕篩選,最后再把精心選出的材料,混合成火藥。火藥加蛋清,等蛋清干了之后,火藥就不是粉末,而成了顆粒。

  精心制作的顆粒火藥,威力至少提高了三成,竹筒太小,制作炸彈威力太小,因此只能用陶罐,用陶罐的好處是不怕雨淋,只需要注意引線就好。不過陶罐也有缺點,因為這是特制加厚的,所以重量不輕,只有用投石車拋出去。

  為了方便操作,特意制作了一批陶罐,把罐口加長,讓手掌能握住,便于投擲。還制作了一種炸藥包,就是把火藥用紙包起來,然后外面用布捆起來,這種炸藥包無論是人工投擲,還是投石車投擲都可以,關鍵是這種炸藥包,可以用物體支撐起來,用來炸掉敵人的物體。

  火藥最關鍵就是制作方便,因此鄒羽特意把制作原材料和混合火藥分開,包括使用人員,目前都只限定了那一千人。

  嚴格把控,但是并沒有打算藏著掖著,火藥使用,總得練習,才能發現問題,同時也才能加熟練。第一就是修路,開山炸石,席君買帶著人,沿著修建的道路,提前把山石炸開,然后等后面修建道路的人上來,就直接取粹石使用就行了。

  前方天雷滾滾,開山裂石,那種狀況嚇壞了修路的人員,原本還有一些別樣心思的俘虜,這下全都老老實實的了,甚至有傳言,說這是丞相安排的雷神,提前炸開山石,要不然為啥見不到人,但是一座山都被炸開了呢?那種非人力所能辦到的事情,實在讓人無法想象怎么能做到。

  越是往后,見到被炸開的大山越大,那些俘虜對于中原越是敬畏,隨著火藥出現,原本需要繞道的地方,再也不用繞道,直接炸開就是了。

  其實這也就是席君買興奮起來了,帶著人一路狂轟亂炸,越是大山,炸得越興奮。當然,使用火藥的經驗也突飛猛進。

  有了火藥,沒有人不想要槍的,鄒羽自然也不意外,招來匠作監最好的鐵匠,制作鋼管。

  別看澆筑武器容易,但是鋼管卻沒有那么容易,直接以鐵水澆筑出來,即便是模具定型了,但是做出來的鋼管總是不合格,檢測出來總有脆弱的地方。不過匠作監經過兩年來的摸索,對于讓鋼鐵如何更加具備韌性,硬度,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在鐵水之中加入銅,這樣做出來的鋼管不但韌性十足,而且也不缺少硬度。

  這主要還是鋼材火候不過關的緣故,如果真的是火候到了的鋼材,應該是不怕這點沖擊力的,畢竟只是土槍。不過這也是沒有辦法的,鄒羽雖然能夠提出不少意見,不過對于專業知識并不懂。

  一根加銅的鋼管,下面是木頭做的槍托,因為沒有炸藥,也就用不上扳機,所以制作還是方便,使用的時候,先加火藥,然后裝一根鐵棍進去,用力上下擺動,這樣就把火藥壓實了,隨后裝一把鐵珠子進去,再加一些火藥,再次壓實。因為沒有炸藥,所以只有在尾部裝一根引火線,使用的時候需要用火折子點燃引線。

  從填裝到發射,這個過程需要的時間不短,最少也需要一分鐘,這個時間到戰場就太長了,可以說只有一次使用的機會,關鍵是這種土槍,射程還不如弓箭,兩百米之外,對于著甲的士卒,很難破防,除非剛好打種沒有防御地方。主要是遠一點土槍沒有準心。

  要說土槍的好處,那就是近距離殺傷力非常大,畢竟那么大一把鐵珠子打出去,無論如何,也是躲不過的,比起弓箭來,肯定更加厲害,一個人就能當幾十個弓箭手使用,用來破密集防御最好不過,或者說用來巷戰非常好。

  當然,目前土槍沒法單獨成軍,因為他們只有一次攻擊機會,就必須退下來重新裝彈,不過這畢竟是新鮮事物,改進的空間非常巨大。

  鄒羽把腦海中關于槍械的一些知識,通通告訴了閻立本等人,讓他們按照這個思路去研究,畢竟許多地方,他知道是怎么樣的,但是要怎么做到這一步,這就不清楚了。

  就像他知道槍械經歷了火繩槍,燧發槍,然后才是子彈,這其中火繩槍,燧發槍和土槍沒有多大的卻別,所以主要研究是子彈,這樣可以少走許多彎路。

  子彈有彈頭,藥倉,后面用撞針激發,這些鄒羽知道,但是為何撞針能激發子彈,這些都需要研究。

  土槍暫時已經到位,短時間不會有太大的進展,不過有一樣東西可以做!那就是土炮!

  開花彈肯定短時間不可能,實心彈肯定沒有問題,不外乎粗的鐵管,加上大量的火藥,推動鐵蛋,以火藥的力量,肯定遠遠超過投石車。

  鄒羽沒有想過一次就做出最好的土炮,第一代火炮是青銅炮,這個他是知道的,第一個炮銅,自然要盡量做得厚大,以免炸筒。

  第一根炮管,長度近四米,壁管厚度也有二十公分,炮管人頭大,重量三千多斤,前細后粗,這是為了便于火藥爆發,推動炮彈。

  炮管下方是一個大型鐵架子,這是為了方便調整角度,因為也只有鐵架子,才能承受住炮管的重量,還有開炮的力量。

  李靖等人已經見識過火藥制作的炸藥包,因此到也沒有懷疑這種銅炮是否能用,只是對它的威力還報以懷疑態度,畢竟拳頭大的鐵球,想要大到幾百米外,不用投石車,這怎么辦到。

  “啟稟王爺!一切準備就緒!”席君買興奮的抱拳道。從炸藥包到火槍,他就像找到新的人生目標,深深的喜歡上了這種暴力武器。

  “開炮!”鄒羽點點頭命令道,隨后揮手讓侍衛用盾護住一眾將領,他可不想因為炸膛,而把自己的武將折損進去。

  “點火!開炮!”席君買拿著一面旗子,興奮的大喊,隨后用力把高舉的旗子揮下。

  銅炮旁邊的炮手,立即拿過一支火把,點燃了炮管尾部的引線。

  在鄒羽等人期待的眼神中,引線燃燒進了炮管,隨后“轟”的一聲巨響,眾人只覺得地上一震,隨后就見到炮管處一陣煙霧騰起。

  “走,過去看看!”鄒羽帶頭向五百米外的山體走去,至于說戰馬,即便是把,耳朵給它們堵住,也接受不了這種響動。

  鄒羽也不強求,因為每次也只是把戰馬遠遠的帶著,讓它們逐漸接受這個過程。

  五百米的山體,剛好集中在一片石頭處,只見那一片石頭,已經被擊出了一個蛛網一般的痕跡,裂縫布滿了整個石頭。

  “這…這種力量,如果是土墻,恐怕承受不住幾炮吧!”陰世師驚訝的說道。

  “不!這種炮彈,用來打土城墻太浪費了,而且效果也不好!”鄒羽搖搖頭說道。

  “為什么?”陰世師不解的問道。

  “土墻沒有石頭堅硬,因此這種鐵蛋可以把土墻擊穿,但是沒法擊倒。”李靖幫著解釋道。

  “李尚書真是慧眼如炬,確實如此,土墻更適合直接炸掉,這種實心彈,用來攻堅最好;對付堅固的城墻,效果挺不錯的,如果多一些火炮,就沒有攻不破的城墻;而且對付密集的人群,效果也挺不錯的,一炮過去,絕對開出一條血路,比起弩箭更強力!”鄒羽得意的介紹道。

  “威力比投石車大,關鍵是距離比投石車遠多了!不過這重量!還需要特制的彈藥,用來防守還行,攻城就有些困難了!”回到原地,李靖感嘆道。

  “一得一失,總有它的缺點。”陰世師點點頭贊同道。

  “這只是第一代火炮,接下來匠作監會使用不同的材料來制作炮管,盡量減輕重量,增添威力!”鄒羽笑著說道。

  隨后鄒羽對正在檢查炮管的工匠問道:“怎么樣?炮管有沒有變化?”

  “回丞相,炮管沒有變化,不過還是老樣子!開一炮需要清理炮管!”工匠連忙介紹道。

  這一點鄒羽明白,因為為了保證炮彈的密封性,需要填充一些稻草進去,這樣火藥爆發的時候,好的密封性,才能保證有足夠的力量推動炮彈出去。

  “繼續開炮!看看炮管的承受極限!估計如果減輕炮管重量,最合適的厚度是多少?長度多少合適?盡量多做一些型號,找出最合適守城和攻城得!”鄒羽對工匠說道。

  “喏!”工匠連忙答應,另外一人還用筆記錄了下來,這也是鄒羽手下的習慣,開會需要記錄,做實驗同樣要記錄!

  第一支炮管,只是為了保證火炮能夠使用,具體怎么才算合適的,當然只有不停的試驗,攻城的,守城的,肯定有所區別,或者說材料上的區別,這些鄒羽不懂,當然只有專業的匠人慢慢實驗。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