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348章 兵制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翌日的會議不過是一個碰頭會罷了。

  讓眾人知道接下來他們該做什么,又不該做什么。

  基本上就是說一下工作安排什么的。

  給洪閔的紅繩子,那是真的御賜的。

  而一臉懵逼的洪閔,更是難以置信,大漢皇帝竟然會假裝御史去親自到平陰縣。

  而自己……

  還跟皇帝吹了不少牛逼?

  每每想到自己前日的那番話,洪閔就覺得一陣頭皮發癢。

  班門弄斧,班門弄斧了啊……

  還好沒有說什么更過份的話,不然的話,接下來可就真的難辦了。

  而交給洪閔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安排平陰縣各官員的去處。

  因為這批人本來就是從各地調來的,所以可以在三川郡內任意調配,不需要再去遵照異地征調這個規矩了。

  而同時,這個會上也確定了關于異地任免的一些細節性問題。

  例如,縣級官員不在本郡為官,且臨郡任免時,與其家鄉最近距離不得低于四百里。

  陳華被任命為三川郡主簿,屬于郡丞的屬官,雖然只是屬官,但級別卻不低,為正六品。

  縣丞湯至被任命為宜陽令,縣尉劉虎被任命為滎陽丞。

  而滎陽作為大城,地位自然是不一樣的,雖然沒有被任命為縣令,但級別卻跟其他縣令級別一樣,都是正七品。

  雖然都是縣,但也有高低好壞之分的,并非所有的縣都是一樣的。

  而其他的同僚,除了一人被任命為平陰令,繼續主持平陰政務以外,其他人幾乎全部被任命為了三川郡各地的縣丞或者縣尉。

  平陰縣第一批調來的官員,全部在幾個月內得到了升遷。

  而基本上,這七個人,將會承擔起六個縣接下來的管制改革的重任。

  其他的縣則需要吏部,需要洪閔這邊親自去操心了。

  沒辦法,人員只有那么多,想要每個縣都分一個,自然是不可能的。

  接下來就是對那些已經在洛陽官方客棧內等了許久的官員們進行分配了。

  雖然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并不屬于第一批,但實際上就是第一批。

  而這批人也基本上是各地的精銳力量了,調過來的話,自然是要升一個等級的。

  洪閔根據資料以及考功司那邊給出的調查,盡可能的去平衡每一個縣的勢力以及能力,盡可能的讓他們之間能相互能夠彌補能力上的不足,從而行政力量最大化。

  工作開啟了正規的洪閔,也開啟了忙碌的日子。

  就連自己的妻兒來到洛陽,他都沒有功夫去迎接。

  直到妻兒都在洛陽的新家住了五天,他才第一次踏進自己的家門。

  而現在,年輕力勝的洪閔也體會到了某人的感覺。

  不是俺想辜負了老婆,而是真的累的不能行,壓根就提不起這槍啊……

  時間在一點點的推移著,天氣也漸漸的熱了起來。

  夏天的感覺終于回來了。

  匈奴人并沒有如期進攻月氏。

  而根據最新的情報,匈奴這邊在開春的時候已經集結好兵力了,就等一聲令下就可以去進攻月氏人了。

  但是,就在這個時候,東胡王的使者來了。

  狠狠的敲詐了冒頓單于一筆,同時也讓冒頓單于意識到,東胡人才是擺在面前的首位敵人。

  于是,匈奴人調整了策略,決定先對付東胡人,對于月氏人這邊,則以防御為主。

  被敲詐了一筆的冒頓單于自然不會心甘情愿,他甚至已經做好了計劃,就在明年的開春,他就要對東胡人發起進攻。

  他要讓東胡人付出代價。

  對于漢國來說,這卻是一個極好的機會。

  冬天的時候,月氏人就交給了韓信五萬匹戰馬,開春以后,又分了幾次交了五萬匹,然后約定在入秋之前將剩下的十五萬匹全部交付。

  顯然,月氏人想過要反悔,并且用了一些手段,讓三十萬變成了二十五萬。

  但是漢國也隨即發出了警告,這讓月氏人不敢再去冒險,只能老老實實的交付戰馬。

  戰馬的事情暫時得以解決了。

  官員的調遣也進展的很順利,大的框架基本上定下了,這幾乎都是洪閔的功勞,剩下的只是修修補補。

  兵部這邊由于受制于官制改革的事情,加上外部環境的緩和,所以暫時推遲了一下募兵的時間。

  而目前,也基本上剩下最后的敲定了。

  “行了,就這樣吧,趕快去安排,夏末之前,再給韓信那邊送去五萬人!”王不餓看了一遍整理好的募兵條件,滿意的點著頭。

  他能夠感覺到來自灌嬰給出的阻力。

  原因他自然也知道。

  給的條件太好了。

  但是呢,王不餓又很清楚,這些條件是必須要給的。

  不然軍隊職業化就是一個笑話。

  而灌嬰給的最大的阻力,就是每次只改一點點,然后被自己否定,繼續拿回去慢慢的改。

  似乎是希望通過這種緩和的手段讓自己改變主意。

  但是很可惜,灌嬰并不知道自己此舉的真正用意。

  漢軍將來若是想要遠征,這種兵制就是必須的。

  “陛下,這道命令一旦發出去,往后官田的收入可是就要驟減了啊!”灌嬰依舊不死心的勸說著。

  “想讓將士們在先前拼命,讓他們遠離家鄉戍守邊疆,就必須要給出這些優厚的待遇,即便如此,朕依舊覺得有所不足。”王不餓直接拒絕道。

  給的條件夠好嗎?

  放在現在來說,已經很好了。

  其一,屬于士兵本人的耕地,役期內免稅。

  其次,役期五年,五年后可自己選擇是繼續服役,還是回家,當然,軍隊若是覺得你就是來混吃等死的,也會提前清退你。

  接著,役期內,除了免稅以外,還發軍餉,軍餉為首年五石糧食,往后每一年,加一石。

  五石糧食就想捆住一個士兵一年的時間?

  這個似乎有些天方夜譚了。

  但是,這遠遠沒有結束。

  后面還有呢,戍守邊疆的步兵將士,首年軍餉六石起,往后每年,加一石一鈞,多出來的,是戍守邊疆的補貼。

  戍守邊疆的騎兵,首年軍餉七石起,往后每年,加一石二鈞,比步兵多出來的,是騎兵補貼。

  你以為這就完了?

  還沒有呢,對于需要離開國土進行征戰的部隊,會發遠征補貼,這筆補貼為,每個月一鈞。

  雖然不多,但若是打一年都在外面的話,那就是三石糧食。

  一個戍邊的騎兵,第一年就外出征戰,那么這一年他的軍餉就是保底的十石。

  若是連續征戰五年,第二年就是十一石二鈞,第三年則是十三石,第四年十四石二鈞,第五年十六石。

  這還只是一個普通士兵的軍餉,萬一立個功當個官啥的,軍餉就又提升了。

  給軍餉只是給人提供動力的一種方式罷了,而更多的人還是希望通過戰功來獲得爵位。

  若是沒有水車來提高產量什么的,王不餓自然不敢這么干。

  當然,還有他那個神農假父,雖然冬小麥還沒有收獲,但目前來看,效果不錯。

  兩者相結合,一畝地一年能得到的產量不說翻倍,至少比以前增加五六成是沒問題的。

  畢竟種了兩季,至于說其他的,這不是正在開拓其他地方呢嗎?

  現在的等著開發的地方多的是,王不餓讓張蒼算過了,若是開發的順利,三五年后,朝廷完全有能力承擔起不低于三十萬的本土守軍,以及三十萬的遠征軍。

  而這一套的募兵政策,跟以前的比起來,那就好的不是一星半點的了。

  有人高興,有人擔憂。

  但是對于灌嬰來說,該勸的也勸了,該說的也說了,剩下的,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執行。

  天才一秒:m.biqugeg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