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四十二章 名滿天下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丁尚岳在郭府詳細的了解了一番林若愚的學識進度,并根據林若愚的學識,進行了系統的教學,這一點正是林若愚所欠缺的。

  期間,當得知林若愚創造出一種新的字體,便按捺不住心中的好奇,細細的品鑒了起來。

  丁尚岳一見之下便拍案叫絕,以一種不可思議的眼光,向著林若愚注視而去。

  如果說在之前他只是認為林若愚是一個天資聰慧又懂得刻苦用功的難得少年的話,那么在此刻,在他眼中,林若愚已是一個將來的書法大家了,再加上他所表現出來的詩詞才華,在這個時代,任其一項,就可輕易成為頂尖的文豪大家,被無數人所推崇,入閣為相也并非不可想象。

  無論如何,他都很清楚,如果林若愚繼續像這樣發展下去,他必然會在儒家史上留下濃重一筆。

  丁尚岳連忙拿著林若愚的手稿,向他熟識的書法大家推薦起來。

  一種新的書法問世,想要獲得世人承認,其難度無疑是極大的,在前期更是一定會受到無數人的刁難。

  而丁尚岳與幾名在書法之道上頗有名氣的文人相熟,卻是想讓林若愚的瘦金體,問世前,能先得到那幾位文人的承認,這樣一來,待將來瘦金體問世時,馬上有人聲援,所承受的壓力也會減輕很多。

  但是在瘦金體問世之前,林若愚卻打算先出一本詩詞全集,之前便說過,相比較受世人敬重的儒學大家而言,詞人騷客,卻是更受世人所追捧,也更能帶來名氣。

  這本詩詞雜集除了之前林若愚所抄的詩詞之外,新作大多都是較為淺顯易懂的詩詞,如登鸛雀樓靜夜思等等,連普通人都能看得懂的詩詞,既能廣為流傳,又不至于讓大家太過質疑他。

  待這本詩詞雜集出世,林若愚的名聲便能深入到了大乾普通百姓之間。

  畢竟,對那些普通百姓而言,他們并不關心儒家經義出現了何種的演變,那些或優美、或絢麗的詩詞,才是他們更加注意的。

  “好!好!好!!”

  丁尚岳已經很久沒有如此明顯的夸過某個人了,但此刻看著手中的詩詞雜集,卻是接連拍案叫絕,手拍桌案間,啪啪作響,雙手脹痛,卻毫不知覺。

  丁尚岳神色激動,道:“子明,你的才情當真舉世無雙,旁人絞盡腦汁都做不出來的詩,你竟然一作便是上百篇”

  “老師,過獎了!”

  而在丁尚岳驚嘆的眼光中,林若愚依舊一臉平靜,沒有絲毫自得,不驕不躁,畢竟是抄襲而來,實在沒有什么好自得的,只是靜靜的等待著丁尚岳的評價,然而這份氣度,在丁尚岳的眼里,卻更比手中的這本詩詞雜集更讓他滿意。

  雖然如此,丁尚岳還是忍不住叮囑道:

  “子明,此書一出,你當名滿天下,但切莫驕傲,你雖然在同齡人中算是佼佼者,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你可知道當今丞相之孫周奕勛?十二歲的時候享譽洛陽,成為冠蓋滿京華的神童,前年十四歲的他便在京都的鄉試中一舉奪魁,拿下解元,之前他來拜訪過我,我亦考問過他,他的學問決然不在你之下,其他不知道的青年才俊還不知有多少,所以你既然有如此天賦,更應該多多努力才是,畢竟科舉才是正途。”

  “學生受教了。”

  林若愚躬身說道,神色雖然依舊平靜,但在丁尚岳提到周奕勛之時,神情卻微微一動,他可一直不曾忘記那個風華絕代的少年,此時突然聽到他的名字,確實讓他震驚不已,原來他是當朝丞相的孫子,難怪有那般氣運,不過我是不會輸給他的。

  在得到丁尚岳的認可之后,林若愚便拿著這本詩詞雜集找郭老爺讓他幫忙出書。

  不得不說郭老爺的確財雄勢大,三天,這本詩詞雜集便鋪遍了整個江南的書店,甚至還有少數北方的書店,這樣的速度,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并且放在書店最顯眼的地方,低價販賣,基本上毫無收益可言,完全是賠本賺吆喝,郭老爺也完全不在意這點錢,資本的力量在這件事中體現的淋漓盡致。

  在詩詞雜集一書中,林若愚所抄襲的皆是前世流傳百世的名詞名句,每一首皆有震動天下之力,當它們集合在一起之后,所帶給世人的震撼,更是無匹的。

  所以當詩詞雜集問世之時。

  一時間,洛陽紙貴,詩詞雜集為無數人爭相抄錄傳閱。

  一時間,林若愚受到了漫天的贊譽,名氣一飛沖天,隱隱的被大家公認為是“大乾第一才子”!!

  一時間,有無數文人紛紛趕到江州府前去拜訪林若愚,其中更有許多是大乾文壇的頂尖大家,短短一個月內,林若愚的名氣便傳遍大江南北。

  一時間,坊市內,街頭間、青樓內,無數人都在吟唱著詩詞雜集內的詩詞,無論是文人還是平民百姓,皆是以吟唱林若愚所寫的詩詞為榮。

  之前林若愚只是在江南地區小有名氣,現在卻是名滿天下。

  也許林若愚在大乾文人之間的聲望,相較于那些大儒還差一點,但是在南方,特別是普通百姓卻更深入人心。

  江州府各方也是宴請不斷,贊美之詞也是不絕于耳。

  大家都希望近距離的接觸林若愚,能沾些文氣,時常被人稱頌為活脫脫的文曲星下凡。

  在另一邊,就在幾乎全天下之人皆在為“林若愚”這個名字而矚目之時,林若愚在高調之余,在生活中卻一如既往的保持著低調,每每隱居在郭府之內,除非是師友或有名望的文人前來拜訪,否則卻是絕不見人。

  每天練練拳術、學習四書五經、練習書法,每天的生活依舊單調而充實。

  雖然已經有了偌大的名聲,但林若愚對此已經毫不關注了。

  因為在林若愚看來,這所有的一切,皆僅僅只是一個計劃罷了,雖然所產生的效果和影響比他想象中還要好,但其中有大半是靠著抄襲之功,并沒有什么好驕傲的。

  到是郭老爺每天笑得連嘴都合不攏,頻繁的在家中設宴,招待那些前來的文人墨客,時不時的還要拉上他,讓林若愚不勝其煩,后來若不是丁尚岳老爺子開口,他只怕就沒那么清凈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