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815章 皇帝掛煤山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大臣們跪下大半,嘴里喊著太上皇不可。

  “秦朝舍地而稅人,地數未盈,其數必備,賦稅數額加在一起,足抵百姓收成三分之二。

  竭天下之資財以奉其政,秦就是這樣滅亡的呀。”工部尚書王鏊低聲怒道。

  劉健微微頷首,商稅就像火藥,不小心碰了會反噬身。

  蔣冕幾人也覺得有道理,要想王朝死得快,才會碰商稅。

  稅賦,向來是采取放寬的辦法。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頒布的稅法,十五而稅一。

  到了文景時,降低為三十而稅一,天下太平而王朝延續二百一十年。

  到了唐宋時,三十而稅一的制度流傳下來。

期間并非沒有加稅,觀史書得知知,這些王朝晚年加稅,都不能保全其身  “臣等常常為朝廷的危亡而擔憂,不敢松懈,此事恕臣等能贊成。”戶部左侍郎李瀚舉著芴牌。

  蔣冕道:“不知此事,可是嚴大人所提?”

  大臣覺得古怪,張彩少會在朝堂上議論朝事,與諸公和百官爭鋒。

  這次竟提出要增加商稅。

  諸公面露沉思,很快就想明白了,定是嚴成錦所言。

  嚴成錦料到百官不會贊成,也不作回應,提醒:“如今商稅有一千五百萬兩,五倍,就是七千五百余萬兩。”

  朱厚照眼中放光,經過嚴成錦提點,恍然大悟。

  太上皇心中微動,沉吟片刻,才道:“先退朝。”

  此子不會無緣無故請乞加收商稅。

  即便不透露姓名,但諸公都能猜到是他。

  對于嚴成錦而言,并無半分好處,念及此處,心中便一陣感動和疑惑。

  等退了朝,嚴成錦被留下來,大殿中有太上皇弘治和蕭敬二人。

  太上皇弘治等嚴成錦開口。

  嚴成錦抬眸茫然:“不知太上皇為何要留臣?”

  竟還在假裝不知,太上皇弘治眸中閃爍,“不與寡人商量就罷了,還敢欺君,你不知寡人為何將你留下來?”

  “臣不知。”嚴成錦面色堅定,仿佛真的不知。

  “張彩不是受你指使,何故要提高商稅啊?”

  太上皇弘治情聲音提高了幾度,以此子的性子,定是早就籌劃了。

  “臣不知當講不……”

  太上皇弘治從案下拿出一塊免死金牌,拍在案上:“快說。”

  嚴成錦想了想,鑒于要將經濟原理講清楚,太過于復雜劉,便問:“臣想給太上皇講一個故事,太上皇可曾聽過,帝掛煤山的典故?”

  太上皇弘治微微抬眸,露出好奇的認真神色。

  蕭敬微微低著頭,豎耳聽著,心中卻知道必定是真事。

  根據他多年以來總結的經驗,嚴成錦張口必有依據。

  “從前,有一個王朝,名為大昌,大昌也有海禁,可大昌皇帝大明下法令開海禁。

  至此以后,大昌士紳日益富足,過上幸福的生活,朝廷國庫卻一直未變。

  七十七年后,大昌國的皇孫小明繼位。

  由于天下銀子,皆掌控在士紳手中,國庫凋敝,大昌國處處抓襟見肘,文官們便提議小明,提高賦稅,致此,天下百姓造反。

  小明便向文武百官借錢,可百官不借,最后叛軍攻入皇城,小明被逼無奈,在煤山上吊,自盡而亡,還有他身邊那忠誠的太監。

  故稱帝掛煤山。”

  太上皇弘治聽完之后,心中一陣唏噓,眼眶中泛出晶瑩的光亮。

  同為皇帝,生出一絲共情。

  蕭敬白了嚴成錦一眼,關太監什么事兒!

  “是由于增加賦稅,逼得民反?”太上皇弘治震撼地問。

  嚴成錦搖頭:“此中有諸多緣由,受士紳掣肘是極大原因,若有銀子,何需增加賦稅?”

  天下銀子,大抵上是定數,士紳是一頭斂金獸,士紳拿得多,國庫拿得就少。

  士紳憑借貿易,越拿越多,朝廷的用度,大多也是從士紳手里采辦。

  后世有國企以及四大吞金獸,來獲得錢銀,抵消差距。

  大明卻只能靠關稅,弘治商號只開在京城,影響不到京畿以外地方,吞金能力十分有限。

  太上皇弘治捋著胡須,陷入沉思中,片刻后,讓嚴成錦退出去。

  嚴成錦卻眼巴巴望著御案上的免死金牌。

  “給他。”

  蕭敬心中雖不樂意,卻笑吟吟的遞了過去。

  等嚴成錦走后,才道:“奴婢以為,不是編的,大昌國也有海禁,天下哪有這么巧的事兒?”

  分明就是在說大明,嚴成錦在內涵呢。

  太上皇弘治眼中露出不悅之色。

  蕭敬見臉色不對,忙道:“奴婢多嘴,太上皇恕罪。”

  太上皇輕哼一聲,豈會不知,此子不敢明說,卻以典故的名義,來與他說了這個道理。

  走出大殿,嚴成錦看見諸公駐足在此,朱厚照則趴在窗欞上。

  蔣冕等人還沉浸在商稅五倍的震驚中。

  “老高,帝掛煤山是從何處聽來?”

  諸公面上不動,卻都豎起了耳朵,一臉茫然之色。

  “臣也是道聽途說,不知真假。”

  劉健疑惑:“陛下啊,何謂帝掛煤山?”

  朱厚照眨了眨眼睛,喜滋滋的道:“朕只聽到這四個字,其余也不知道。”

  諸公眉毛擰成線,能聽到這四個字,其他會聽不到?

  回到都察院,

  嚴成錦想了想,命方學將崔巖請來,很快,崔巖就出現在值房中。

  “不知嚴大人找本官?”

  崔巖清楚,是想讓他同乞增加商稅。

  內閣有七位閣臣,李東陽是此子的老泰山,若此子相求,說不定會贊成。

  而謝遷與李東陽交好,不贊成,也未必會反對。

  再加上他和嚴成錦,內閣中就有了三人贊成,與劉公三人持平。

  此子真是好算計。

  嚴成錦猜測崔巖猜到了,與他繞彎便沒意思。

  “本官想讓崔大人一同請乞,崔大人在南直隸,應當看見士紳日進金斗的盛況。”

  崔巖微微沉眉。

  就以江南的輕羅絲而言,一日就交易十幾萬匹,各地商人匯聚與江南,外來士紳和微商爭得不可開交。

  以前一個銅錢兩個饅頭,如今,漲到二個銅錢一個。

  但繳納的賦稅輕,士紳自然越發富足。

  “本官雖知道,可此并非易事,且本官剛到京城,根基未穩,恕不能同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