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737章 登基大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從乾清宮回來。

  劉健和蔣冕幾人面色各異,太子喜歡與嚴成錦勾結,嚴成錦擅變祖制,不知登基后,會變成何種局面。

  “下官這身官衣,只怕穿不長久了。”蔣冕苦笑道。

  李東陽搖頭:“敬之兄太小看太子殿下。”

  太子認真起來,比陛下當年更聰慧和賢明,時常語出驚人。

  尤其這些年微訪民間,更知百姓疾苦。

  劉健點頭:“殿下不想當皇帝,正是由于知曉皇位所承職責之重,若是貪圖享樂,早已欣然接受。”

  謝遷嗯了一聲:“陛下此時傳位,太早了些。”

  此時,東宮。

  嚴成錦被拉到寢殿,朱厚照有些緊張地道:“老高,本宮要當皇帝了,怎么辦?”

  父皇明明能多干十幾年,卻想當太上皇。

  聽說,奉天殿的疏奏,從早晨卯時到深夜亥時,也閱不完。

  他就算再快,也要兩個時辰。

  “殿下何必慌張?內閣和六部大臣比殿下還著急。”

  “對啊,他們也不想本宮當皇帝,”朱厚照樂了。

  消息傳到六部值房和翰苑。

  兵部,值房。

  張敷華面色凝重,擁立太子繼位是作為臣子忠義。

  可如今弘治皇帝年富力強,卻要傳位給太子,不是明智之舉!

  “陛下明知嚴成錦常變制,又與太子交往過甚,為何要傳位太子?”

  若太子與嚴成錦一起變制,誰還能阻止?

  王守仁道:“正是深知太子與嚴大人交往過甚,才要傳位。”

  張敷華和主簿們視線一轉。

  王守仁繼續道:“太子登基后,若支持嚴大人變制,陛下不會置之不顧,還會理政。”

  陛下定會教導太子如何當皇帝,如何理政。

  弘治皇帝的性子,事必親躬,恨不得事事過目。

  一個不習慣安逸的人,豈會真正放任朝政?

  反之,陛下駕崩后再傳位,反而沒人能管得了太子。

  張敷華臉上露出明悟。

  翌日,早朝。

  弘治皇帝掃視殿中一圈,沉聲道:“昨日之事,想必諸公都知曉了?”

  大殿中沉寂片刻,隨即,跪倒一片。

  “陛下三思!”

  內閣和六部大臣面色各異,卻也勸道:“陛下還可再勤政十年,十年后,再傳位太子不遲。”

  弘治皇帝搖頭:“朕還會繼續理政,諸公放心便是。”

  基于當年他登基的經驗,皇帝就算登基,真正掌握權力,也要三五年時間。

  這期間真正掌權的,是內閣大臣。

  但如今他在位,可以幫助太子渡過這段時間。

  “朕深思熟慮后,才做出此決策。”

  嚴成錦眸中微動。

  明中期以后,內閣大臣的權力越來越大,原因正是由于。

  新皇登基時太過年幼,無法把控朝廷,權力旁落到內閣大學士手中。

  嘉靖和萬歷,登基時皆由大學士把持朝政,弱冠后才漸漸奪回權力。

  年幼的皇帝登基,需有賢臣輔佐過度,才能穩定國本。

  最年幼的皇帝是弘治皇帝的爺爺朱祁鎮,登基時才八歲。

  但有賢臣三楊內閣中的楊士奇和楊簿輔佐過渡,才未出大亂。

  弘治皇帝或許是想當太子的過渡之人,實則還監察朝野。

  弘治皇帝皺著眉頭:“朕讓太子今日上朝,太子呢?”

  蕭敬也不知太子跑哪兒去了。

  護國寺,

  天王殿中,一個人跪在蒲團上,眨了眨眼睛道:“勞煩師傅將我頭發剃去,我今日要遁入空門,十年后再還俗。”

  方丈和一眾和尚跪在地上。

  今日主持講佛經,忽然有個少年闖進來,問他何事想不開要遁入空門。

  竟說是快要當皇帝了。

  可見他身穿黃色衣袍,又帶著個太監,知是當今太子,主持和長老們嚇得連忙跪下。

  “殿下,您放貧僧一條生路吧。”

  “貧僧俗家還有七口人,求求殿下放過貧僧,貧僧真不敢下刀。”

  朱厚照轉過頭:“本宮放過你們,誰放過本宮?快剃,一會兒狗皇帝就派人來了。”

  主持和長老們不敢抬頭。

  一個靈覺的和尚想了想,看向方丈小聲:“師傅,快開齋飯了,不如先請殿下吃一頓齋飯?”

  對,寺里的齋飯比不上宮里,殿下吃過苦頭,沒準就回去了。

  主持笑著說道:“殿下先用齋飯吧,吃飽了才有力氣剃度。”

  片刻后,齋堂中。

  朱厚照剔著牙齒,喜滋滋地將空碗遞給谷大用:“寺里的齋飯比經筵宴好吃,谷伴伴,你幫本宮再打一碗來。”

  主持和長老們懵住了。

  吃三碗了,這特么真的是宮里的太子?

  “放肆!”

  一聲厲喝響徹齋堂,朱厚照嚇得筷子掉到地上。

  錦衣衛和金吾衛沖進來,弘治皇帝和諸公緊隨而至。

  和尚們噗通一聲,全都跪下。

  看見朱厚照的頭發還在,弘治皇帝怒意消了一些:“誰讓你出家?”

  “是父皇,兒臣明明還有十年太子可當,不想如此早就當皇帝。”

  父皇不喜歡僧人,更不會讓佛子當皇帝,頭發長出來前,父皇不會讓他坐皇位。

  朱厚照才跑來護國寺,剃去頭發。

  嚴成錦不覺得奇怪,朱厚照一向隨性,即便是圣旨,也難以束縛。

  弘治皇帝板著臉:“朕已經下旨,由不得你,將太子帶回宮中學禮儀,擇日舉行登基大典。”

  錦衣衛將朱厚照架起來,帶回宮中,由張升教導臣儀。

  三日后,登基大典在奉天殿舉行。

  禮部和司禮監的金書、典簿、掌司等忙碌奔走,準備儀仗和帷幕,告祭天地和先皇。

  吉時一到,禮樂和戲曲鳴奏,朱厚照穿著黃色的袞服,袞服上繡著日月星河山火,頭戴玉珠冕冠。

  此時,鴻臚寺的寺卿引領百官,穿過金水橋,前往奉天殿。

  在午門外的廣場上,文官和武官分列東西,齊齊跪下。

  錦衣衛鳴炮,鴻臚寺寺卿大喝:“行禮!”

  百官五百三叩。

  鴻臚寺寺卿宣讀弘治皇帝的詔書:

  朕受皇天之命,膺大位于世,定禍亂而偃兵,妥生民于市野,謹撫馭以膺天命,今二十有三年,日勤不怠,專志有意于民,筋力微薄,太子厚照,宜登大位,朝中諸先生善輔之,使成賢君……

  聲音回蕩在廣庭中,字字清晰,猶如新聞聯播般。

  嚴成錦微微抬頭,弘治皇帝和朱厚照一左一右,站在御階上。

  “朱厚照這廝,終于登基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