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685章 太孫少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馬忽蘭得意洋洋地騎在馬上,等著明軍被韃靼騎兵沖潰。

  這個將領看上去,很年輕啊。

  他能輕易地猜出這個年紀將領的用意,以新兵在陣前,抵擋騎兵的沖勢,給后方的兩千兵馬,制造機會。

  若沒有地利,此計,或許是可行的。

  賊匪們平日擄掠,百姓見了他們就怕,見韃靼人像猛虎般沖來,嚇得大腿根濕了。

  王庸抽出腰刀,厲喝:“保護大將軍!”

  要不是高山衛需要兵力鎮守,他就將一萬兵馬全都調出來了,此刻,腸子都悔青了。

  朱厚照經歷過一次大戰,頗為自信:“不必保護我,變陣!”

  他的自信源于神機營。

  忽失溫之戰,文皇帝朱棣正是憑借神機營,瓦解了騎兵俯沖之勢。

  只是,大明將領少讀兵書,對許多可借鑒的兵法,一竅不通。

  馬忽蘭觀察明軍陣形,心中不免得意,這支明軍發現了他們,還敢朝山林來。

  下一刻,就在韃靼騎兵即將沖鋒時,戰局發生了變化。

  明君迅速變換陣型,原本在隊伍前列的新兵,迅速從中間向兩翼后退,中軍后陣立即涌出一支部隊,填補空位。

  這支明軍手中拿著的不是兵器,而是火銃!

  韃靼軍隊越來越近了,士卒們緊張起來,等候軍令。

  朱厚照大喝道:“臨陣后退者,不分將領士兵,一律皆斬!不退者,不論有無軍工,皆賞銀五十兩!

  若戰死沙場,則撫恤家中!”

  話音剛落,士卒們士氣大振,握著火銃的手也不抖了。

  “開火!”

  明軍排成一排,火銃對準沖來的騎兵,嗆聲接連響起。

  韃靼騎兵措手不及,前排的士卒人仰馬翻,跌落下來。

  山坡山,馬忽蘭看到這一幕大驚失色,連忙下令讓騎兵退回,可沖勢止不住。

  “再換陣!”朱厚照道。

  韃靼人心中大喜,火銃需要裝填火藥,只需片刻功夫,他們就能沖進敵營中。

  屠殺殆盡!

  然而,他們卻傻眼了。

  第一排火銃手退后,第二排火銃手上前,填補了空缺,萬槍齊發!

  人跌落馬,戰馬揚蹄不敢靠前,和后頭沖過來的馬,撞在一起。

  韃靼騎兵損失慘重,想要勒馬后退,卻已經來不及了。

  第三排火銃手槍口再次對準韃靼人,韃靼人沖到了眼前,卻無力倒在腳下。

  王庸舉起長刀,一鼓作氣:“殺!”

  士兵將火銃丟到一旁,拔出刀劍,拿起盾牌,沖殺上去。

  韃靼兩千騎兵陷入窘境,遭受明軍猛烈攻擊。

  王庸原本還以為,朱厚照來邊陲胡鬧,可現在驚覺他懂一些兵法。

  賊匪們拿起刀槍,與韃靼人激戰,憑借人數,迅速占據優勢。

  半個時辰后,韃靼人勒馬逃跑,王庸始終護在朱厚照身旁,吩咐親兵清點戰損。

  “千戶,火銃擊殺四百二十七人,刀劍斬殺韃靼一千三百四十人,我軍死傷三百七十六人。”親兵稟報。

  王庸感覺到抑制不住地興奮,尤其是死傷才三百余人,大捷啊!

  朱厚照樂了:“這是本宮第一次大捷,你派人傳令回京城。”

  父皇知道了,一定不會怪罪他逃出京城。

  王守仁雖然領兵北上,擊潰韃靼人容易,但想要剿滅卻做不到,韃靼往北遁走,就如同魚兒如水,逃之夭夭。

  只有把韃靼人剿滅,九邊才會真正太平。

  王庸吩咐親兵傳書后,忙問:“殿下,不如從關內走吧?”

  這里已經出現韃靼的騎兵。

  再往前走,或許會碰上韃靼人的大股部隊,下一次未必有這么好的運氣。

  京城,旨意下達。

  天下皆知,弘治皇帝欲要立皇孫為太孫,廢除太子之位。

  不過,百姓們對誰當太子太孫,并不在意,而是希望弘治皇帝繼續理政。

  自免稅減稅的法令頒布,百姓們的稅賦減輕,有余糧屯于米缸中,堪堪可以果腹。

  士紳則盼望盡快擁立新王,以免整日改制。

  柴升微微躬身:“陛下,皇孫已經快一歲,該是識字的時候了,臣請開日講。”

  按禮制,太孫還未出閣,不能直接對他講學。

  但可以在日講旁聽,熏陶熏陶,讓太孫成為好學的人。

  “太子聰明過人,皇孫也不會差,解晉三歲能識字、五歲能寫文、九歲能對聯,皆得益于其父解開。

  傳聞,解晉在腹中時,解開就開始向其講學。”王鏊躬身道。

  胎教從大明開始?

  嚴成錦知道解晉,永樂年間的內閣首輔,明代大儒。

  明朝文學上最富盛名的兩人,一人是楊慎,一人是解晉。

  可皇孫還是個孩子啊。

  弘治皇帝看向蕭敬:“日講在開嗎?”

  日講,又稱為小經筵。

  規模不如經筵大,儀式也比較簡單,自從太子跑了,經筵就沒開過了。

  蕭敬陪著笑意:“殿下不在京城,又快開春了,故而停了有半月。”

  “今日起,開日講,讓乳母帶皇孫去聽聽,無需太久,一個時辰足矣。”弘治皇帝覺得皇孫在腹中時沒講,如今要補回來。

  柴升躬身道:“臣以為,該給皇孫選個老師。”

  帝師,通常會伴隨儲君成長,直至登基。

  如師如父!

  諸公面色微動,心中難奈不住,想毛遂自薦,抬頭看向弘治皇帝,見他遲疑不決。

  弘治皇帝明白帝師的重要,他當初便是在劉健、李東陽兩位老師的教導下,匡扶正統,穩坐江山。

  帝師不僅要品行高潔和學富五車,還要謀略出眾!

  他第一個就排除了嚴成錦。

  此子的性子,若是傳給皇孫,不知江山會變成如何?

  “依柴卿家,諸公替皇孫選一位老師吧。”

  劉健眸中微動,他無意帝師之位,短則五年,長則十年,他就致仕了。

  太孫需要一位能輔佐他登基理政的老師。

  李東陽和謝遷相視一眼,他們也無意帝師之位。

  韓文和曾鑒也是這般想的,只剩王瓊和柴升等年輕一輩。

  知道沒人會舉薦他,嚴成錦微微抬頭:“臣不才,或許可以為帝師。”

  弘治皇帝假裝沒看見他。

  在他看來,嚴成錦太年輕了,可以為輔佐的老師,但不能為太孫少師。

  刑部主簿李榮道:“臣舉薦戶部王大人。”

  “臣舉薦兵部柴大人!”禮部郎中閆浚道。

  現在是站隊的時候,皮股是哪邊的,一眼就看出來了。

  弘治皇帝捋著胡須,他對六部大臣已極為熟悉,無需考慮太久:“兵部柴卿家,先擔任教導皇孫一職。”

  柴升身軀顫抖,躬身:“臣定不辜負陛下厚望!”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