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571章 霸道臣子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弘治皇帝在思考的問題是。

  從秦王焚書坑儒,到漢武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儒學和心學,不過帝王治理天下的工具,沒有對錯,能順應自己治理天下的理念,就會被帝王尊為國學。

  他亦有自己的想法,若能看見心學是對朝廷和天下的善政。

  不必多言,他也會奉為國學,就如秦王漢武時那樣霸道。

  可是……

  它終究只是朕的猜想,還得不到證實。

  都察院,值房。

  嚴成錦聽聞,陛下去了良鄉藏書閣聽心學,似乎是動心了。

  “伯安兄有幾成把握,辯贏堂上諸公,不必謙虛,直接告訴在下。”

  陛下聽了心學,或許會問起王守仁,需先做好準備。

  王守仁不明所以:“在下為何要辯堂上諸公?”

  “此事,不僅與科舉有關,與伯安兄的抱負也有關。”

  王守仁雙眸茫然,他的抱負不是做官,而是成為圣人:“老高兄,究竟是何事?”

  “不瞞伯安兄,在下所出的考題,就是心學。”

  王守仁怔住了,眼角漸漸發亮,雖知嚴成錦或許有其他算計。

  此時,還是仍不住落下眼淚。

  老高兄是一直開導他領悟心學的人。

  難怪了,陛下會忽然去良鄉聽心學。

  “若冒大不韙,在下有十成把握辯贏諸公。”

  真是個自信的家伙……

  “大人,陛下召您去奉天殿。”正在這時,姜文走進來。

  都已經快要下值了,陛下叫他加班,看來是有要事商議。

  嚴成錦掏出三兩銀子:“內閣和六部也在,還是只召本官一人?”

  “內閣和六部的九位大人都在。”小太監接過銀子樂道。

  內閣和六部都在,陛下召他商議,應當是科舉取士。

  思索片刻,嚴成錦匆匆來到奉天殿,踏進大門時,明顯感受到目光的壓迫。

  內閣和六部官員怒目而視,弘治皇帝面色如常。

  “你竟以心學為考題?”熊繡小聲。

  “臣便知道,此子的學問還是太淺薄了,竟會信心學那樣的學說,陛下,不如由臣來擔任主考官。”

  張升接著諫言。

  嚴成錦也想將主考官的帽子摘去,單是在貢院閉關三日,就讓人直呼離譜。

  再說,他也不缺門生黨羽,科舉于他無用。

  可陛下似乎認定了他,非要讓他來一次。

  弘治皇帝抬起手,將大殿中的爭吵壓下:“先聽嚴卿家說說,為何要設立心學。”

  在良鄉,聽了將近半個時辰心學,觸發了對秦王漢武的思考,也并非毫無所獲。

  嚴成錦道:“朝廷取士,乃是為了取能任用之士。

  四書五經已考了近百年,明朝卻無圣人出世,可見儒學的道理,已經講完。

  心學與儒學有莫大的關聯。

  秋闈,由各府單獨出題,即便在北直隸先試行,也不會影響天下考生。

  朝廷可記錄下心學取士之人,是善政,還是弊政,十年必見分曉。”

  嚴成錦有十足的把握。

  此時推行心學,與上一世,弘治朝和正德朝推行心學,大有不同。

  良鄉的科學已成了雛形,再加上心學揭開思想封印。

  對于大明,就像干柴遇到了火烈。

  熊繍辯駁地問:“你的意思,以心學取士,大明會再出一位圣人?”

  “本官并未這么說,本官說的是,或許、大抵、恐怕,并非言之確確,熊大人莫要污蔑本官。”嚴成錦看向熊繍,許久沒彈劾了。

  熊繍只是為了反駁他而反駁,并非是為朝廷著想。

  劉健和李東陽幾人的兒子,要么已經宣布考不上科舉,要么已經安排了官職,與他們的利益關系不大。

  他們在乎的,僅是心學能否被尊為國學。

  熊繡似乎只是為了辯倒他。

  劉健捋著胡須,道出了百官的擔憂:“雖然秋闈,只在北直隸考察,以心學取仕,可終究未得到驗證。”

  “若推行后無用,下官便引咎辭官。”

  嚴成錦估計,就算辭官了,等朱厚照登基,也會被再啟用。

  沒準能跳級,直接當上內閣首輔,就好比后世跳槽,漲工資更快。

  熊繍和秦紘眸中微微一亮:“嚴大人如此有信心,心學有過人之處,能在北直隸推行?”

  弘治皇帝瞪了嚴成錦一眼:“別整日將辭官掛在嘴邊,將王守仁召來。”

  很快,王守仁出現在大殿中。

  大臣們對王守仁的臉色也不好。

  “朕聽嚴卿家說,王卿家的心學,是從宋景幾人身上所悟?”

  “正是,亦與嚴大人提點,有莫大關系。”王守仁道。

  王守仁的圣人尊稱,是死了很久,世人所封的。

  若能在世成圣,不知對大明和天下,是何等一番景象。

  大肆推行心學,或許能讓王守仁立地成圣。

  嚴成錦道:“臣相信,王守仁能成為圣人。”

  王守仁微微躬身:“臣必定會窮盡一生,成為圣人!”

  成為圣人需要通曉世間一切道理,對世人有大功德,并且造福天下的人,才能稱為圣人。

  你們當圣人是大白菜,想變就變?

  不好好反省就罷了,還敢妄稱成為圣人。

  弘治皇帝目瞪口呆,一個真敢說,一個真敢答。

  大臣僵硬地拿著持芴牌,像寺廟里的一尊尊雕塑。

  “你可知道,何為圣人?”弘治皇帝深吸一口氣。

  王守仁微微躬身:“能為生民立命,為萬世開太平者,即為圣人。”

  豈止是那么簡單,圣人之所以被稱為圣人,是因為他們提出的道理,能解決世間一切難題,他們說的話,都是對的。

  以圣人的學問,來作為取仕的標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若是有一尊活的圣人,天下還有什么事不能解決?何愁盛世不來?

  嚴成錦打算的是,先在北直隸小范圍推廣。

  需得先讓陛下和諸公認為心學,不是異端的學說,需王守仁來辯駁諸公。

  劉健問:“你的意思,宋景、謝丕幾人所行,皆為心學。”

  “學生不敢如此自大,但宋景和謝丕所踐行的,確實為心學的知行合一。”王守仁道。

  趁著陛下和大臣沉思之際,王守仁繼續:“陛下方才問,為何將儒學列入科舉?

  臣以為,是因圣人的道理能使人明悟。

  心學亦可讓人明悟,同樣,心學,亦可做為科舉取仕的學問。”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