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427章 會典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大清早,嚴成錦便收到宋景上門拜訪的消息。

  宋景躬身作揖:“大人,地雷做好了。”

  制作地雷,需很多硫磺。

  改變硫磺與硝石的配比,會引發橫向爆炸。

  地雷與石炸砲類似,但改良后,威力變大了許多。

  只要清楚硫磺和硝石的配方,加以礬油,用薄厚適當的鐵器包裹,引線穿在竹筒中。

  這樣稍稍改造一番,很容易可制造出地雷。

  只是,安裝時比后世危險百倍。

  “本官在陛下面前夸了你,莫要讓本官失信于陛下。”

  嚴成錦猜測,他目前在陛下心中的信用值,至少是九十分。

  排在內閣三人后頭。

  “學生遵命。”宋景道。

  嚴成錦微微點頭,雖未收宋景做學生,但他一直以學生相稱。

  光憑這點品性,就能在他心里拿到及格的分數。

  宋景帶著王恭廠的匠人,帶著地雷和一百門神秘的火器,急速北上。

  嚴成錦望著輜車慢慢離開京城。

  何能笑著對嚴成錦道:“少爺,虎酒釀好了,要不要送一些到府上?”

  本少爺連女人也沒有,你讓本少爺喝這個?

  嚴成錦想了想,李東陽沒準能用上呢,道:“去讓王不歲送三壺,去李府,本少爺在李府等你。”

  不多時,轎子到了李府。

  嚴成錦等了沒多久,便看見王不歲坐著馬車趕來,遞上三壺虎酒。

  李東陽沒料到,嚴成錦又拎著酒來了,“喝酒誤事,本官極少飲酒你不知道?拿回去吧。”

  “大人,這是釀制的第一批虎酒,有龍精虎猛之效。”

  李東陽多看了平平無奇的酒壺一眼:“那老夫便厚著臉收下了。”

  等管家將酒拿下去后,李東陽又看向嚴成錦目光,恢復往日的溫度:“你讓宋景北上做什么?他一介書生,又不會打仗。”

  “宋景極有才學,應當堪當大用才是,不北上,如何建功。”

  弘治朝相對清明,只要立功,陛下幾乎都會封賞重用。

  就像他知道王越貪腐嚴重,卻不介意讓他當三邊總制一般。

  換明朝的其他皇帝,就沒有那么好的運氣了。

  如王守仁經歷的正德和嘉靖朝,雖屢有功績,卻不得重用。

  宋景之前雖有立功,但還不是官,陛下無法給予升遷。

  在翰林院編修典籍,堪稱龜速升遷。

  大明二百多年,出過數百個狀元,但能像李東陽和劉健等人,混得風生水起,屈指可數。

  故而,嚴成錦得出結論。

  官當得大,跟是不是狀元,關系不大,得看皇帝。

  宋景的官途如何,就看這次北上抗擊韃靼。

  嚴成錦見李東陽無意聊閨女的婚事,便起身離開了。

  李清娥站在中院的長廊,手里拿著香囊:“大人送了家父三壺酒,就以這香囊作為回禮吧,香囊可驅蚊。”

  胖丫鬟鳳嬌道:“里頭的香料,是小姐親手調配的。”

  嚴成錦接過香囊,對李清娥道:“謝謝小姐。”

  胖丫鬟的臉色變得不安,只見李東陽快步走過來。

  “清娥啊,爹腿上的老毛病犯了,你去給爹拿黃酒來。”李東陽語氣古怪,望著嚴成錦。

  “大人,下官送來的虎酒,有同樣的功效。”

  虎酒同樣有活血化瘀的效果,當然,內服就是另一番效果了。

  出了嚴府的府門,何能看著嚴成錦手中的香囊,“

  少爺向來不收外物,怎么這回收香囊了?”

  “你今天的工錢沒了。”

  李兆先望著汪洋大海,快到海南了。

  迎著海風,最快可一月回到京城。

  不知妹子和嚴大人成婚了每天。

  劉瑾咋咋呼呼跑出來:“糟了!李爺?”

  “何事?”李兆先轉過身。

  “咱給嚴大人帶回來的橡膠樹,發芽了!”

  劉瑾撥弄著橡膠樹的疙瘩,長出了嫩綠的牙。

  “這可咋辦?捻不出白汁了,嚴大人若說這不是橡膠樹,還不弄死咱?”

  回到京城,以嚴大人謹慎的性子,怕是要讓他證明這是橡膠樹。

  但這橡膠樹,全都發芽了,那疙瘩一剝就掉。

  “海南的土地能生萬物,一會兒停靠,你且先命人,送一半給許千戶種下吧。”李兆先道。

  在海南,植物長得極快,若真是嚴大人要的橡膠樹,到年冬,可隨秋糧一起運送回京城。

  “也只能這么辦了,李爺您可得給咱作證,這真是橡膠樹。”劉瑾道。

  八月下旬,內閣值房。

  李東陽、謝遷、劉健三人的書案上,堆疊著齊人高的書稿。

劉健捧  著手中厚厚的一本新書,老懷欣慰:“歷經五年,在諸公的齊心修撰下,大明會典終于修成了。”

  大明會典集百書之長,經過翰苑和內閣多次校對修補,才最終完稿。

  “去見陛下吧,自從韃靼人大軍壓境以來,總算有了一件喜事。”謝遷笑道。

  早朝,

  嚴成錦瞧見內閣三人滿臉紅光。

  “陛下,大明會典修撰成了!”劉健聲音壓抑著激動。

  他雙手捧著一冊書,李東陽手上也捧著一冊書,謝遷手上同樣捧著一冊書。

  嚴成錦知道大明會典,此書,堪稱大明第一史料。

  它記錄著大明的典章制度。

  史上,弘治皇帝為了賞賜修撰此書的內閣三人,賜了每人一件蟒袍。

  蟒袍乃是賜服中,最高檔次的衣服,可見功勞之大。

  弘治皇帝翻閱著大明會典,微微動容:“辛苦諸位卿家了。”

  百官沉浸在喜悅中。

  可正在這時,突兀但是卻令人覺得十分動聽的聲音,微微響起。

  “此書,或許還可以繼續修撰。”

  吳寬笑容僵住了,嚴成錦代表著都察院,可是、這小子說什么胡話呢!

  內閣三老,已是大明學問最高之人……

  李東陽微微側頭,露出些許期待:“還要如何修?”

  “大明會典,不限法制,應當還需有天文、歷法、文教、習俗等,交給都察院精修,可增補成書。”嚴成錦道。

  到了正德,嘉靖,萬歷朝時,都重修過此書。

  可以證明,它還有許多漏洞。

  吳寬嚇壞了:“陛下,都察院不修,別聽嚴成錦胡說。”

  都察院誰敢說,文才堪比內閣三人?

  嚴成錦倒是能理解吳寬,大明會典在吳寬看來,已經完美至極了,沒有精修的可能。

  “那就交給都察院吧。”弘治皇帝心中暗想,朕倒是要看看,你能修出什么來。

  嚴成錦命幾個御史,將大明會典領回來。

  弘治皇帝看向兵部,問道:“大同可傳回消息了?”

  “還沒消息,臣估摸著,應當快了!”秦竑估計,宋景已到了大同。

  三五第一_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