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232章 暮登天子堂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身后就是門,那東西能穿過門伸進來,絕對不是人。

  韓斯門活了大半輩子,從未嚇得這樣驚慌,漢城的皇宮,宮斗失敗的妃子會死去,傳聞,會化為景福宮的冤gui……

  他不敢想。

  可是他想不明白,為何大明的gui會說朝鮮話,要打個招呼嗎?

  “安……安釀哈塞喲!”

  “放……放我離開這里,我什么都給你。”

  嚴成錦面色肅穆。

  一道陰惻惻的聲音再次響起:“你拿走了藏書館的《宋氏天工》?”

  韓斯門心中大驚,它怎么會知道,這時,又一股刺鼻得讓人反胃的血腥味傳來。

  “沒……沒有!”

  正在這時,一道昏黃的光亮照進來。

  只見身前站著一具侍體,面對著面,異常猙獰可怕,嚇得他抱頭大呼小叫。

  腥臭的熱流濺到他臉上,熱乎的,是穴。

  韓斯門接近崩潰……

  光亮消失了,周圍恢復黑暗。

  一道陰惻惻的聲音再次響起:“說謊的人,最終都會留在這里。”

  “拿……拿了,我拿了!”

  紫禁城,

  錦衣衛火速回京,向牟斌稟告:“大人,嚴成錦將韓使節帶去了奇遇屋,那地方……屬下不敢進去。”

  牟斌連忙去東暖閣,向弘治皇帝稟告。

  弘治皇帝捻著美髯須:“朕倒是好奇,藏書館丟了什么書,嚴成錦要這樣大動干戈,將韓斯門威逼至此?”

  “陛下,朝鮮年年向我朝進貢,此舉有損我朝與番邦的朝貢關系。”張升擔憂。

  “宣嚴成錦和韓斯門進宮。”

  錦衣衛駕著快馬去良鄉,在良鄉的官道上,碰到了嚴成錦,良鄉的衙役押著韓斯門,返回京城。

  嚴成錦已知道,韓斯門的兒子韓俊,帶著《宋氏天工》等書,去了天津港,等待登船,并派了良鄉的衙役去追。

  “你的馬跑得比本官快,快讓牟大人派人去天津港,截住朝鮮的使臣,本官這就進宮。”

  折騰了大半日,回到京城,已近黃昏。

  嚴成錦進宮,快步前往奉天殿。

  弘治皇帝見了他,率先問罪:“朕聽聞你為了幾本書,押了朝鮮的使臣,為何呀?”

  李東陽三人和六部大臣目光,落在嚴成錦身上。

  只見,這個家伙手伸入懷中,掏出來一物。

  李東陽看到它,差點沒咳血出來。

  嚴成錦握住它,這才正色道:“韓斯門帶走的書中,有一本名為《宋氏天工》,此書記載著單筒望遠鏡、叆叇、船只的制造之法。”

  弘治皇帝和大臣大驚失色。

  “這等機密,你怎么放在良鄉的藏書館中?”

  江南出現工坊時,這早已不是機密了,制造難度不算高,匠人跳槽到其他民坊,很容易就制造出來。

  嚴成錦沒打算捏著這些東西。

  有競爭才有繁榮,只掌握在良鄉,大明反而故步自封。

  其實重要的,是力學和算數學,沒準會讓朝鮮發生什么改變,比如孕育出工業革命。

  “臣心系天下百姓,不想私藏。”

  劉健等人輕嘆一口氣,秘方傳承下去,價值連城,此子還將它抖出來,真是……大公無私。

  “那這書找到了嗎!”弘治皇帝嗔怒,朝鮮使節帶走此書,令他不悅。

  牟斌忙道:“已讓錦衣衛去追,昨夜離京的話,想來還沒有登船。”

  “你親自帶人去!”

  牟斌領命,快步奔出東暖閣。

  “陛下,不如將這些書入庫翰苑,不許坊間流傳。”劉健正義諫言。

  入庫宮中的藏書,嚴成錦并無異議,但不許坊間流傳,便阻礙了大明的繁榮。

  “陛下,臣將這些書追回,并非因其是孤本,臣家中還有好十本,追回韓斯門帶走的書,只是不想讓其流入朝鮮。”嚴成錦繼續道:“臣要在良鄉的船廠,興辦理科,教授這些書。”

  “理科?可是理學?”李東陽疑惑。

  理學是文科……

  嚴成錦說的理科,正是上一世的理科,將大明的讀書,分為文、理兩條路。

  讀書人十年寒窗苦讀,有些人考到了四十多歲,也不見得能考上科舉。

  可見,想考上科舉,要花上所有的時間,壓根沒有時間顧及理科的課目。

  所以,把理科拿給書生秀才去學,在大明,是極不合理的做法。

  朝廷決定取士的,是八股文。

  讀書人壓根沒有時間,去學這些雜學。

  并且,花一丟丟時間去學,也學不出成果來。

  想在理科上研究出成果來,也需要花費大半輩子的功夫,甚至比文科還要多。

  “臣說的理科,是研究數字的學問,同科舉一樣,也要考試。”嚴成錦道。

  弘治皇帝和李東陽等人的眼睛亮起來。

  “只不過,是設在良鄉船廠和工坊的坊間考試,臣在船廠,設置了一個職務,叫工程師,只要通過理科的考試,當了工程師,一個月能拿三兩銀子,多則五十甚至上百兩。”

  六部大臣倒吸一口涼氣。

  一個月上百兩的工錢?

  這是他們一年的俸銀啊!

  弘治皇帝有種做夢般的感覺,一個月花上百兩,雇一個工人,值不值?

  三十兩,能在京城買一畝上好的良田。

  四兩銀子,就能買一頭豬。

  二兩銀子,能買一頭五十斤的羊。

  一個月收入一百兩,天天大魚大肉啊!

  “你這理科考試,可有考試的戶類規定?”劉健都心動了。

  “沒有,不論軍戶、匠戶還是流民,皆能學習理科,成為工程師,考試自然也極其嚴厲。”

  大明的科舉,還算公平。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早上還是農名,晚上就有可能當官了。

  寒門子弟,也有出頭的機會。

  但大明律規定,胥吏、娼妓、皂役他們,極其子弟,不許參加科舉。

  在大明,商人的地位雖然輕賤,卻能參加科舉。

  徐經就是最好的例子。

  徐家是江南首屈一指的大戶。

  但胥吏極其子弟,卻不能參加科舉,唐伯虎慘,慘在斷絕了子孫后代參加科舉的道路。

  嚴成錦在船廠推行理科,胥吏子弟和賤民子弟這些人,本就不能參加科舉,全心投入到理科中,沒準腦子比讀書人還好使。

  弘治皇帝風輕云淡:“在良鄉推行了嗎?”

  “還沒有,過幾日船廠建成,便從匠人開始。”

  弘治皇帝頷首點頭,不清楚此舉何為。

  并未懲罰嚴成錦羈押使節之罪。

  韓斯門,也下了都察院大牢。

  一日之后,牟斌將韓俊押送回來,還帶回來一堆書籍。

  弘治皇帝道:“一并送到都察院,交給嚴成錦審問吧。”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