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80章 這是欺君啊?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牟斌道:“分完了,據廠衛來報,良鄉還弄了個極大的水車,似乎是叫摩天水車。”

  知道弘治皇帝關心良鄉的一舉一動。

  弘治皇帝見過水車,水車有什么好稀奇的,并未放在心上。

  次日一早,京城,

  許多畫師趕來良鄉,聽說良鄉有一個極大的水車,遠看與良鄉交相輝映,美奐絕倫。

  畫師們紛紛把這副美景花下來。

  沒過日子,京城的折扇上圖案,出現了良鄉的山水風景,那輪巨大的摩天水車,十分搶眼。

  一時間竟流行起來。

  連屏風和刺繡上,也出現了這樣的圖案。

  午朝,

  “陛下,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使徐說請求致仕。”劉健道。

  弘治皇帝端坐在御座上,百官們有些犯困,大事早朝奏了,午朝通常是不痛不癢的新聞,嚴成錦垂著頭站在角落里,連打幾個哈橋。

  “徐說為人清直,還不到六十吧?朕不許。”還算年輕,弘治皇帝心想這樣的人才,讓他再干幾年。

  大臣們習以為常了,連馬公這么老的人,還兢兢業業,他們有什么臉面不努力?

場面有點冷清,弘治皇帝緩和一下氣氛:“諸位愛卿,還有要事乞奏嗎?”嚴  大殿一片安靜。

  “成錦,良鄉的流民安置得如何了?”

  這才幾個月就想發家致富人人奔小康?嚴成錦聲音緩和:“良鄉還是清貧如水,流民一如既往的窮,吃不飽飯,衣不蔽體,住在骯臟不堪的草棚中。”

  此話極有畫面感,大臣臉色微微一變,有點不堪入目。

  弘治皇帝皺著眉頭,有些于心不忍。

  他去過良鄉一趟。

  良鄉總共三條街道,最長的主街不過百余米長,連午門到奉天殿相隔的距離,都不如。

  看似熱鬧非凡,卻是因街道窄短的緣故。

  巴掌大點地方,比京城差了十萬八千里遠。

  良鄉還是清貧的。

  天知道良鄉會變成什么樣,怕大臣們接受不了,嚴成錦小心翼翼道:“臣有一句話想說,怕陛下見了流民會耿耿于懷,還請陛下今后,不要去良鄉了。”

  陛下不務正業出宮去玩了?

  一片低聲嘈議響起。

  李東陽尷尬地低下頭,劉健和謝遷干咳一聲。

  都察院戴姍猶豫片刻,疑惑:“陛下何時出宮了?”

  朕能告訴你嗎?

  去一趟要四個時辰,回來得通宵補閱疏奏,你們以為朕容易?弘治皇帝老臉微紅:“朕以后不去就是。”

  大臣們點點頭,露出欣慰的笑容。

  才推行攤丁入畝,李東陽等人就跑去良鄉,曾鑒還特意去良鄉詢問,嚴成錦仔細想了想,道:“還請陛下降一道旨意,讓諸位大臣也不要去良鄉。”

  “為何?”

  “來回一趟太折騰,且大人們去說不得會擾民。”

  “不用陛下降旨,我等不去就是。”劉健真不想再去了。

  去良鄉一趟就等于沐休一日,坐四個時辰轎子,嫩腰也要散架,更別提老腰。

  良鄉還是窮,去一趟就夠了,沒必要去第二趟。

  “何須多此一舉,臣不會去的。”

  大臣們也沒興趣去流民聚集的地方。

  見狀,嚴成錦也不好強求陛下降一道旨意。

  出了奉天殿,嚴成錦將牟斌約到一處偏殿的墻角,四下無人,才道:“若陛下問起良鄉如何,還世叔請告訴陛下:良鄉一如既往的清貧。”

  牟斌有摸不著頭腦:“這是欺君啊?”

  “不是欺君,良鄉還是很清貧潦困的,良鄉多流民,牟大人也知道。”嚴成錦若有所思。

  “賢侄為何不想陛下去良鄉?”

  當然是不想陛下太吃驚,今日一個摩天水車,明日還不知道會出來啥幺蛾子呢,嚴成錦一本慎重道:“陛下去一趟良鄉,便要耽擱一日朝事。”

  牟斌點點頭。

  良鄉那地方雖說商人多了,但還是很窮的。

  嚴成錦的問題說完,輪到牟斌了,他也有事要請教,支支吾吾:“賢侄,世叔如今東山再起,毫無障礙,只是一直懷不上子嗣……可否幫世叔瞧瞧?”

  難道是……包pi過長?

  不是他庸俗,以他在這方便的膚淺了解,只能想到這個病因。

  “世叔,牟大人!還請去看正規的大夫,小侄……真的不是大夫,尤其是生殖科大夫。”嚴成錦正色道。

  牟斌陰沉著臉:“賢侄不肯幫世叔一次?”

  “……”嚴成錦。

  在牟斌眼里,自己大概是個掛逼吧?

  從迎客松大號折騰到摩天水車,牟斌一路見證。

  “有一就有萬,幫得了世叔一次,幫不了世叔一萬次,世叔不如問問劉獸醫……啊不劉太醫,劉太醫照料種牛,想來很有心得。”嚴成錦連忙告辭。

  牟斌痛定思痛,踏上了求醫之路。

  在去良鄉的鄉道上,

  嚴成錦撩開轎簾,過往商人比以前多了,但比京城遠遠不如。

  “京城人口,不下百萬人,商人不下十萬人,來良鄉的不過千余人,看似人多,其實多為伙計和馬夫,良鄉想成為大明的義鳥,差得太遠太遠。”

  良鄉還是清貧。

  三條街道,一眼望到頭,工坊皆臨時搭起來的草棚,許多都露天制作,下雨就要大大減產。

  寧壽侯府,

  挨了一頓板子,張家兄弟在床上躺了大半個月,堪堪能下床來走動。

  “哥,聽說福綠壽說,良鄉有許多新鮮的玩意兒,淘回來就能賣銀子!”

  “嚴成錦在的地方,打死老夫也不去。”張鶴齡這輩子也不想跟嚴成錦有瓜葛。

  他也不想去良鄉。

  一來是良鄉的流民太多,二來每次見到嚴成錦那個家伙都要倒霉。

  所以,對于良鄉,張鶴齡一直沒什么興致。

  既然哥說不去,張延齡只好作罷,想了想:“去醉鄉樓喝花酒?”

  “走!”

  出了府門,就是熱鬧的長安大街,張家兄弟邀了幾個要好的商賈去喝花酒。

  到了醉鄉樓,才喝了幾口,有個商賈張口閉口都是良鄉。

  “你在良鄉賺了多少銀子?”

  張鶴齡不屑地問。

  “趕上好時候,至少這個數起。”那肥胖的商賈,伸出五個手指,個個帶著金玉。

  所謂的好時候是業內術語,就是碰上弗朗機和大食人買的時候。

  張鶴齡激動地站了起來:“弟,去良鄉!”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