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541章 曠日持久的拉鋸戰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劉備擺出一副極具威嚴的架勢,嚇得那名剛從地上爬起來的小兵渾身直打顫。

  “主公恕罪!可是,有緊急軍情!”

  “廢話!我又沒瞎,難道看不到有緊急軍情?!”

  劉備像是抓住這個小兵當出氣筒一樣,自始至終沒給過對方好臉色。

  意識到劉備表現得太過失態,諸葛亮只好干咳了一聲,以此來提醒劉備。

  聽到諸葛亮的咳嗽聲,劉備才算突然緩過神來。

  “咳……”

  見劉備的臉色好看一些,小兵才顫顫巍巍地繼續解釋起來:“主公誤會了,在下要匯報的,并非是眼下的戰局……”

  “那是什么?”

  感到十分出乎意料的劉備立刻反問道。

  “額……”小兵遲疑了一下,然后將有些皺巴巴的書信畢恭畢敬地遞交到劉備的手上。

  劉備遲疑地接過書信,一眼下去很快就把信上的內容掃了一遍。

  “什么?!”

  只見劉備騰地一下猛然跺腳,別說是小兵嚇得趕緊跪了回去,就連諸葛亮都被驚得渾身一震。

  “主公,究竟發生何事了?!信上到底寫了什么?”

  劉備一言不發,臉色鐵青地把書信交到諸葛亮手上。

  “軍師自個兒看看吧。”

  諸葛亮納悶地接過書信,將上面的內容看完后,完整看了一遍。

  “這……這怎么會……?!劉琦公子竟要獨自突圍逃走?!”

  “真是關鍵時刻,人心離散啊!”

  劉備恨鐵不成鋼地說了這么一句。

  “主公,亮建議還是不要抱怨,先派人攔住劉琦公子吧!”

  “所謂‘天要下雨娘要嫁人’,他要走就隨他好了,反正他留下了三分之二的兵馬,也沒有什么對不起我們的。”

  事實上,劉備打一開始就把劉琦當成一面用來名正言順在荊州立足的大旗幟。

  現在劉琦走了,還只帶走了麾下三分之一的兵馬,這在劉備看來,對他自己非但不是壞事,而且還是值得慶祝的好事。

  因為這樣,他就能名正言順地接管更多的荊州兵馬了。

  當然,前提還是他得能守得住此次曹軍的進攻才行。

  然而諸葛亮可不這么看。

  眼下局勢如此不妙,將士們已經有十分之一左右開始倒戈相向,這種危急關頭,應該團結任何有生力量,先想辦法度過這次的難關。

  說白了,現在還沒到考慮在荊州內部爭權奪利的時候,外患還沒解除,想爭奪兵權未免太提前了些。

  “軍師當真覺得沒有劉琦公子不行?”

  劉備甚至還有些不服氣地這么反問。

  “主公啊,眼下這個節骨眼上,恐怕是沒了誰都不行。”

  諸葛亮的意思是,這種危急時刻,任何人都是重要的。

  “好吧,時間緊迫,眼下也容不得你多想了,就按照你的意思,咱們先派人去把劉琦公子請回來!”

  諸葛亮趕緊道:“主公,派人恐怕是請不回來!還請主公在此坐鎮!亮親自去勸說公子留下!”

  本來,劉備是真心不想接受諸葛亮的這個建議。

  眼下大敵當前,將士們無緣無故叛亂,他正是需要諸葛亮留在身邊替自己分憂的時候。

  這個時候,諸葛亮卻偏偏要去理會那個工具人劉琦,這讓劉備著實有些郁悶。

  同樣還有一件事,劉備非常清楚。

  那就是不能讓諸葛亮失望,特別是在這個非常時期。

  另外,挽留劉琦的好處對于劉備本人而言,也并不是那么難以理解。

  硬要說的話,其實他只是不愿意這么做而已。

  “好吧,軍師,那此事就全托付給你了。”

  “主公放心,亮定當竭盡所能,留下劉琦公子!”

  諸葛亮沒有察覺到劉備心中的真實所想,信誓旦旦地保證道。

  送走了諸葛亮,劉備開始認真地派人打聽其他城墻將士們向敵倒戈相向的原因。

  而他自己,則親自到陣前,以強大的氣場壓制所有人,以免有人再效仿之前那些將士們投敵。

  親身壓陣確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隨處劉備抵達最前線,那些正心猿意馬的將士們收斂心神,不敢再繼續胡思亂想。

  勉強控制住面前這一片的情況以后,劉備開始進一步整頓周圍的軍紀,加派人手看管第一線的情況。

  如果再有任何人在交戰時與敵人搭話,一律嚴懲不貸!

  立下這樣的規矩,使得劉備總算能夠勉強控制住西城門的整體局面。

  襄陽東城門。

  喬裝打扮成普通士兵混入隊列中的劉琦,此刻正鼓足勇氣,準備隨同樣偽裝過的徐庶一起,大開城門,而后順著東方一路殺出一條血路,逃亡江夏暫時歇腳,再乘船一路趕往江東。

  說起來容易,可實際上,這是非常了不得的驚天計劃。

  “公子!劉琦公子——”

  就在劉琦準備下令開城門的一剎那,后方傳來如海浪板此起彼伏的呼喊聲。

  有人在呼喊自己的名字。

  劉琦確信自己沒有聽錯。

  他看向徐庶,得到的卻是一個堅決的答案。

  “公子,快走吧,再不走就來不及了!”

  “聽聲音,是諸葛先生。”

  劉琦有些于心不忍置這個曾經幫助過自己的年輕謀士于不顧。

  “公子!諸葛亮此次定是要規勸公子,誘使公子留在城內,給劉備陪葬!”

  徐庶一語道破諸葛亮的用心,卻點不醒宛若身在夢中的劉琦。

  見劉琦不愿聽從自己的建議,而是最后決定先見一面諸葛亮再說后,徐庶仰天長嘆道:“天奈其何!”

  諸葛亮的套路也很簡單,無非是不停強調劉琦的重要性,言語之中再三極力肯定劉琦的能力,甚至有意無意地將劉琦稱作襄陽的救星。

  任何人經由諸葛亮這樣一灌迷魂湯都會忘了自己的斤兩,更何況劉琦還是個涉世未深的公子哥。

  被諸葛亮忽悠得五迷三道后,他只是象征性地與徐庶商量了一下,就打消了離開襄陽的念頭,決定和劉備一起,保證“誓與襄陽共存亡”的信念堅守下去。

  已經絕望的徐庶,也懶得再跟劉琦多費口舌了。

  該說的話,早在最初他就跟劉琦說得一清二楚,可最終,還是要看劉琦自己的選擇。

  而相信諸葛亮的一己之見,就是劉琦做出的選擇,至于這個選擇是對是錯……

  徐庶相信,很快就會得到答案。

  攻城如火如荼地持續著,即使是已經步入嚴冬,這緊張的氣氛還是難免讓人產生一種“酷暑仍未結束”的幻覺。

  “云兒,看到了么?”

  曹操站在瞭望塔上,用手指著遠處城墻上的攻伐之景。

  楚云順著曹操手指的方向眺望過去。

  這一次,負責攻打北城門的許褚、甘寧二人近戰得十分順利,巨型投石車、半途更換飛爪攀登墻壁的特殊親衛部隊,還有正面將士們的猛攻,以及荊州本地各郡縣將士們利用人際關系和出身的特殊性,對敵人士氣造成的毀滅性打擊。

  善用各種優勢的甘寧、許褚,已然開始掌控城墻上的空間。

  越來越多的襄陽守軍,開始難以招架他們二人進攻的速度。

  在城墻上如入無人之境的甘寧,以手中兩把短戟,不過一炷香的時間,已經不知道取走了多少敵人的性命。

  不甘示弱的許褚,也用他的巨闕錘,一次又一次讓襄陽守軍中的校尉腦袋開花。

  雖然趙云、張飛也被安排在其他城門負責指揮防御,但這一次,即使是武藝卓絕的他們,也無能為力。

  因為這回曹軍不再是試探,也不是小打小鬧,而是大舉進攻。

  投入的兵力數倍于曹軍不說,就是善戰之將的數量,劉備和劉琦二人的將才加到一起,也比不上曹軍的五分之一!

  若論單打獨斗,趙云和張飛還能在參與此戰的雙方將領中拔得頭籌。

  然而,真正開戰以后,曹軍將領們根本不會給他們二人單打獨斗的機會。

  最初,張飛還想依仗個人勇武,帶著一小隊親衛充當突擊隊,意圖直插敵人心臟,擊殺對方的領軍將領——陳昭、吳塵等。

  然而,經驗老到的吳塵、陳昭明知單打獨斗并非張飛的對手,便索性避其鋒芒,讓身手了得的全旭等將來保護自己的安全。

  結果張飛自然是弄巧成拙,非但折損了不少跟隨他多年的親衛,而且若非親衛們以死相護,恐怕張飛自己都要折在敵人的包圍之中。

  吃了這么大的虧,張飛總算是老實下來,不敢再妄自行動了。

  進攻一直持續到了黃昏,曹操見天都快完全黑下來,便決定鳴金收兵。

  雖說還是沒有那一道城門被攻破,但是這一次,曹軍一整日的攻擊下來,絕對是收獲頗豐。

  首先,在戰損上,曹軍雖然是攻城一方,但是占據了極大的優勢。

  再者,有荊州各地而來的士兵們向敵人拉攏勸降,竟導致軍中整體的數量幾乎越打越多。

  襄陽守軍一整天下了,人數減少了足足五分之一,但其中有一大半的都不是戰死的,而是選擇臨陣叛變到了曹軍這一方。

  唯一讓人感到可惜的,就是在劉備、諸葛亮還有劉琦三人的精誠合作下,叛變的勢頭已經被壓制住,明日攻城之時,如果還想故技重施,恐怕很難能再一次得逞。

  當晚,曹操大肆犒賞將士們,當然,除了不能飲酒以外。

  打了勝仗再加上有所犒賞,直接把曹軍以及荊州兵們的士氣推到了最高峰。

  翌日,曹操一聲令下,將士們再度向襄陽展開進攻。

  巨型投石機的狂轟濫炸,如火炮般傾瀉在襄陽的城墻上。

  盡管襄陽城防堅實,高度也遠非一般的城池可以比擬,但是時間一長,隨著一塊又一塊巨石砸來,各處城墻以及城門都變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

  “云兒依你看來,今日我軍能否破城而入?”

  如今,曹操正請楚云、郭嘉還有曹昂三人一起,在瞭望塔上觀摩戰況。

  遠處,兩軍將士們已經小到幾乎肉眼難以確認的程度。

  “叔父,侄兒認為,恐怕今日還是難以一舉決出勝負。”

  楚云對戰局的判斷和預估,還是比較偏向于保守的。

  誠然昨天曹軍已經占足了便宜,今日交戰是也能明顯感受到我軍將士們的士氣非常高漲。

  但作為防守方,襄陽守軍的客觀優勢并沒有完全失去,嚴格來說是非但沒有動搖,而且仍然牢牢掌控在手中。

  這樣的情況下,曹軍想要一舉攻克城池,還是很難的。

  再加上勸降的方法劉備、諸葛亮等人必定已有所方法,曹軍無法故技重施,很可能今日的結果不會如預想的那么好。

  襄陽是塊難啃的骨頭,這一點早在開戰前,所有人就都很清楚了。

  曹操點了點頭,也不失望,而是看向郭嘉和曹昂道:“奉孝,子脩,你們二人怎么看?”

  “回稟主公,在下與車騎將軍的看法一致。”

  “父王,兒也覺得師弟說得沒錯。”

  “嗯,實話跟你們仨說,我也不認為今天就能攻克襄陽。”

  難得的是,他們四人竟然也會有意見完全一致的時候。

  攻城是殘酷而無趣的事,即使是古往今來諸多文人經過文學氣息渲染后得出的各種奇謀詭計,也很少有用在攻城戰中的。

  尤其是在已經開戰之后,能動用的詭計就更是少得可憐的。

  當奇謀詭計無處可使時,曹軍能做的,就唯有利用將士們的尸體,作為強行砸開襄陽城門的利器。

  曾幾何時,楚云看到有人戰死沙場,心中就會生出一種悲天憫人的感覺。

  可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再加上楚云逐漸融入這個時代后,如今再看到類似的情景,也只會覺得“麻木不仁”。

——手機\端一秒記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枯燥而殘酷的攻城戰再度持續了足有一天的時間。

  漸漸地,襄陽城內的守軍,開始浮現出各種先前潛藏著的問題。

  隨著戰死士兵數量的上升,百姓們對劉備、劉琦的支持度也幾局下滑。

  謾罵,抱怨,還有各種各樣的謠言再一次從被打壓中崛起。

  尤其是經過前兩日與荊州各郡縣兵馬的交戰,流言蜚語已經滲透進城中的每一個角落。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