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三百九十七章:一五計劃收官(一)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短短幾天的功夫,就在南京城里上上下下無數雙眼睛的注視下,被大家心中默認了死刑的安定伯顧語反而活著從詔獄里被‘抬’了出來。

  后者的事查無實證,雖免了死罪,但一道圣旨還是降了下來。

  轉任臺灣錦衣衛指揮同知,原臺灣錦衣衛指揮同知紀綱調任南京。

  雖然這年頭去臺灣,在所有人的心目中都等同于流放,但大家伙還是沒少在背地里向顧語挑大拇哥。

  真是一條鐵錚錚的漢子啊,在詔獄里扛幾天大刑,竟然都能一個字不吐,生生把案件扛到查無實證。

  不僅命保全了,連爵位也沒有被褫奪,無非就是降級使用,靠著外戚的身份,將來未必沒有殺回來的希望。

  只有當事人的朱文奎最是患得患失。

  “打虎不死,他日勢必反被虎傷。”

  于謙又開始在耳邊嘀咕了,說什么臺灣山高水遠,又一直是由皇帝垂直管制,跑到那地界,很容易就拉起一支班底,將來等顧語回轉南京,那這個班底,可就是朱文圻的羽翼了。

  看似流放,是為補償之舉。

  這也是朱文奎有些患得患失的根本原因。

  既為顧語活著而開心,又為自己的未來而擔憂。

  人心中的鬼蜮魍魎,變幻多端無法揣測,朱允炆也沒有打算去時刻監督自己兩個兒子,楚門的世界已經開始,他這個導演已經不需要時時把控了,他還有更多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比如說,臨近年底時來自大理寺的問題。

  在五年計劃中,大理寺的任務是對各省內發生的,超過兩人及以上兇殺案、落草為寇劫殺案、嘯聚禍害地方等大案的復查率達到十成十,前四年大理寺一直沒怎么出過問題,而今年眼瞅著都要收官了,出問題了。

  上一任大理寺卿年初的時候因為歲數原因致仕,新任的大理寺卿高肅人如其名,辦公嚴肅一絲不茍,又加派親信人手下到各省重新復查,這一查,還真發現了不少的冤假錯案。

  沒辦法,只能一邊敦促地方抓緊破案,一邊找到內閣匯報。

  “眼看還有一個月,隨著各省的布政使入京,一五計劃就宣布結束了,這個節骨眼上,你們大理寺跟內閣說,出了問題!”

  分管大理寺的解縉當時就急了眼,恨不得拿手里的奏本把高肅抽成豬頭。

  “連工部都把最難的炮彈技術難關給攻克了,十部、都察院所有任務都悉數完成,就你大理寺一顆老鼠屎,要壞整鍋湯。”

  雖然被罵的狗血噴頭,但高肅并沒有任何懼色,相反挺直了胸膛義正言辭的說道:“前幾年,大理寺雖然也在復查地方大案,但對于很多起無頭公案、查辦困難的案件一直采取的都是寧可抓錯不可放過原則。

  為了保證破案率,對于明顯證據不足的罪犯被地方判處死刑的,依舊選擇了默認和支持,解閣老,大理寺是大明律最后一道底線,不能搞得過且過。

  想非法殺一個人很容易,利刃劃過喉嚨,尖刀刺進心窩就可以實現,但想要合法的殺掉一個人,在行刑前,最少需要幾個月甚至一兩年的時間去做調查工作。

  這樣才能保證死刑的懲罰和殺頭是合法性的,不然,像地方那種,今天案發,明天抓人破案,第三天就直接殺頭的行為,屬于非法殺人,大理寺這邊,不允許。”

  解縉氣樂了,低聲怒道:“就算你高常觥是正人君子,但你能不能有一點大局意識,還有一個月啊,你就不能等一個月在交這份報告嗎?

  總結完了一五還有二五,后面五年的時間吶,不夠你查案的嗎!”

  “但就這一個月,要多死多少人,這些人里面,又有多少是無辜的。”

  高肅絲毫不打算退讓,目視解縉,毫不畏懼,他甚至環視了一圈,除了滿臉怒氣的各部尚書外,其他幾名閣臣的臉色一樣不是怎么太好看。

  “如果解閣老和內閣覺得不滿意,那就把下官這份奏本封存起來便是。”

  幾人都氣笑了,內閣封存?

  這事要是讓朱允炆知道了,那性質之惡劣,可比完不成計劃任務還要嚴重。

  高肅這是拿話剛他們呢。

  “事已至此,說什么有的沒的也沒什么意思了,向陛下呈報吧。”

  內閣幾人都大感頭疼,本來可以交一份完美答卷的,結果臨近結束的時候,發現注定考不了滿分,這對于內閣這個考生來說,簡直體驗了一次無力回天的痛苦。

  果不其然,這事跑謹身殿里一說,朱允炆也難免有些不開心了。

  “今年的時候,大理寺查出來地方有些案件不清晰、有問題,出于對律法、對無辜百姓的保護,慎重處置是一件好事,是負責任的表現,朕很開心并不生氣,但朕怒的,是前面四年,大理寺都在干什么?”

  由不得朱允炆不惱,眼下通政司關于一五計劃收官后的求是報刊文都開始撰詞潤稿了,本想著過年的時候,給全國老百姓交一份完美答卷,亦或者送上一份新年禮物,現在倒好,非要折下一點朝廷的臉面。

  現在辦也來不及了!

  一個月,查清全國有疑點的大型兇殺案中的嫌疑人是否確切犯罪,壓根不現實。

  “有疑點的并不多,就那么寥寥十幾起,臣建議,這些案件該查的繼續查下去,但對外,就是查明了,所有執行斬立決的案件,全部是事實清晰、證據確鑿。”

  說這話的就是楊士奇,大明的內閣首輔。

  “比起朝廷的顏面來說,善意的謊言是有必要的,要讓全國的百姓看到,在陛下的治下,內閣并中樞,切實有力的完成了五年計劃任務,朝廷,有信心更有能力讓我大明越來越強盛、越來越泰平。

  盛世不遠,皆陛下大治之功,這對凝聚民心、國家意志都是有著極大幫助的。”

  撒謊不丟人,關鍵要看在什么地方撒謊,這個謊言值不值得撒。

  朝廷向老百姓撒謊,說出去確實不好聽,但老百姓也不知道朝廷撒謊了不是。

  又沒有電視、自媒體啥的,河北發生的案子,河南都不可能知道。

  這種蓋子,很好捂住的。

  楊士奇的建議還是讓朱允炆動了心的,固然乍一看,這般做,最大的受益者是皇帝和內閣,因為兩者通過撒謊的方式保全了名聲,但實際上真正受益的還是國朝這個虛無的主體。

  民心凝聚、交口稱贊。

  這不就是一件大好事嗎。

  “大理寺,該查的查。”

  這句話從朱允炆嘴里一出,所有人心里便都明白了。

  皇帝這是接納了楊士奇的建議。

  該查的查,那不該報的就別報了。

  “上一任大理寺卿讓朕和內閣來替他擦屁股,他倒好,致仕歸鄉頤養天年,想平穩著陸,做夢!”

  忍一時越想越氣,退一步越想越虧。

  朱允炆壓根就不是什么心慈寬忤的性子,這些糟爛事他是扛下來了,但這口氣非得撒出來不可。

  “瀆職、空怠國事,枉辜圣恩。”

  三項罪名一項比一項嚴重,都不用朱允炆吐口,御階下這十幾號一二品大員心里就明白了。

  景清一步跨出:“都察院與刑部馬上拿人,就此三罪進行審查,待確鑿后交大理寺。”

  大理寺有個規定,那就是不受理不死人的案件。

  大家常看到的所謂三法司會審只針對官員,而且還是高級官員犯死罪。

  流程就是刑部抓人、都察院審察定罪,確定是殺頭的罪過后,交大理寺復核死刑并確定執行。

  “那就這樣吧。”

  定下了此事后,朱允炆道:“下個月,各省的布政使都要入京,朕已經提前差御前司籌備一五計劃的慶功國宴了,接下來,諸卿已經辦完工的,各自匯報一下成績吧,也讓朕開心開心。”

  眾人對視,都松了口氣,臉上洋溢起自豪的笑意。

  五年嘔心瀝血的奮斗,總算,到了該炫耀成績的時候了。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