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兩千八百八十一章 團團圓圓股份含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小易,小易你吃飯了嗎?”

  第二天中午時,畢構推著小機器人找到李易。

  李易跟永穆公主和小蘭在河堤上挖野菜,之前大家太過興奮緊張,要舒緩一下心情,過來玩兒。

  挖蒲公英、車前草、葶藶,揪莧菜、灰菜等野菜。

  一組宮女太監,就是桃紅、青松八人組,負責挖小根蒜。

  這里還有大葉酸與狗尾巴酸,遇到這樣的就揪下下吃,不用洗。

  “帶東西了,在外面吃,老畢你一起吃?”

  李易看畢構,有事兒?有事情你不讓小機器人跟我說?你又不是沒有小機器人。

  “老夫最近有些鬧心,不知道該干什么,轉來轉去,問一下朵朵,她說你們在這里。”

  畢構道明原因,他茫然了,大唐把周圍全給干掉了。

  他的小機器人起名叫朵朵,因為他有一個小孫女,很可愛,還不到一歲,小名朵朵,他就把人家小機器人的原來稱號給改了。

  小機器人無所謂的,我們的數量就這些,你改了名難道會多一個?

  “去年在外面,沒吃上小根菜盒子與貓耳朵湯,今天過來就是要吃,順便把灰菜和莧菜焯一下拌涼菜。

  你過來就一起吧!等我們一會兒,還沒做呢,面和好了。

  黃瓜條也壓出來來了拌的咸菜,蒜茄子是昨天晚上弄的。”

  李易又挖了幾個貓耳朵菜,邀請畢構和其隨從。

  “不急,不急的,水干凈嗎?拿河水做?現在的河水最渾濁。”畢構不想吃了。

  開春后這段時間天熱,降水增加,河地淤泥發酵后被水沖著往上返。

  “莊子里的水,就算河里的,煮開了也沒問題,好像古代人在河邊不吃飯似的。”

  李易鄙視,你我講飲水科學?

  “莫說古代,幾年前大家都在河邊直接喝水,眼下的洛陽宮河邊附近的人依舊從河里打水。

  然,除了一些經過檢測的井水外,百姓們不喝生水,怕得病。

  你看看面前河里的水,它……有魚,快抓,大魚,做個湯。”

  畢構說著一指水,發現存在很多條大魚。

  “禁畿內漁獵采捕,自正月至五月晦,永為常式。”李易說一句話。

  “有人偷摸抓和釣,你莊子里過路的河,無人看到。”畢構還是想吃魚。

  “告訴他們用摩托車給我送兩條鯽魚,二斤左右的。”

  李易滿足畢構的愿望,莊子有養魚的地方。

  兩條夠用,他不喝魚湯,他喝葶藶湯。

  “挖了許多野菜,吃不完浪費,呃……”畢構又看籃子中的野菜。

  “不浪費,剩下的拿回去晚上吃,你別喊人來。”

  李易搖手,我想清靜清靜,一大群人跑到這,我不用吃飯了。

  “老夫何時說叫人?蒲公英你給老夫裝一些,老夫晚上吃。”畢構不承認。

  大家做飯,包盒子,真正的包盒子技法,不是一張面皮對折再捏,而是兩張捏一圈。

  對折的其實是餃子包法,圖省事兒。

  盒子包完,看周圍一圈,像齒輪,團團圓圓,否則就成了半個月亮。

  一個小時之后,大家開吃。

  大屏幕吊起來,看看節目,洛陽和長安的民生。

  長安外面的田地中小麥正在等著收割,今年晚一些,看節氣,距離小滿還有半個月。

  小滿一到,基本上就行了。

  百姓在田間撐網捕麻雀,眼看著要收獲,麻雀會成群飛來吃。

  稻草人和布條等東西不好用,時間一長,麻雀發現沒危險,繼續吃。

  百姓有錢了,弄來網,看著麻雀往上沖,掛在上面下不來。

  再帶個筐,留一個小洞,放下網,摘一只就塞進去一只。

  重新把網支起來,等收差不多麻雀后,筐搬到路上,推獨輪車去長安賣。

  城南李家莊子就收,做成吃的賣。

  李易并不擔心麻雀會被捕殺光,平時不捕,收獲農作物的時候再驅趕和捕。

  “那片地要種何物?”畢構喝一口葶藶湯,指著一大片翻耕完的空地問。

  “大豆,冬小麥收獲后會種玉米,春大豆收完則種大白菜,就搶這點時間。”

  李易一看就明白,那片地沒種冬小麥,種的晚大棚,提前拆,種早大豆。

  就是大豆跟蔬菜換著來,而冬小麥的地跟玉米換著來。

  別的地有的種花生、土豆、地瓜、水稻。

  種多了肥跟不上,就空一年,養養地,農家肥要施進去養。

  或者種大豆,然后留根,不考慮大豆產量,養豆蟲,大豆做豆腐或榨油后的渣子發酵再回田。

  像種煙草時,說豆餅煙,即把榨油后的豆餅粉碎了當肥料施進去。

  后來發現直接用豆餅不如先把豆餅給發酵一下,如此利用率更高。

  鏡頭一換,出現在面前的是生豬養殖場。

  不少人在那里看豬糞,有的車在裝糞,運走。

  “要運地里去?發酵了么?”畢構吃著飯,居然不惡心。

  “發酵了,不發酵不能直接弄地里,雞糞也是。”

  李易說著夾盒子吃,蘸蒜醬,不要陳醋。

  畫面再切,一戶人家在干活,砌豬圈。

  旁邊有豬圈,里面有五只豬,再砌的看規模比原來的大很多。

  地上堆了不少石頭和磚,還有篩子、水泥袋,顯然工程量不小。

  “他家賺大錢了?旁邊擺有鐵管子,像莊子里那樣喂水和沖洗?”

  畢構把李家莊子都轉遍了,不止他一個人。

  李家莊子有自己的養殖場,亂七八糟的什么都養,動物園還有大熊貓和企鵝、金絲猴等動物呢!

  “不是他出錢,養豬協會出錢,他只負責修豬圈、養豬,偶爾打點豬草。

  養豬的主飼料都不需要他家出,他家自己買價格高,協會統一買。

  目前養豬協會的利潤控制在百分之二十,不算低,四年回本,當年賺的百分之二十,第二年又投入進去。”

  李易看著畫面講養豬協會的利潤,余懷德他們組建的。

  “你怎曉得?”畢構不認為李易連別人的利潤都算得清楚。

  “李家莊子股份在其中,他們就算不給朝廷報賬,也要告訴我。

  否則利潤為何控制得如此穩定?高了不行,低了同樣不可以。

  其實不進行疾病防疫的話,利潤能達到百分之四十,但一個不小心,全完。

  家財萬貫,帶毛的不算,死幾十萬頭豬,對民生影響太大。”

  指指自己,咱有股份,在里面還是大頭呢!

  請:wap.shuquge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