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僧道買煤油燈和暖水瓶?好,買了能用,我家中有,方便。”
余懷德在一個茶館里喝茶,茶水不好喝,沒有李家莊子的好。
他卻愿意在外面溜達,一群人一起轉悠,看能投資什么行業。
或者先了解情況,等李易那里找去開合作會,讓出錢立即出錢。
“那位后生,哪里說叫買東西。”
一喝茶水的老者戴個花鏡看報紙,從頭看到尾,沒看到余懷德說的話。
“老丈也看報?”余懷德好奇。
“讀過幾天書,后來家中遇事,便不上學,唉!過去了,都過去了。”
老頭搖搖頭,似乎不愿意回憶過往。
余懷德點下頭:“報紙上在暗示,跟明示差不多,一邊提邊關將士,一邊送東西給寺觀,寺觀錢財那么多,何必送?”
“竟是這般?”老頭恍然。
“李東主好人,幫僧人和道士們免災。
不然即使報紙上不寫寺觀中有多少錢財,總歸有人會傳出去。
那時有強人,或許動起長安、洛陽的寺觀不易,其他地方的當被惦記。
買了東西,誰搶去暖瓶可自己用,煤油燈沒有油,要之無用。”
另一個老者在旁出聲,從別的角度分析。
“有道理。”余懷德懂得破財消災,生活教會他的,比如在李家莊子。
馮掌柜放下茶碗:“他們買一部分,晚上照亮寺觀,別人不曉得他們有多少錢。”
“別人打進去翻找,就知道了。”又有一茶客問。
“換成兌換券,好藏。”宋掌柜笑著說。
好幾個人看向他的衣服,似乎想看透,里面揣多少錢。
宋掌柜不在乎,依舊笑著:“我錢多,隨身攜帶至少上千緡,都是跟李東主合伙做買賣賺的。”
想透視他的人扭回頭,他們只是看看,一聽到對方跟李東主合作,知道是誰,別說沒打算,有打算也趕緊把苗頭滅了。
等到了吃中午飯的時候,大家再一交流,事情明朗。
寺觀有錢,怎么來的不重要,反正就是有錢。
李東主讓他們花錢買東西,錢李東主賺去給百姓用,他們有煤油燈與暖水瓶使喚。
這么做是保護他們,他們有錢被人惦記上不好,剩下的東西怕被搶,趕緊換成兌換券。
兌換券最好別放在自己手里,交給官府保管。
如此,煤油燈和暖水瓶沒人搶,換不了錢,一賣保證被抓。
事情傳開,連僧人和道士一時間也不知道對不對?聽著有道理。
這么大的事情,瞞不住,一旦別人知道,麻煩嘍!
那……買一部分?剩下的東西換兌換券,找地方藏?
給官府……不如給李家莊子保管,遠的地方不清楚他們怎么辦,洛陽旁邊有莊子。
想來李易還是守信之人,說什么就是什么,他又不是真的缺錢。
司馬承禎得到消息,跟葉法善、善無畏,面面相覷。
“當真是他們說的情形?”司馬承禎問二人。
兩個人茫然,天知道,保護?
“我去問問李易,在那吃飯。”司馬承禎急匆匆離去。
葉法善看看善無畏:“吃飯,今天吃殺豬菜,酸菜腌好的,煮時間長之后不酸,肉肥的少吃,送來的大部分是瘦,血腸嫩。”
善無畏夾一片姜,嚼著:“姜的時間把握得好,血腸想來后放進去,先放血會煮碎,腸皮太老嚼不動。”
“蘸蒜醬,湯里沒放多少鹽,太淡,倒是喝湯方便。”
葉法善先把湯舀碟子中一點,稀釋醬油,再夾肉和酸菜蘸。
司馬承禎轉來轉去,找到李易。
李易端湯盅喝湯:“不能多放鹽,湯喝起來看著不咸,實際鹽多,對身體不好。”
他先跟介紹為什么,再喝。
司馬承禎進來:“李大夫,你叫他們買煤油燈是為了保護他們不被搶?”
‘噗咳咳……’
李易一口湯噴出去,咳嗽,好在最后時刻轉頭低頭。
吃飯的其他人:“……”
“對,咳咳咳!就是保護,哎呀!咳!保護。”
李易終于能說出話來,一口嗆的,絲毫沒準備。
司馬承禎瞪大眼睛,持懷疑之意看李易:“果真?”
“果真!”
“當真?”
“當真!”
“那你為什么嗆到?”
“不愿讓別人知道我一番良苦用心,偏偏被你發現,太過吃驚。”
“你這么解釋倒是說得通。”司馬承禎點頭,行,當真的聽。
“你是如何知道的?”李易真吃驚,誰腦補的?厲害了!
“整個洛陽宮已傳遍。”司馬承禎好無奈。
“哦!天下還是不乏智者。來,司真人,一同用餐。”
李易緩緩點頭,邀請對方吃飯。
司馬承禎邊找椅子邊說:“我復姓司馬。”
“對對對,我想起來,有這個姓,還有司戶、司倉、司……”
“司戶和司倉是官職,李大夫莫要拿別人姓氏開玩笑。”
司馬承禎反應過來,你還用我教?
“沒事,你可以拿我的開玩笑,我不在乎。”
李易接過宮女端來的餐具,給司馬承禎擺上。
“你姓……你這姓好,好啊!”
司馬承禎想開下玩笑,突然反應過來,李在當朝乃國姓。
拿李姓開玩笑?開玩笑!
畢構咧嘴笑笑:“小易這孩子,我打小看到大,樂于助人,不信看老夫一口牙,又白又齊,小易給拾掇的。”
“小易此番行事,把老夫也給瞞過去。不過再想想小易,擔心別人家房子漏雨,又是給蓋高層,又是給送家具,便能理解。”
盧懷慎附和,畢構沒說錯,小易人好。
“剛柔總會默默關心別人,怕別人路不好走,以我名義去修路,錢卻是剛柔出。”
張九齡不甘落于人后,提修路的事情。
司馬承禎左右看看,承認別人沒說謊,全是事實。
自己的牙有兩顆亦是李易給補的,補好后跟原來的牙一樣,沒要錢。
他感慨:“李大夫心懷天下蒼生。”
“沒那么偉大,就是瞧見百姓過苦日子,能搭把手便搭把手,諸位大臣才是國之棟梁,司馬真人傳道四方,教化百姓。”
李易先把功勞拿到手,再捧捧別人。
互相捧唄,大家都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