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兩千零二章 貨幣易換軌難鋪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地瓜片不能煮太久,幾分鐘就熟。”

  晚上整個醉仙居一起吃火鍋,李易跟別人說。

  “下午時得到消息,佛、道已經達成共識,欲選無月之日正式遞帖邀李易講經論道,日期定在下月月圓之夜。”

  蘇颋夾一片地瓜扔在鍋里煮,說午后情報人員提供的信息。

  “哦,還有二十多天,估摸他們在準備道具、訓練人手,要跟我玩大型幻術表演。

  說起來這個幻術啊,皇室有表演,老道和尚們糊弄人時熟練著呢。

  我若專門給他們一些工具,想來他們更是如虎添翼。

  行吧,我最近琢磨琢磨那天需要什么輔助,地點選在哪呢?”

  李易才出來對方想玩大的,比如表演個登月飛天什么的。

  吊個繩子就行,他們沒有鋼絲繩,他們可以有結實的蠶絲繩。

  那么得有吊東西的地方,比如山崖旁邊,高樓所在,伸根結實的長竿子到外面掛線。

  “如果下大雪,我在平地上跟他們講經論道,他們能使用的手段就少了是吧?”

  李易突然想起個陰損的主意,你們變戲法,月圓之也下雪,燈光再一照,跟白天似的。

  雪歸老天爺管,地方他可以定啊。

  “小易,讓他們選,咱們看個熱鬧。”豆盧貴妃要看大型幻術表演對決。

  “他們估計能選有山有樓有水的地方,方便藏人和安排道具。

  看熱鬧的百姓正好先去烈士陵園祭奠一番為國征戰而不朽的英靈們。

  也叫僧人道士到那里轉轉,告訴他們,大唐百姓的好日子是誰給的。”

  李易答應,玩兒唄!

  梨園的、平康坊的、思恭坊的,正好表演節目,可以多演出幾日。

  “小易,朝廷發行紙幣,與李家莊子的兌換券交換時的成本方面……”

  畢構終于找到說話的機會,趕緊問,他等了一下午。

  “哦,朝廷的紙幣印出來,等兌換券磨損,需要換新的時候直接換成朝廷的。”

  李易說著把放進鍋里的地瓜片撈出來,熟了。

  畢構愣神,過幾息:“如此簡單?”

  “不然呢?要不是你想控制成本,其實直接回兌即可,不差那點錢。

  眼下制紙技術又有所提高,新的兌換券會應用。

  大額的五十錢及以上的才用,二十錢以下和分角不用,一張紙幣成本在一錢左右。”

  李易就著話題說現在李家莊子的技術更新換代,越造越貴。

  “何以如此?”宋璟不解,成本過高。

  “結實,不容易損壞,百姓拿著放心,小面值的損毀嚴重,甚至弄沒了不心疼。

  等朝廷出紙幣,金銀鋪子額外增加職能,展開其他金融業務。

  尤其是存款,有錢的百姓把錢放之后的銀行。

  即便存取平整丟失,按照登記的籍貫和手印也能取,略微麻煩而已。”

  李易一步一步推進,不敢突然開放全部金融產品,尤其是股票和期貨。

  朝廷發行紙幣時,農作物正好推廣到大唐。

  糧食價格下降,農作物變成飼料喂養家禽牲畜。

  銀行出現,有利息存在的情況下,貨幣應該貶值。

  因為東西多,貨幣貶值被新增加的糧食和牲畜數量沖抵掉。

  貨幣沒貶值的時候斗米八錢,貨幣貶值之后斗米五錢。

  單獨按照糧食算,貶值百分之六十沒問題。

  實際上不能這般計算,需要綜合考量。

  “易弟看著辦!”李隆基出聲,招呼大家吃飯,別想著將來的事情。

  眼下不適合問,都回去看書,不懂的再問自己的易弟。

  眾人放下心,享受著美食。

  宮女太監們服務著,不時偷吃東西。

  他們吃江米條和蟹味酥,畢構給戶部弄的,從李易這里還要了方子。

  李家莊子制作很多,為工作中不能及時吃飯的服務人員準備。

  宮女太監們揣進兜里,還有松子、榛子,餓了的時候吃幾口。

  怕吃的時候動靜大,可以含糖,含一塊糖不至于因低血糖倒下。

  大臣和李隆基等人看見了也不出聲,別耽誤做事情即可。

  “剛柔,嶺南的路,照比現在的技術,還能再修修,從嶺南至長江。”

  張九齡端著自己的餐具來到李易的旁邊坐下。

  “莊子有人到鄂州等地方了,根據實際情況安排,莊子買下許多地,給當地百姓打個樣兒。”

  李易認為不存在問題,路原來已經修過,挺好的。

  “火車。”張九齡說出兩個字。

  “火車,嶺南修火車道?多送些大牲口過去,火車……那啥,先修路,盡量把路修平整寬敞。”

  李易腦海中出現從廣州到長江邊的火車鐵軌,那是怎么修的?修多長時間?

  廣州的鐵路好像是繞一下修的,往西繞,到長沙,然后再轉想東北方向的武漢。

  不是直接穿到長江邊,所以現在還是修正常的路比較好,國道,走大牲口。

  “不能修?”張九齡比較遺憾,他看到火車的便利了,速度真快呀!

  “理論上來講,沒有不能修的火車道。但著眼于當下,有那個錢啊人力啊,可以修很多別的路,不值得。”

  李易勸,別惦記了,未來五年不會有從廣州過來的鐵路。

  想修的話,分段修,先修一段,解決兩個地方的物流,之后隨著發展再修。

  一點點的,一個城市連一個城市,最后形成鐵路網。

  普通的路簡單,能走馬牛騾子驢就行唄!

  上嶺費勁的話要么向開大庾嶺一樣開山,要么盤山往山走。

  石瞎子他們村子的路不就是盤山么,那個位置關鍵,守著可以看到周圍一大片地方。

  “也好!”張九齡見李易不答應,顯然困難,他放棄了:“可令到廣州市舶司貿易之商捐款擴修。”

  “不可!”李易搖頭:“人家已經交了稅,額外管他們要錢哪成啊。倒是周圍的百姓可以用用。”

  李易反對使勁剝削商人,百姓有每年的調,修大庾嶺的時候就是趁那個機會,百姓沒有什么事情,前去修路。

  超過百姓調的時間,就額外給錢,用人家義務的時候,多給好吃的,干完活兒還能長幾斤肉。

  “嗯!”張九齡端東西又走了,他過來一口東西也沒吃,何必搬餐具呢?

  李易就挺納悶的,你自己單獨過來坐一下問問,能影響什么?

  天才一秒:m.zhhtxt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