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43章 亂起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弘州附近,桑干河旁,一隊運糧的隊伍正在休息。他們是析津府順州人,奉命押運糧草,來到了這里。此時河谷里桃花已謝,桑葚漸長,微風和煦。

  看看天上的太陽,一個契丹士卒長身而起,厲聲道:“起行!天黑之前,我們要趕到下一處驛站!”

  地上一個漢子道:“前面山路走得著實辛苦,大人,且容我們歇息得透了,才好趕路。”

  那士卒揮起手中鞭子,一鞭打在說話漢子的身上,高聲道:“你胡說些什么!運糧都有路程,一個慢了,就要受罰!都快快起來,向前趕路!”

  那漢子從地上起來,口中道:“從幽州一路趕來,河里又行不得船,我們累得快要死了!再這樣逼下去,還怎么活著到大同府!這個季節,我們不做家里農活,來運糧已是苦命。又不給糧食,只靠著我們自己帶的糧,這不是要人命嗎!”

  幾個運糧的漢子起來,一起說是,叫苦連天。

  契丹士卒大怒,手中鞭子沒頭打下去,口中道:“前方圣上帶兵苦戰,一天不知死多少人!你們只是運糧,便就有這么怨言,還是打得少了!”

  那漢子被打得身上出現血痕,一時心中惱怒,一把抓住鞭子,厲聲道:“為潑賊只會打人,爺爺可忍不了你!去死吧!”

  說著,手中用力,一把奪過鞭子。那契丹士兵身子撲過來,被漢子一腳踢在胸口。這一腳真地是力大無窮,契丹士卒一聲慘叫,便就倒在了地上。掙扎幾下,便就一動不動。

  其余幾個士卒不由傻了眼,過了一會,清醒過來,一起喊道:“唉呀,殺了人啦!你這廝是要造反嗎?速速捉了,砍了他的腦袋!”

  說著,一起圍了上來。掏出腰刀,把漢子圍在中間。

  卻不知這漢子是這群運糧百姓的首領,平日里極得人心。見他被圍住,運糧的百姓一聲喊,把幾個士卒撲倒在地。繳了腰刀,一個漢子道:“七郎,這向個賊廝鳥如何處置?”

  七郎看了看地上的幾個人,咬牙道:“已經死了人,報上官去,我們哪里還有命在?這運糧就是個要命的活計,不如一不做,二不休,就此反了算了!殺到弘州,搶些錢財,我們自己去找活路!”

  運糧的漢子一起說好,抬起腰刀,把幾個契丹士卒全部砍了。

  馬邑契丹軍營,耶律洪基坐在帥帳里,看著兩邊的眾將道:“宋使已經到了朔州,正與我們商談是在這里,還是回大同府去。耶律仙童說,宋朝所占的土地,不會還給我們。但是,被他們俘的皇叔,卻會送還北國來。此事重大,諸位怎么看?”

  耶律乙辛道:“朔州有重兵駐守,南國不還也就算了。北邊的德州等地,如何也不還?”

  貼不道:“他們占了,如何還肯還?想還,前邊不占就是了。國內交兵五年,諸事雜亂,急需休養生息。若是交回重元,倒也可以。”

  耶律乙辛道:“重元有什么用?我們已經占了大同府,重元只是孤家寡人而已。”

  貼不道:“雖是孤家寡人,但在宋人手中,卻有許多用處。國內重元遺黨,還有不少。若是宋軍以重元為號,難保不會大亂。北邊幾州,都在群山之中,沒有什么大用處,給宋國就是了。”

  耶律洪基看著眾人,見其余人都不語,心中明白。在馬邑快一個月了,無法奈何宋軍,臣下許多人都不想打了。這仗也打不下去了。前方攻不破賈逵的防御,后方運糧艱難,實在支撐不住。

  正在這時,一個士卒進來,叉手道:“陛下,弘州急報,有運糧隊伍反了!”

  耶律洪基一聽,猛地站了起來,厲聲道:“怎么回事?有多少人?”

  士卒道:“稟陛下,初時的人并不多。誰知他們出其不意攻破了弘州城,裹挾百姓,現在拒說有數萬之眾。聽探報說,這些人知道陛帶大軍在大同府,正四處搶掠,要向南邊的蔚州去!”

  耶律洪基揮了揮手,命士卒下去,一時間眉頭緊皺。

  貼不拱手道:“陛下,現在的糧草都是要從弘州運來。那里一亂,糧道可就斷了!”

  耶律洪基點了點頭。過了一會,斷然道:“這仗打不得了!讓宋使到軍營,就此議定。南國送重元回來,我們撤軍!朔州和德州,就交給宋國算了。等上兩年,備得齊全,再與他們爭鋒!”

  眾臣拱手稱是。

  耶律洪基又道:“立即派大軍,去弘州剿滅亂賊!若是慢了,被他們裹挾百姓作亂,只怕山前山后亂成一團。命同知樞密院事韓紹文統兵三萬,立即沿桑干河順流而下,討伐叛黨!”

  貼不拱手道:“陛下,弘州數萬亂軍,只出三萬人,聽怕——”

  耶律洪基擺手道:“叛軍虛報而已。弘州總共才有多少人?縱然他們裹挾,也沒多少亂軍。”

  眾臣拱手稱是。韓紹文統軍在后面軍營,立即派了傳令親兵,命他帶兵火速出發。

  弘州到大同府比馬邑還近,如果亂子傳到大同府,事情就鬧得大了。必須要在宋朝知道亂子之前撲滅,不然,這仗還不容易結束。

  朔州驛館,耶律仙童看了洪基來的詔命,有些吃驚。沒有想到,洪基不打任何折扣,就答應了宋朝的條件。本來自己還擔心,與宋朝談定的條件洪基不接受,此事難以結束。看來,這場戰爭對契丹來說極其不順利,為了結束,寧愿付出代價。

  與吳湛出了房門,到了富弼和劉永年住的院子。通報之后,兩人進去。

  富弼和劉永年迎了出來。耶律仙童拱手道:“太尉,圣上有旨,明日我們一起,到馬邑的軍營里面去。談定此事,接了詔書,各自收兵。兩國重修兄弟之好,不起刀兵豈不美哉!”

  富弼道:“大王,現在可不是兄弟之國。我朝圣上與貴國先弟為兄弟,現在是叔侄之國。”

  耶律仙童有些尷尬地道:“太尉說的是,叔侄之國,叔侄之國。”

  契丹突然接受條件,就在馬邑的軍營里談判,讓富弼感到有些意外。不過,宋朝急著改組禁軍,這仗實在不想打下去了。早早結束戰事,其他的也不多考慮。這一仗,契丹打得稀里糊涂,宋軍的實力也不足。防守有余,進攻卻力有不逮,能早早結束,正是朝廷希望的。

  馬邑一戰,對于宋朝來說,是向契丹展現了實力。兩軍正面對陣,宋軍戰力居于上風,契丹哪怕兵力占優,也很難撼動。對于兩國來說,這個結果,會影響后續政策。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