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書頁

第1014回 主夜神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這一點在只有法身大士明白的華嚴經之中就完美體現,華嚴經之中善財童子五十三參,分別拜訪不同的五十三位善知識,這五十三位善知識僅僅是略顯菩薩摩訶薩的甚深菩薩行,甚至于這五十三位善知識并非都現同一身份。

  其中有兩位菩薩對于現代眾生非常有警醒意味,其中一位就是婆須蜜多女,這一位婆須蜜多女在凡夫俗子的眼中是不堪入目的,以她的示現就是一個風塵女子,給人的印象就是風騷入骨,專門破壞別人家庭幸福和諧的狐貍精,善財童子前來拜訪她,和別人打聽她還遭遇他人的白眼,覺得善財童子那么正經的一個人怎么也會被狐貍精迷住。

  但實則所見即心現,婆須蜜多女示現的是一個風塵女子,對于貪嗔癡嚴重的人而言她就是一個地道的風塵女子,除了令女人抓狂嫉妒男人甘拜石榴裙下無絲毫長處,但真相是不論男人女人,喜歡她的討厭她的,只要和她有緣能夠親見她,與她對視,說話,同坐,牽手,擁抱,親吻,最下等的滾個床單,就能立即獲得菩薩地,安住不退轉境界中。

  菩薩與凡夫最大的區別就在于實事求是,菩薩不會未得言得,未證言證,說的簡單點就是不會為了要面子去裝逼,但凡夫不同,經常會說大話,愛出風頭,面對錯誤不肯承認,現實之中有很多喜歡以修行騙人財色者,常用的話術套路就是暗示自己有神通,是菩薩,觀察到的就是法界真理,會千方百計的令你墜入套路而不自知,到最后被騙財騙色。

  另外一位于華嚴經之中示現的菩薩名為婆珊婆演底主夜神,這一位菩薩的示現大有深意,這一位菩薩說他為主夜神,專門救濟在暗夜之中被惡鬼惡神惡人所謀害的眾生,保護眾生不受眾難生發眾善,一般的人在閱讀五十三參的時候會把這一位菩薩給忽略,實則這一位菩薩乃是開權顯實,轉凡為圣的關鍵。

  針對這一位菩薩,他的名號婆珊婆演底就是一句咒語,叫做主夜神咒,對于此還有一個故事,在三言二拍之中記載,講的是一個孤兒叫寄兒,生來愚蠢,不識一字,替人家做苦力為生,后來又簽字畫押,被土財主雇去放牛,穿著破布襖,晚上睡在草房里。

  一個道人看中了寄兒的道骨,想帶他出家,寄兒不愿意,于是道人就傳授了寄兒一句五字真言,就是“婆珊婆演底”,說是睡覺前將這五字真言念上一百遍,就可以夜夜安樂。

  寄兒遵照道人的囑咐,睡覺前整整念了一百遍,然后入睡,在夢里進入了華胥國,在華胥國里,寄兒獻萬言長策,被任命為著作郎,旗幟鼓樂,高頭駿馬,送入衙門上任。

  從此以后,寄兒白天勞苦,晚上就念“婆珊婆演底”進入夢中華胥國,飲美酒,享佳肴,看歌舞。被招為駙馬后,又因消除玄菟、樂浪兩個鄰國的威脅,立了大功,被封為黑甜鄉侯,富貴到了極點。

  到后來寄兒在放牛時發現了一窖金銀,獻給土財主,被土財主收為養子,開始享受富裕生活,五字真言也不念了。但從此以后,白天和晚上開始顛倒過來,白天享富貴,晚上做惡夢。

  原來傳授五字真言的道人又來了,他向寄兒講明了其中的道理:白天享富貴的,晚上就要做惡夢;白天勞苦的,晚上就進華胥國享受富貴。

  婆珊婆演底是佛教中主夜晚的神,佛教經典《華嚴經》中說,摩竭提國迦毗羅城有主夜神,名叫婆珊婆演底。

  在夜深人靜、鬼怪盜賊開始橫行時,夜神就出來保護善良眾生,驅除惡夢。

  后來的道教將“婆珊婆演底”當作驅除惡夢的符咒,所以上面故事中的道人將這五字真言傳授給牧童,不僅驅除惡夢,而且能入美夢了。

  至于那個寄兒,最終則是心開悟解,隨仙人修道成仙而去。

  佛教之中有云迷則凡夫,覺則為佛,暗夜正是眾生睡眠做夢之時,于夢中有種種境,現實之中有種種差別,生死如夢,若能于夢境現實頓見苦空無常無我,心生厭離,發蟄驚棲,此菩薩即攝受令置不退轉地,此時方真正如夢初醒,夢里明明有六趣,覺后空空無大千。

  散脂大將以藥叉神身顯化十方世界,在金光明疏鈔之中有稱謂其菩薩境地,那還是屬于從淺出而言,但如果以深層次而論,散脂大將這一位藥叉神境界如佛,他明白了知一切諸法及性相差別,他亦能如同觀世音菩薩一般隨類現身,為不同境界的眾生說不同的法,隨緣濟度。

  對于凡夫而言,散脂大將可謂是一位慈悲至極的完美護法,散脂大將說出的明咒,有非常安穩的利益,這種利益也就是現代社會中凡夫所缺乏的一切,如同金錢,后代,健康等。

  散脂大將之所以化現藥叉神身,本意就是在于速疾靈感,修持密咒真言能夠獲得本尊攝受,這個就如同把一塊普通的鐵放到磁鐵旁邊,只要日子久了,普通的鐵就會逐漸吸收夠磁性,最后與磁鐵無別,但現代人缺乏的成就關鍵就是耐性,無法克制自己騷動的心猿意馬。

  這一點其實早在藏密的大成就者住世時傳金剛薩埵灌頂時就提及過,他說的非常重要的精華就是要求弟子,在念誦金剛薩埵心咒的時候要從心上認知到這一句心咒與金剛薩埵無別,持念一句即如同獲得金剛薩埵本尊無量劫以來成就的功德來清洗自己的罪業。

  無獨有偶,在一字心咒經之中釋迦牟尼佛也提及我滅度之后,分布舍利已,當隱諸相好,變身為此咒,可以說咒語就是本尊在娑婆世界的音像身,眾生能持念咒語,就會獲得本尊的加持。

  但現實之中眾生是麻煩的,也是矯情的,一持咒如果出現一些境界或者出現一些違緣,就會立即心神動搖,甚至會產生持咒帶來惡運的念頭。

請記住本站域名: 黃鶴樓文學
書頁